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考纲(第二稿).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956238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9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剂学考纲(第二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药剂学考纲(第二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药剂学考纲(第二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药剂学考纲(第二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药剂学考纲(第二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剂学考纲(第二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剂学考纲(第二稿).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剂学考试大纲 (第二稿) 第一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2、药物剂型:是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简称剂型。3、药物制剂:是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品称,简称制剂。4、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1953一部,1963分为一、二两部,1977,1985,1990,1995,2000,2005分为一、二、三三部)5、药物:是指用以防治人类和动物疾病以及对人体生理机能有影响的物质,按来源可

2、分为天然药物和合成药物两大类。6、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7、方剂:是根据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配制的或为某种疾病配制的药剂。8、成药:是根据疗效确切,性质稳定,应用广泛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配制成的具有一定剂型和规格的制剂。9、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10、非处方药: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二、常见简称DDS:药物传递系统;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OTC:非处方药;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对象

3、:人、生产环境、制剂生产的全过程);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第二章 液 体 制 剂一、液体制剂概述1、定义: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2、特点:优点: 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较迅速地发挥药效;给药途径多;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某些固体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后,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缺点:药物分散度大,又受分散介质的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 液体制剂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都不方便;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非均匀性液体制剂,药

4、物的分散度大,分散粒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易产生一系列的物理稳定性问题。3、质量要求:均匀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非均匀相液体制剂的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液体制剂浓度应准确;口服的液体制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外用的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液体制剂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不应发生霉变;包装容器应适宜,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4、分类:(一)按分散系统分类1.均相液体制剂:药物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澄明溶液,热力学稳定体系,有以下两种:(1)低分子溶液剂:由低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也称溶液剂。(2)高分子溶液剂: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2.非均相液体制剂 为

5、不稳定的多相分散体系,包括以下几种:(1)溶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2)乳剂:由不溶性液体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3)混悬剂:由不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液体类型 微粒大小/nm 特征与制备方法溶液剂 l 分子或离子分散的澄明溶液, 体系稳定, 溶解法制备溶胶剂 1100 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 聚结不稳定性, 胶溶法制备乳剂 100 液体微粒分散形成多相体系,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分散法制备混悬剂 500 固体微粒分散形成多相体系,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分散法和凝聚法制备二、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和附加剂选择溶剂的条件是: 对药物应具有较

6、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 化学性质应稳定,不与药物或附加剂发生反应;不应影响药效的发挥和含量测定; 毒性小、无刺激性、无不适的臭味。药物的溶解或分散状态与溶剂的极性有密切关系。溶剂按介电常数大小分为极性溶剂、半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1、极性溶剂(1)水:最大优点:无毒安全;缺点:让药物稳定下降,易霉变。(2)甘油:能与水、乙醇、丙二醇等以任意比例混合,含甘油30以上有防腐作用,多外用,滋润,延长药效,减少刺激。(3)二甲基亚砜(DMSO):本品溶解范围广,有万能溶剂之称。常作透过皮质吸收制剂中的组分。2、半极性溶剂(1)乙醇:20以上的乙醇即有防腐作用,促药物BBB。(2)丙二醇:药用一般为 l,

7、2丙二醇,可作为内服及肌内注射液溶剂。一定比例的丙二醇和水的混合溶剂能延缓许多药物的水解,增加稳定性。丙二醇对药物在皮肤和粘膜的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聚乙二醇(PEG):液体制剂中常用聚乙二醇300600,在洗剂中,能增加皮肤的柔韧性,具有一定的保湿作用。3.非极性溶剂(1)脂肪油:为常用非极性溶剂,如麻油、豆油、花生油、橄榄油等植物油。植脂肪油容易酸败,也易受碱性药物的影响而发生皂化反应,影响制剂的质量。脂肪油多为外用制剂的溶剂,如洗剂、擦剂、滴鼻剂等。(2)液体石蜡:接触空气能被氧化,产生不快臭味,可加入油性抗氧剂、在肠道中不分解也不吸收,能使粪便变软,有润肠通便作用。(3)醋酸乙

8、酯: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变色,需加入抗氧剂、常作为搽剂的溶剂。三、液体制剂的常用附加剂1、增溶剂(表面活性剂)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常用的增溶剂(表面活性剂)为聚山梨酯类(吐温)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等。2、助溶剂助溶剂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碘化钾3、潜溶剂为了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常常使用两种或多种混合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潜溶(cosolvency),这种溶剂称

9、潜溶剂。与水形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4、防腐剂优良防腐剂的条件:在抑菌浓度范围内对人体无害、无刺激性、内服者应无特殊臭味;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能达到防腐需要的浓度;不影响制剂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防腐剂也不受制剂中药物的影响;对大多数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防腐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和抗微生物性质应稳定,不易受热和pH值的影响;长期贮存应稳定,不与包装材料起作用。常用防腐剂:(1)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亦称尼泊金类。在酸性、中性溶液中均有效,但在酸性溶液中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作用最强。在弱碱性溶液中作用减弱,这是因为酚羟基解离所致。(2)苯甲酸

