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地势的学生作业.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948148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形和地势的学生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形和地势的学生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形和地势的学生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形和地势的学生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和地势的学生作业.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形和地势作业 年级 班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图形是 ( )2下列山脉中,走向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大兴安岭 B台湾山脉 C小兴安岭 D雪峰山3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该山脉是 (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昆仑山 D天山4位于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 )A柴达木盆地 B成都平原 C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5我国水能蕴藏量较大的地带一般为 ( )A阶梯内部 B两阶梯交界处 C南方低山丘陵区 D平原河道上6下列山脉位于两大高原之间的是 ( )A祁连山脉 B太行山 C天山山脉 D巫山山脉7我国四大高原面积辽阔,

2、形态各异,其中最为平坦的是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8“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平原是 ( )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 C华北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9在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中,表示山地的是 ( )A B C D10我国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下面有关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在维护生态环境条件下可以大力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B我国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多种经营。C我国山区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所以只能发展木材加工业和采矿业。D山地坡度较大,耕种会有利于保持水土而不流失,改善山区的环境。11、下列山脉,

3、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大兴安岭 B.天山 C.祁连山 D.雪峰山二、综合题:(一)读下图,回答问题:1山脉: 其中山脉构成我国地势第 阶梯与第 阶梯的分界线,并为 走向的山脉。2地形区:高原: ;盆地: ;平原: 。3位于青、陇交接处的是 山;位于渝、鄂交接处的是 山,位于藏、新交接处的是 山;位于晋、冀交接处的是 山。4位于第一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有 ;位于第二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有 ;位于第三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有 。(填写序号)4、下图是我国36?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1在图中标出东、西方向。2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地势 ,大致呈 级阶梯分布,在图上填写阶

4、梯的名称。3青藏高原位于第 级阶梯,位于这一阶梯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族。6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是:对气候 。对河流 三、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运用你所学的读图技能解答下列问题。1.读“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数码代表的山脉名称是: ; 。(2)是 高原,是 盆地。、(3)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平原是 。(4)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我国地 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40分)1读“中国山河图”,完成问题。(1)图中山脉为_,其东侧的地形区为_,西侧的地形区为_;东西两侧地形的共同特点为_,不同特点为_。(2)山脉为_,长江切穿此山形成著名的大峡谷,国

5、家在此处修建了的超大型水利工程为_水电站,说明此处_资源丰富。长江的L处及其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相当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乡”。那么,在L处建设大型水电站的可行性_(填大或小),因为_ _。(3)图中山脉为_,其走向为_。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脉是_和_两省的界山。(4)图中山脉为_,为_,为_;盆地A为_,B为_,上述地形区大部分位于_(填省区)境内,由此总结该省区的地形特点为_。(5)长江发源于图中的_山,注入G_海。(6)图中C为_高原,平均海拔在_以上,被称为“_”。由于地势高,所以该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_的地区之一。(7)图中河流D为_江,该河流为我国与_国的界河。(8)图中山脉为_,该山脉主要位于_省境内,该省的的简称为_,该省的省会城市为_。2、连线A.巍巍苍苍,冰峰千丈;百里悬河,山川相间 内蒙古高原B.秃山荒丘,川梁相间;沟谷纵横,地表破残 云贵高原 C.洼地罗列,山川相间;岩溶地表,结构奇巧 黄土高原D.地坦荡荡,平沙无际;风吹草低,黄羊成群 青藏 高原三、另附纸一张,描绘教材23页中国地形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