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案例大班范文(精选6篇).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946853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学案例大班范文(精选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幼儿园教学案例大班范文(精选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幼儿园教学案例大班范文(精选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幼儿园教学案例大班范文(精选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幼儿园教学案例大班范文(精选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学案例大班范文(精选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学案例大班范文(精选6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教学案例大班范文(精选6篇)幼儿园教学案例大班篇1年龄班:大班玩沙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来说有着不同的教育价值,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玩沙更像是利用一个低结构的材料为载体,在沙中开展各种建构、角色的游戏,通过合作游戏探究来解决问题的活动。大班幼儿很善于将玩沙和玩水结合起来,他们通过“挖山洞”、来源“修水渠”、“修地道”等方式迁移生活中的经验,探究干沙、湿沙的各种性质,寻找着湿沙建构中各种沙和水的比例。同时大班的玩沙活动中同伴合作的欲望十分强烈,孩子们十分享受在和同伴一起解决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1.感受干沙和湿沙的特性,以及湿沙建构中沙和水的比例,综合利用沙、水、砖块预期目标等低结构材料完成有创

2、意的建构作品。2.尝试用观察、推理、实践、记录等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沙构中遇到的问题。3.培养同伴间合作建构、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1.基础材料沙池,铲子、漏斗、量杯等玩沙的基本材料若干。2.辅助材料辅助材料的投放分两个阶段进行:材料投放第一阶段投放水桶、牛奶罐、茶叶罐、矿泉水瓶等玩沙中必备的容器。第二阶段投放班级各种建构材料及工具、大小、材质不同的积木、塑料瓶子,万通板等,还可以请幼儿收集树枝等自然材料或从家中准备相关的建构辅助材料。第三阶段投放剪刀、毛根、即贴纸彩色颜料等美工材料。辅助材料投放图片1.自由玩啥,发现干沙、湿沙的特性及其游戏在建构中的应用,玩法2.小组合作,围绕一定主题进行沙上建构

3、活动。?游戏推进一:从小班开始,玩沙就是备受幼儿期待的活动。进入到大班上期,幼儿探究的自主性加强,也更善于从同伴、老师的互动中观察学习、丰富经验。许多幼儿喜欢用湿沙建构,这时沙和水比例调控不好的问题较为突出。比如下面的例子:玩沙活动中,只见浩涵先用小铲一铲一铲的将沙子聚拢在一起,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小沙堆,他看了看觉得不满意,又开始向小沙堆上铲沙子,刚刚铲上去,沙子就纷纷滑落下来,他反复几次都是这样,沙堆一点都没见变大。这下子,他急了,一边倒沙一边用手捂着沙堆,可是淘气的沙子还是从上面滑了下去,他用双手直拍那个小沙堆。我走到他的身边,从沙池的底层铲出一些湿沙,学着他的样子拍拍打打,反复几次沙堆越来

4、越大。他看到了,对我说:“老师,我来帮你吧”我微笑着点点头,可是他自己堆的干沙还是不停往下掉,他停下来好奇地盯着我看。不一会就观察被他发现了秘密,他也学着我铲了位于沙子下层的湿沙来堆沙堆。分析我们一起堆了一个非常结实的大沙堆。他很高兴地对我说:“老师原来要用下面的沙子才不会滑,才可以堆得更高!”我没有回答他,我从旁边的水龙头处取了一些水倒在上面的沙上,并慢慢地用手把他们聚拢起来,拍拍打打成了一个不小的沙堆。“哦,原来是这样!我也想玩。”于是他开始尝试不停的取水、倒水、堆沙,尽管他的脸上挂满了汗珠,但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之情。学会了这个办法以后,用湿沙堆沙堆就成了他最喜欢的沙上活动,沙池里到处都是大

5、大的沙堆,像一座座小山。从观察中可以看出,进入大班的孩子们较好地掌握了铲沙、拍沙、使用辅助工具进行沙构等的技能,能用自己的双手堆出既大又坚实的沙堆,并能进行简单的挖、堆、围沙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当幼儿不满于现有水平,还想进一步提高,搭建需要调和沙水比例的作品时,遇到了困难。在遇到困难时,幼儿还不会主动向教师、同伴求助,当教师以同伴的身份介入游戏时,幼儿却能够很快地进行观察学习,迁移经验,这说明同伴之间的合作游戏对这一时期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策略,同时教师的介入可以避免幼儿在低水平上重复,提高建构水平。材料调整:1.增加装水工具如:水桶、奶罐、口径大的茶叶罐等容器;2.挖沙工具