10、及其盐: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果较好,最适pH值是4。溶液pH值增高时解离度增大,防腐效果降低。苯甲酸防霉作用较尼泊金类为弱,而防发酵能力则较尼泊金类强。苯甲酸0.25和尼泊金0.050.1联合应用对防止发霉和发酵最为理想,特别适用于中药液体制剂。(3)山梨酸:在pH值4水溶液中效果较好。 (4)苯扎溴铵(新洁尔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稳定。(5)醋酸氯乙定(洗必泰):为广谱杀菌剂。(6)其他防腐剂:邻苯基苯酚;桉叶油;桂皮油;薄荷油。5、矫味剂(1)甜味剂:天然的甜味剂:蔗糖、单糖浆、甘油、山梨醇、甘露醇。甜菊苷常与蔗糖和糖精钠合用。合成的甜味剂:糖精钠常与单糖浆、蔗糖和甜菊苷

11、合用,常作咸味的矫味剂。阿司帕坦(蛋白糖、天冬甜精)。(2)芳香剂:在制剂中有时需要添加少量香料和香精以改善制剂的气味和香味。这些香料与香精称为芳香剂。天然香料:柠檬、薄荷挥发油等,以及它们的制剂如薄荷水、桂皮水等。人造香料:苹果香精、香蕉香精等。(3)胶浆剂:阿拉伯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琼脂、明胶、甲基纤维素等的胶浆。如在胶浆剂中加入适量糖精钠或甜菊苷等甜味剂,则增加其矫味作用。(4)泡腾剂:将有机酸与碳酸氢钠一起,遇水后由于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麻痹味蕾起矫味作用。对盐类的苦味、涩味、咸味有所改善。6、着色剂 天然色素:植物性色素:红色的有苏木、甜菜红、胭脂虫红等。黄色的有姜黄、葫萝卜

12、素等。蓝的有松叶兰、乌饭树叶。绿色的有叶绿酸铜钠盐。棕色的有焦糖等。矿物性的如氧化铁(棕红色)。合成色素:苋菜红、柠檬黄、胭脂红、胭脂蓝和日落黄,通常配成l贮备液使用,用量不得超过万分之一。外用色素有伊红、品红、美蓝、苏丹黄 G等。7、其他附加剂(抗氧剂、pH调节剂、金属离子络合剂)四、液体制剂的分类(一)低分子溶液剂(包括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酊剂、醑剂、甘油剂、涂剂等)1、溶液剂 定义:系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根据需要可加入助溶剂、抗氧剂、矫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制备方法:(1)溶解法:其制备过程是:药物的称量溶解过滤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具体方法:取处方总量1234量

13、的溶剂,加入称好的药物,搅拌使其溶解。过滤,并通过滤器加溶剂至全量。过滤后的药液应进行质量检查。制得的药物溶液应及时分装、密封、贴标签及进行外包装。(2)稀释法:先将药物制成高浓度溶液,再用溶剂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得。用稀释法制备溶液剂时应注意浓度换算,挥发性药物浓溶液稀释过程中应注意挥发损失,以免影响浓度的准确性。制备时应注意的问题:有些药物虽然易溶,但溶解缓慢,药物在溶解过程中应采用粉碎、搅拌、加热等措施;易氧化的药物溶解时,宜将溶剂加热放冷后再溶解药物,同时应加适量抗氧剂,以减少药物氧化损失;对易挥发性药物应在最后加入,以免因制备过程而损失;处方中如有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应先将其溶解后加入其他

14、药物;难溶性药物可加入适宜的助溶剂或增溶剂使其溶解。2、芳香水剂 定义:系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3、糖浆剂 定义:系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或糖浆,浓度为85(g/ml)或64.7(gg),糖浆剂含糖量应不低于65(g/ml)。4、醑剂定义:系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特点:醑剂中的药物浓度一般为510,乙醇浓度一般为6090。5甘油剂 定义:系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甘油剂用于口腔、耳鼻喉科疾病。6涂剂 定义:是指用纱布、棉花蘸取后涂搽皮肤或口腔,喉部粘膜的液体制剂。7酊剂定义: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

15、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可供内服或外用。酊剂的浓度除另有规定外,含有毒剧药品(药材)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药物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二)高分子溶液剂定义: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高分子溶液剂以水为溶剂,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称胶浆剂。以非水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聚结特性:能形成水化膜,使高分子溶液处于稳定状态。但高分子的水化膜和荷电发生变化时易出现聚结沉淀。向溶液中加入大量的电解质,由于电解质的强烈水化作用,破坏高分子的水化膜,使高分子凝结而沉淀,将这一过程称为盐析;向溶液中加入脱水剂,如乙醇、丙酮等也能破坏水化膜而发生聚结;其他原因,如盐类、pH值、絮凝剂、射线等的影响,使高分子化合物凝结沉淀,称为絮凝现象;带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溶液混合时,由于相反电荷中和而产生凝结沉淀。制备(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P29):制备高分子溶液时,首先要经过溶胀过程。溶胀是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