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舌象的观察分析.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94939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舌象的观察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5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舌象的观察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5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舌象的观察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5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舌象的观察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5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舌象的观察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舌象的观察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舌象的观察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舌象的观察分析 摘 要: 为探讨舌诊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断价值,选取围绝经期综合征这一妇科常见病,观察舌象及舌下络脉对该病诊断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本病虽以肾虚为本,但湿、痰、瘀等病理因素对本病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舌下络脉、舌象与本病证型的内在联系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以丰富和发展中医舌诊理论。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舌象;证型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望诊中的重要环节,历代医者在诊治疾病方面均很重视望舌。然观诸妇科书籍与临床报道,对妇科病舌象方面之记载却较粗略。为了探讨舌诊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断价值,笔者选取了围绝经期综合征这一妇科常见病,观察舌象对该病的指导意义。中医认为,围绝

2、经期综合征主要是由肾气衰退、冲任亏虚、天癸欲竭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本病以肾虚为本,而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心、肝、脾等全身各个脏腑。舌象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之一,必然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为了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舌象的特点,笔者于2004年3月1日2004年8月1日对5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作了有关证型与舌象的观察分析。具体如下: 1 临床资料观察对象 以54例年龄在4555岁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 ,并排除精神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方面的疾病。观察组来源 于福建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患者;19 例对

3、照组来源于该院体检中心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 分型标准 参考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 2 ,将该病患者分为肾阴虚型和肾阴阳两虚型。 观察和分析方法 舌质舌苔观察:嘱患者坐位将舌自然伸出,由两名中医师分别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舌质舌苔。按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 3 分类,根据观察结果,舌质分为淡白、淡红、红、紫四种,舌苔分为薄白、薄黄、白厚、黄厚四种。 舌下络脉观察:嘱患者端坐,向光,轻翘舌抵上腭,显露舌下络脉,观察标准参照吴氏分法记录结果 4 :以舌尖至舌下肉阜长度为5/5,舌脉外径以毫米计算,同时观察粗张程度,有无迂曲、囊泡,色泽,有无细络瘀血。正常:舌脉长度3/5,外

4、径3mm,色淡紫,细络瘀血;I度:长度3/5,外径3mm,色紫,细络瘀血;度:长度4/5,外径4mm,色青紫,细络瘀血;度:长度近舌尖,外径5mm,有迂回或囊泡,色青黑,细络瘀血。两中医师结果一致则记入相应表格,不一致则重新观察,意见一致后记入表格。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2 检验。采用统计软件对上述观察结果进行处理分析。 2 观察结果不同证型分布情况 5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辨证属肾阴虚型42例,占84%,肾阴阳两虚型12例,占16%。 不同证型舌质分布情况 对照组舌质以淡红舌为主,与肾阴虚组、肾阴阳两虚组相比差异非常显着;肾阴虚组舌质以红舌为主,与肾阴阳两虚组、对

5、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着;肾阴阳两虚组中各种舌质均有出现,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见表1表1 不同证型舌质观察比较 注:组间比较* 不同证型舌苔分布情况 对照组舌苔以薄白苔为主,与肾阴虚组、肾阴阳两虚组相比差异非常显着;肾阴虚 组舌苔以黄厚苔为主,与肾阴阳两虚组、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着;肾阴阳两虚组舌苔以薄白苔为主,与其余两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见表2。表2 不同证型舌苔观察比较表3 不同证型舌下络脉观察比较 3 分析 从证型上看,肾阴虚型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最常见证型。但从舌象上看,多有虚实夹杂等情况存在。可见,本病的病因病机非常复杂,笔者认为除涉及多个脏腑外,同时也受社会、家庭及个人心理

6、等多因素影响,提示我们,外邪入侵对本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从证型与舌象相关分析,肾阴虚型舌质以红舌为最多见,与中医舌诊理论红绛舌主阴虚火旺相符,这与此期妇女历经经、孕、产、乳而数脱于血,原本阴血不足,年届更年,肾气渐衰,天癸将竭,肾之阴液更加不足,使机体更处于阴血不足而阳气偏亢的病理状态有关。紫舌与肾阴亏虚,阴津匮乏,虚热内生,血受热灼,血行涩滞而致血瘀的病机相符。本型淡红舌占3例,可能与患者个体差异有关。而肾阴阳两虚型患者各种舌质都有表现,可能与因阴虚及阳、阳虚及阴都会引起舌象相应变化有关,更体现舌诊的灵敏性,但也有因例数偏少影响观察结果的可能。结合舌苔分析,肾阴虚型舌苔表现首先以黄厚苔为最

7、常见,其次为白厚苔,而苔少、剥苔仅8例,提示本型病机复杂,虽以肾阴虚为本,但不能忽视湿热、痰湿、痰浊对本病的影响。可见本病以虚为本,虚中夹实。笔者分析这除了与此期妇女脏腑功能衰退、肝脾不调、脾运失职、湿热湿浊内生外,亦与福州地区气候湿热,饮食特点偏于甜腻及个体体质差异相关。而肾阴阳两虚型患者以薄白苔为最常见,说明痰、湿、热等邪对本型的影响相对较小。对照组中,舌象以淡红舌薄白苔为最常见,反映气血和调、脏腑功能活动正常。但观察发现淡红舌薄白苔并非正常人唯一舌象,这提示健康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对于我们研究异常舌象与亚健康 状态的相关性很有意义。 结合舌下络脉分析,对照组中,正常舌脉占绝大

8、多数,反映体内气血运行正常。肾阴虚与肾阴阳两虚型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舌脉表现,说明两型在病理上存在密切联系。由于肾气渐衰,失去对人体各脏腑、经络、组织气血的充养,气血也因肾气渐衰而功能日趋紊乱,血滞成瘀,瘀血由此生成。这提示我们应注意血瘀这一病理因素对本病的影响。但笔者发现淡红舌薄白苔也可见到异常的舌下络脉。紫暗舌也可见到正常的舌下络脉,这提示我们应重视舌面正常而舌下静脉粗张这类血瘀证患者,同时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舌象尤其是瘀血舌象和异常舌脉形成的机理,从而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的特殊规律。 综上,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舌象特征分布情况与证型基本符合,更加说明了中医舌诊理论的可靠性。但是在

9、每一证型中都有不同比例的非典型舌象表现,这也说明了疾病表现的复杂性和中医辨证的灵活性。并且从证型与舌象的相关性分析来看,本病虽以肾虚为本,但湿、痰、瘀等病理因素对本病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一点在舌苔和舌下络脉表现上尤为突出,同时舌下络脉、舌象与本病证型的内在联系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以丰富和发展中医舌诊理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18-21. 2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吴忠早.慢性乙型肝炎活血化瘀法的疗效与舌下络脉变化的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1999,15:405-4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