6、上提供更有利于大班幼儿大肌肉发展的挖沙用铁质工具;3.辅助材料上投放了各种建构材料及工具、大小、材质不同的积木、塑料瓶子,万通板等,也鼓励孩子自己收集或从家里带来一些材料。指导策略调整:调整推进(附增加玩沙活动的游戏性和挑战性,以“我是小小泥瓦匠”等任务情境,激发幼儿观察、调配沙水,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的湿沙能堆成小山包呢?图)小小泥瓦匠?游戏推进二:学会了用湿沙来堆沙堆后,浩涵开始尝试在小山一样的沙堆上打洞,只见他走到了辅助材料柜,开始在辅助材料柜里进行了仔细的挑选。最终,他选择了一个树枝观察分析小棍。他慢慢地将木棍捅进了沙堆的底部,可由于沙堆太大,木棍根本无法从这边捅到那边,于是浩涵小心翼翼

7、地将木棍取了出来,可沙堆却因此倒塌了,这一次他快速地将沙堆重新堆好,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这次他选择用木棍慢慢地在沙堆顶部的位置打洞,可随着木棍的深入,沙堆上的沙子逐渐滑落,本来尖尖的沙堆顶部逐渐变平了,最终沙堆又一次的倒塌了。可浩涵并没有放弃,他又一次将沙堆堆好?在他操作的过程中,有两个小伙伴就蹲在他的身边各自操作着自己的材料。看到这里,我走到了浩涵的身旁对他说:“你需要帮助吗?”浩涵点了点头,我又故意大声说:“我们要在沙堆上打一个洞,谁愿意加入啊?”宇森听到后主动来到了我们的身旁,心言也加入进来,于是他们三人的游戏开始了。只见浩涵这一次将木棍慢慢地捅进了沙堆的中部,看到沙子慢慢地就要滑落,他

8、大叫:“不好了沙堆就要倒塌了。”宇森听到后,忙用双手不停地加固着顶部的沙子,不让沙子滑落下来,心言紧紧地捂住沙堆开裂的地方,就这样木棍渐渐的穿过了沙堆,浩涵、宇森、心言都非常兴奋:浩涵一边慢慢将木棍取出,一边大声地对宇森说:“宇森快点快点,千万不要让沙子掉下来!”宇森则对浩涵说:“你要慢一点啊!”最终在他们的合作下,山顶隧道终于打通了。浩涵怕一会山洞又塌了,赶紧拿来半圆形的积木,竖起来放在山洞的洞口,再用力把上面的沙子拍实。打通“山顶隧道”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浩涵小朋友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很明确的,他一直在采用“假设验证”的探究方法,假设“木棍插入的什么位置,沙堆才不会倒塌呢?他不断调整策略,有的时候

9、是从底部有的时候从顶部有时候是中部,逐一尝试。整个活动非常的专注、坚持。当意识到沙是软的,不足以支撑整个沙堆的重量时,他大胆迁移生活经验进行推测:底部应该使用更能承重的材料,有了这样的分析,所以他“赶紧拿来半圆形的积木,竖起来放在山洞的洞口,再用力把上面的沙子拍实。”在合作过程中,幼儿表现出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意识,同伴之间也很有默契。这说明幼儿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思考别人的需要。最后打通隧道的喜悦,一方面来自于顺利解决问题本身,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他们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随着幼儿沙构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引导支持幼儿在游戏中迁移生活经验,与同伴合作进行有主题的沙上建构,同时在建构

