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方帽子店7.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94548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 方帽子店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6 方帽子店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6 方帽子店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6 方帽子店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6 方帽子店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6 方帽子店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 方帽子店7.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方帽子店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认识“蕉、叩”等4个生字。2.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3.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教学重点: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2.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现在戴的帽子各种各样,可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是圆帽子。非常奇怪的是,从前有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方帽子店。二、初读课文,感知

2、内容1.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词:香蕉形、扣子、人山人海、密密麻麻、一溜烟、圆筒形、橱窗、古董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事?这篇课文讲了从前有一家帽子店只做( ),从来没有做过( ),方帽子戴着又( )又()。小孩子们不喜欢( ),他们喜欢( ),戴着又( )又( )。后来,方帽子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卖( )的帽子的商店,顾客们最后都进了( )。那些不舒服的( ),慢慢地成为( )。【设计意图:因三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是很高,所以利用填空法可以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让孩子们有法可循,降低学习的难度。】三、再

3、读课文,感悟理解1.出示自学提示一: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1)这家帽子店为什么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2)人们戴着方帽子舒服吗?为什么还要戴呢?用曲线画出相关的语句。2.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1)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2)它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舒服吗?真不舒服!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从来”“真不舒服”“一直”等词进行理解人们的思想保守、不愿改变。【设计意图: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往往是通过各段落中的重

4、点词句来体现的,抓住了反映课文内容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就能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1出示自学提示二:小组合作学习710自然段,想一想:小孩子们喜欢戴方帽子吗?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2.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假如我们用布做成真的帽子”“那戴在头上就更舒服了。”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1)学生读相关句子,通过重点读“可不

5、喜欢”、“喜欢”“又舒服又漂亮”“假如”等词语来理解孩子们不愿默守陈规,喜欢创新。(2)说一说,除了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帽子,你还能想出什么式样的帽子?3. 出示自学提示三:自由读课文1720自然段,想一想:后来的人们还喜欢方帽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4.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设计意图:复述,是在积累词语,也是在练习运用词语,是提高识字能力的有效方法。】5读了这一篇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跟着转变。五、课后作业:如果让你设计一种帽子,你会设计什么样的帽子呢?板书设计 : 方帽子店方

6、帽子 又奇怪又不舒服圆帽子 (其他式样) 又漂亮又舒服教学反思: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方帽子店教学反思 方帽子店这篇童话故事通过讲述方帽子店老板一成不变地只卖方形帽子,以至于自己家的帽子卖不出去而成了古董。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读通课文,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复述课文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读准读好课文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就应成为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牢牢把握住让

7、“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必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空间。例: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从读得正确到读出必须的语感;默读课文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指名读,男女分主角读,这些多种的读书形式让孩子在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

8、*,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3.想象是理解和朗读之间的桥梁 课堂上,我多处让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比如:看到儿子带上一顶圆帽子,他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活经验,并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课文,让他们用稚嫩纯真的

9、童心自由地去体验自然,想象会潜移默化地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不足之处 纵观这堂课,我觉得在小组合作方面运用的少了些,在具体设计教案时这方面考虑欠妥。还有,文中方帽子老板为什么卖不出帽子时,仍倔强地坚持?可惜我在具体讲授时并没有抓住这一精彩点展开更为深刻的交流讨论,或者我也设想,以后再有机会,可以抓住主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动全文的学习。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开课初,我和学生通过交流预习感受,探讨总结课文四步学法:读准、读通、读懂、感悟。即一、借助工具书和范读读准字音;二、借助范读模范断句读通句子;三、小组合作读懂课文;创设情境,感悟品味,探究道理;联系生活,明理养性;四、背诵积累,课外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