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下: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95549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新课标下: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新课标下: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新课标下: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新课标下: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新课标下: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新课标下: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新课标下: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自测练习卷及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s m qin( )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ti shn( ),或轻于鸿毛。”无数g mng( )志士为了战斗的胜利,光荣地x shng( )了,他们的死是有意义的。如李大钊面对m gu( )般的敌人,即使受了k xng( )也镇定自若,最后被jn f( )p hi( )至死。二、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埋头(mi) 僻静(p) 含糊(h) 避免(b)B.幼稚(zh) 残暴(chn) 占据

2、(j) 酷刑(xn)C.拘留(j) 彻底(ch) 剥削(bo) 牺牲(shn)D.寄托(tu) 瞪眼(dn) 执行(zh) 送葬(z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死得其所 精兵减政 哀思 制度B.无边无崖 热气腾腾 炊烟 捆绑C.奄奄一息 轻于鸿毛 乱蓬蓬 棉袍D.五湖四海 迫不及待 追掉会 批评3.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情安定 局势严峻 要求严格 作风严谨B.河水清澈 环境清幽 声音清脆 空气清新C.计划周密 警戒严密 仪器精密 针脚细密D.精力充沛 资源充足 准备充分 时间充实4.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

3、岳上摩天。 B.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5.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李大钊牺牲的时间,这种写法叫( )A.点明中心。 B.总结全文。 C.首尾呼应。 D.承上启下。6.诗歌中常常托物言志,如在竹石石灰吟中,诗人们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抒发他们做人的一种志向,这种志向是( )A.为了大义视死如归。 B.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C.做一个勇于献身的人。 D.渴望建功立业。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任尔东西南北风”中“任”字写出了竹子的顽强。B.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题画诗。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

4、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中墨梅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三、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4分)(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悼念张思德写的一篇记叙文。 ()(2)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了倒叙的写作顺序。 ()(3)“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是司马迁提出来的。 ()(4)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四、按要求写句子。(5分)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改为夸张句)_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_3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

5、知的。(修改病句)_4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_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1石灰吟是_代诗人_写的一首诗,其中抒发了诗人高尚气节的诗句是:_,_。2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_,为人民的利益_,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_。3十六年前的回忆写的是_年的事情,是按李大钊_、_、_、_的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楚,结构严谨。4金色的鱼钩按照_的顺序写了长征途中一位_的故事,他接受上级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表现了红军战士_、_的高贵品质。六、积累与运用。(10分)1.竹石中暗喻身处艰难环境顽强拼搏的诗句是:_。2.马诗中诗人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

6、,一展雄才大志的诗句是:,_。3. 古语说:“_,_。”尽管诚恳劝告的话让人听起来不舒服,但它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4.直到奶奶去世,我才真正理解了“_,_”这句话的深意。七、课内片段阅读。(12分)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1选文中的“父亲”指的是

7、_。 2选文最后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话题转换。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语意转折。3选文主要写的是_。 4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_和_的描写,“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_,“平静”说明了_,“慈祥”充分体现了_。5面对亲人的哭喊,父亲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对此做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危险来临时他能够坦然自若。B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不会因为亲人的哭喊而忧伤。C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希望亲人能化悲痛为力量。D因为父亲被敌人严刑拷打已经痛苦不堪了,所以他

8、没法对亲人说一句话。八、课外阅读。(14分)我爱红杜鹃离开黄龙沟已经两年多了,我却经常想起那万绿丛中的杜鹃花。那时,我每当花开时节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有一次,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在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有烈士墓呀?”他看了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子里边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还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他们很喜欢杜鹃花,说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后来,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就

9、拉响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烈士们宣传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望着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一簇一簇,像一片片红霞,散落在山坡上,像一团团火焰,映红了幽静的山野。她默默地点缀着大自然,散发出阵阵芬芳。那么美,那么可爱,她的蓬勃旺盛,不正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象征吗?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1. 选一选。 (1)本文在写法上的特征是( )。A.借物喻

10、人 B.借物抒情 C.借物喻理(2)八路军伤病员把杜鹃花作为( )的象征。A.中国革命胜利 B.美丽事物 C.春天(3)“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这句话的意思是( )A.杜鹃花每年都会开放,她的生命力十分旺盛。B.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所以开得长久。C.用鲜血换来革命胜利的先烈们会被所有的中国人世世代代地铭记。2.用“_”画出文中描写作者望着杜鹃花产生联想的句子,也写一写你由某种事物联想到的情景。_3.这篇文章以_ 为线索,讲述了_的故事,赞扬了_、_的精神,抒发了作者_之情。 九、习作。每一个梦想,都是一朵小小的花,只要你用爱心经常浇灌,它就有可能结出累累的硕果。你的梦想是什么?是想当一名宇航员,还是想当一名科学家?是想当一名教师,还是想当一名解放军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作文,围绕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把内容写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