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学教师教研成果集目录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942666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145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中学教师教研成果集目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XX中学教师教研成果集目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XX中学教师教研成果集目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XX中学教师教研成果集目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XX中学教师教研成果集目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中学教师教研成果集目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中学教师教研成果集目录(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德育科研1 发掘当地人文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陈月辉 2 利用当地人文资源,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陈月辉3 浅谈“不幸家庭”的孩子的心理疏导 蒙炜4 走出心灵阴影又见艳阳 李映红5 文学圣殿愈合了受伤的百合心 李映红6 向魏书生学什么? 黄嘉宏7 浅谈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王太贵8 给爱搭建一个交融的平台记“让爱交融在一起”主题家长会 刘毛古二、政治教研9 法不泥古而宜变七年级思想政治新教材创造性使用点滴谈 贺先作 10 学习前置型课堂模式初探 提高政治课课堂时效性研究之一 贺先作11 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实效 七年级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反思 梁建辉12 利用当地人文资源激活政治课教学

2、许小玉1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邬史可 三、作文教学研究14 可别“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刍议 黄嘉宏 15 写出你自己就是创新 黄嘉宏16 观念更新是创新写作教学的根本 黄嘉宏17 让“差生”也享受到写作成功的体验 黄嘉宏18 挖掘农村资源,开创创新写作教学的广阔天空 黄嘉宏19 考场:作文创新的“实验田” 黄嘉宏20 也谈作文创新 周书伟21 创新作文,请别忘了带着中下生一起走 周淑敏22 立足教材开展创新作文 刘毛古23 利用成语开展创新写作 刘毛古24 在想象中展开创新的翅膀 刘毛古25 灵光一闪 千古叫绝 谈作文创新思维培养 李映红26 让灵

3、感时时迸溅 谈作文创新思维培养 李映红27 互动,作文教学创新的基础 蒙炜28 创新作文教学案例评析“想像”教学实录 蒙炜29 作文指导创新教学谈 蒙炜30 作文创新批改初探 蒙炜3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作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推陈出新 周哲凡32 创新,可别忘了 刘素琴33 我吃的是精饲料 挤出来的是高钙奶给学生作文补点钙 刘汉华四、语文研究34 语文综合性学习途径的探讨陈月辉35 着眼于人的发展的语文课程标准 黄嘉宏36 “小儿科”激活大课堂 黄嘉宏37 审视语文教育的目标定位 黄嘉宏38 尝试用“评书式”教学文学名著 黄嘉宏 39 构建诗意的阅读课堂 周哲凡40 主角还是配角

4、? 新课标下课本和课文功能初探 周书伟41 语文的没落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周书伟42 阅读教学要体现个性自由 刘素琴43 挖掘 引导 感悟 刘素琴44 运用比较阅读提高学生古典诗词鉴赏水平 刘毛古45 在归纳中系统地获取知识浅论归纳法在中考语文总复习中的运用 刘毛古46 浅谈古诗教学中写作手段的运用 刘毛古47 在多途径诵读中学会多角度欣赏 刘毛古48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蒙炜49 在难点联想点重点处导读 蒙炜50 对侍萍悲剧的再认识 韦向荣51 培养农村中学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卢均源52 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开展少不了教师的激情 卢均源五、英语教学研究53 外语学习中的情感

5、障碍及其对策初探 谭燕卿54 浅谈英语的听与说 李帝明55 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技能 何晓芳56 突破口语,努力实现整体素质的提高 辛雪红57 任务型教学在新目标英语中的运用 顾小罗58 互动合作兴趣 徐利君六、数理化、信息技术教学研究59 学习新课标、适应新教材、做创新型教师 杨越60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范胜斌61 把传统数学教学与MCAI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范胜斌62 例说“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学习方式 李容好63 水的电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的改进方法 刘新忠64 浅谈对信息技术教材的改进 陈明本七、历史地理教学研究65 浅谈新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 蒙炜6