10、的过程中合作解决问题。材料调整:调整鼓励幼儿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材料并自主的在美工区制作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自推进己的建构作品;收集树枝、筷子、吸管等用来挖掘隧道。(附指导策略调整:图)在每天玩沙活动中、活动后,引导幼儿交流、分享探究过程结果,进一步激发幼儿迁移生活经验,提高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推进三:随着游戏的推进,幼儿在游戏中倾向于进行有主题的沙构。他们用上了大型的木质积木,把四块弧形的木积木围城一个圆圈,架空在一条挖好的小沟上,再从四个弧形围成的圆洞里伸手下去,继续掏小沟,孩子们把它称之为“井”?看到他们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教师鼓励幼儿为自己的山或洞取有趣的名字,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11、。幼儿园教学案例大班篇2案例实录星期二上午,站在钢琴台前看我班小朋友的折纸的情况,无意间发现我班美美小朋友的折纸折的很特别,一张大大的折纸被撕成了“四张小正方形”做成了四份一样的作品,而且折好的作品比人家的小。于是我把这一发现悄悄地告诉了班里的张老师。我们两个商量,暂且不声张,看下午美美上完折纸课怎么说,(为了调动幼儿学折纸的积极性,从这一学期开始,我们开设了“纸娃娃大擂台”,规定每折10个折纸作品可换一面小红旗,5面小红旗换一个奖品,美美加上“一撕为四的作品”折纸数正好是10张)。果不出我们所料,美美一下课,就拿着刚折好的四份作品,非常兴奋得说:“老师,我的折纸作品已经10个了,该换小红旗了

12、。”这时张老师走过来说:“好,我来看看。”还没等张老师说完,站在我跟前的佳怡小朋友大声喊:“老师,美美把一张折纸撕成了四张,她做成了四份一样的作品。”佳怡的话立刻引来了一些围观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了老师,再看美美“哇”的一声哭了,大家开始议论纷纷:佳怡:“老师,美美这样做不算数。”静怡:“是呀,她这样是骗人的。”思宜:“老师,应该把美美的折纸扔了。”萌月:“对,老师怎么办?”于是,孩子们把目光又投向了我,我看看美美不知所措的样子,再看看这边孩子们期待的目光,我顺势把问题抛向了孩子们,说:“美美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如果你们愿意讨论的话,咱们可以来讨论讨论。”随即我们组成了一个临时“讨论小组

13、”,开始讨论:师:“美美为什么要把纸一分为四折?”旭峰:“她想得小红旗。”思杰:“她想得奖品。”师:“她这样想对不对啊?你们有没有这样想啊?”心茹:“我也想得奖品。”冬琴:“我也想得奖品,可是能这样吗?”东宇:“不能。这是骗人,骗人是不对的!”静怡:“她把折纸撕成了四张,这是在耍小聪明”师:“那你们觉得现在要怎么办呢?”冬琴:“张老师,不能发给她作品。”旭峰:“对,美美说谎骗人,老师该把她的小红旗收回来。”思杰:“把这个大象扔掉。这次的不算。”冬琴:“我们应该帮帮她,可以给她一次机会。”师:“冬琴说要帮帮她,给她一次机会,你们觉得呢?”小朋友有的点点头,有的想了想,慢慢的也点头了。师:“那要怎

14、么帮呢?”佳怡:“美美,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耍小聪明。”萌月:“上折纸课要表现好点,才能得到更多的作品。”湉兮:“美美,你以后不能这样了。“晋豪:“美美,你能改掉这个毛病吗?”美美轻轻地点了点头,小声说:“能。”师:“美美,听了小朋友的讨论,说说你的想法好吗?”美美:“老师我错了,以后我要好好表现,要靠自己的真本事多得作品。”师:“对了,要这样做才会是教师和小朋友都喜欢的小伙伴。那今天的折纸作品就不算了,你们说这样行吗?”小朋友听了都点点头。教师小结:美美想得到很多作品,很积极上进,这种想法很好,她也很聪明,但她把一张大折纸一分为四,当四纸来用,这种获得很多作品的做法是不对的。应该靠自己的努力

15、和付出得到的作品,才算真本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只要能够知错就改,就是最棒的。案例反思在解决事情的全过程中,我发现了问题,但没有直接介入,而是把问题留给了孩子,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关注的是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意在引导幼儿掌握合适的获得途径、解决问题的方式,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通过讨论,幼儿自己明白了作弊是不对的,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且,有些结论来自幼儿自己的思考,以及幼儿集体的智慧,所以对幼儿更有说服力,认识也更深刻。案例分析换个角度看,其实,幼儿争强好胜不一定全是坏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幼儿只知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16、,对其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争强好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竞争者和被竞争者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有益的经验。不择手段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师的批评,认识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时,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正确的方式来获得成功,引导幼儿明白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让大家信服与支持。经过讨论,孩子们对于折纸小风波的是非对错已经认识的很清楚,使幼儿分辨好与不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而且我相信他们,也知道了以后遇到类似事情该怎样思考,怎样处理。幼儿园教学案例大班篇3我们班有一个叫明明的男孩,他是这个学期到我们班的。明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