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语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95947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语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语文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3 题。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 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 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 ; 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

2、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 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 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 ,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 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

3、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 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 :“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 ! 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

4、。 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 “空山无人, 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 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 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 ,有删改 )1. 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B. 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C 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 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5、2. 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B. 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C. 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D. 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B. 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 视

6、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D. 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答案解析】2文言文阅读 (2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 题。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 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 多所全活。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 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 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獠畏怀。母丧,去。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复坐累谪戍安东屯。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不许,召为工部尚书。燕

7、兵起,督河南军扼燕。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 “尽臣职耳。”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经死。皆揣帝意所恶者。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枉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月不行。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帝曰:“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命复其官。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帝曰:“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

8、岂可效!”是年六月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不许。赐言“宋盛时尝行之。”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赵羾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帝疑其自尽。杨士奇曰: “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 口鼻有嘘无吸。”语未竟,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 ”命予葬祭。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安。(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 ,有删改)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讦:攻击B枉道省母枉:曲绕C梁武、元顺溺佛教溺:沉溺D帝意轻之轻:轻佻,轻浮5. 对此句子的断句,正

9、确的一项是(3 分)A. 母丧去 / 服除 / 改北平参议 / 事成祖甚谨。B 母丧 / 去服除 / 改北平 / 参议事成祖甚谨。C. 母丧 / 去/ 服除 / 改北平参议 / 事成祖甚谨。D. 母丧 / 去/ 服除 / 改北平参议事 / 成祖甚谨。6.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赐“不识大体”的一组是( 3 分)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赐言:“宋盛时尝行之。”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A B C D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郑赐为人和厚。在安排因罪被贬戍边的人员过程中,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让他们

10、在租来的房屋中休息,周济他们饮食,病者问医问药,使很多人活了下来。B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绩,很得民心。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朝廷命郑赐担任,他倾力除弊,百姓得以安居,苗、僚部族也心怀敬服。C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D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1)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2)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答案解

11、析】 4D5C6B7.B8. (1)母子分别数年, 一旦相见难以马上分离, 何况母亲又有病,值得同情。(关键词“睽”“遽”“矜”的翻译各 1 分,句意通畅 2 分)(2)皇上说:“没有你的话,朕几乎错误地怀疑了郑赐,郑赐固然是好人,只是才能不足罢了。 ”(关键词“微”“固”“短”的翻译各1 分,句意通畅2 分)参考译文: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任命为监察御史。当时天下郡邑的辅吏大多是因为有罪被贬充军的,郑赐曾经奉命在龙江整编军队。正是夏天炎热的时候,囚徒十分疲惫。郑赐解开他们的刑具,让他们进入房间休息, 给他们周全的食物和饮水,生病的人给与医药,很多人得以存活。任期满了应当升迁,

12、湖广布政司参议空缺,任命郑赐和检讨吴文任此官职。二人同心协力,去除弊端,民众得以安定和睦,少数民族对他们敬畏和感激。母亲去世服丧,离职。服满后,改任北平参议,服侍成祖(当时是燕王)很严谨。后来被别人连累充军安东屯。 等到惠帝即位, 燕王朱棣及楚王朱桢都举荐郑赐为长史。建文帝不许,召回朝庭为工部尚书。燕王起兵“靖难”,郑赐河南督军抵抗燕兵。成祖攻入南京,李景隆揭发郑赐的罪不亚于齐泰、黄子澄。抓到成祖面前,成祖说: “我对你怎么样,为什么背叛我?”郑赐说:“尽我做为臣子的职责。 ”成祖笑着释放了他,任他为刑部尚书。永乐元年,弹劾都督孙岳擅自毁坏太祖所建的寺庙,下诣贬孙岳去海南。孙岳,建文时防守凤阳

13、,曾经拆寺院的木材,修战舰来防御燕军,燕王知道他有了防备,从其他的道路南下,所郑赐弱劾他。永乐二年弹劾李景隆私下豢养死士,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共同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奢侈过度,炳文上吊自杀。这些都是揣摩成祖的心意所厌恶的人。祁阳教谕康孔高到京师晋见皇帝后回任所,绕道看望母亲。恰逢母亲生病,留下侍奉母亲,九个月没有到任。郑赐请求逮捕审问康孔高,处以杖刑之罪。明成祖说: “母子分别几年,一旦相见难以立即离开,何况母亲有病,值得同情啊。 ”下诏恢复了他的官职。永乐三年秋天,代替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进贡佛舍利,郑赐因此请求释放囚犯。皇帝说: “梁武、元顺沉溺于佛教,有罪的人不处罚,法纪受到很大的破坏,这哪是能效仿的! ”当年六月初,应发生日食,但天上连块阴云也没有,郑赐请求庆贺。皇帝不许。郑赐说:“宋朝兴盛时曾经这么做过。 ”皇帝说:“天下太大了,京城不出现日食,天下哪儿都没出现吗?”终于没有同意。郑赐为人很和顺忠厚,但是不识大体,明成祖心中轻视他。郑赐被同朝为官的赵羾离间, 永乐六年六月因为忧虑害怕而死。明成祖疑心他自杀。杨士奇说: “郑赐生病已经几天了,内心恐惧害怕而不敢请假。昨天站在右顺门,因体力不能支持倒在地上,口鼻中只有出气没有吸气。”话未说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