6、6 地理教学与良好师生关系的培育 谢小萍 67 “人文化”的地理教育-时代的呼唤 彭柳芳68 浅谈乡土地理教学的几点感受 刘婷69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教学 邬班超70 新理念下的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 邬班超八、艺术、体育教学研究71 教学咸水歌 感受民歌美 培养乡土情 江海英72 四个环节作保证 实践教育新思路 罗雅力73 中学排球课不同类型准备活动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刘朝有74 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刘美龙75 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实施办法的剖析与探索 谢伟76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复习“前滚翻,后滚翻”案例与分析 谢少明九、案例研究77 巧用多媒体 优化春的教学 李映红78 繁星

7、教学案例 卢均源79 古诗文教学设计 古诗四首(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周哲凡80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七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 贺先作 81 将课堂交给学生 吴文鹏 82 “北京人学会使用天然火”情景教学案例 王金平83 公民的义务教案 朱剑莉84 日新又新我常新课堂实录及反思 余静君85 还学生自主学习的天空 王太贵86 英语(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上册 徐利君 一、德育科研1 发掘当地人文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陈月辉 摘要 :云衢中学开展了以发掘当地人文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学校从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关系、学生与文化四个领域提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分

8、类目标,并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初步解决了课程实施中“学什么?”的问题、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库、学生参与意识增强,校园学习氛围大大增强、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相互层次渗透模式。关键词:人文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 研究一 、研究背景 2002年秋,中山市进入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按照中山市中学课程设置方案,我校决定在初中一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两节。当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课程计划,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也没有教材。为此,我们开展了以发掘当地人文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型的独立形态的课程,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

9、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其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级课程管理的架构,明确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这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开发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上的依据。 云衢中学地处中山南朗,名人荟萃,人文资源丰富。南朗镇是一代伟人孙中山的故乡,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政治、军事、文化名人,诸如孙中山、陆皓东、杨殷、程璧光、王云伍、阮玲玉、方成等都是南朗人。南朗又是有名的侨乡,港澳海外同胞爱国爱乡,乡情浓厚,人才辈出与当地人文环境

10、密切关系。云衢中学从1809年创办的“云衢书院”至今已近200年历史,学校教育与当地人文背景息息相关。历史积淀的丰富的人文资源,是进行国民教育,提升民族精神的重要素材,发掘当地人文资源,使之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整合,将具体可感的当地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加以弘扬,对于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优化育人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研究价值,也为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二、确定校本活动课程的目标 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设计应当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基础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11、以下五个方面: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文化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及对文化的尊重意识;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际,从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关系、学生与文化四个领域,我们提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分类目标:学生与自然领域:1、主动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2、欣赏自然世界,热爱自然3、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4、知

12、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学生与社会领域:1、认识社会资源,并知道要有效运用2、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3、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4、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学生与自我关系领域:1、注重生活卫生,学会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2、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3、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4、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学生与文化领域:1、主动关注文化现象,丰富文化知识2、尊重多样文化和本土文化3、尊重文化工作者4、主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通过主题活动目标的制定,我们对开展活动过程具有了更具体的导向,这样就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发挥他们的主

13、动性,提高他们对自身活动目的性的认识,老师只是规范和丰富活动目标的指导者。三、研究思路和实施过程 课程的实施是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我们开展了下列实践活动。(一)关于当地人文资源的调查摸底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分三个阶段组织师生对南朗人文资源进行了较系统的社会调查:1、调查摸底。主要是制定出调查方案,摸清本镇人文资源的大体情况。2、专题调查。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调查活动,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组成若干个小组分赴各地进行社会调查。主要调查的专题为:南朗德育基地调查专访,如到孙中山故居、中山革命烈士陵园陈列馆参观调查,到石门村、白企等抗日根据地专访等;南朗客家民俗调查,如到白企村调查;南朗典型村落文化调查,如到茶东陈氏宗祠、南朗帅傅遗居的实地考察;风景名胜调查,如到蒂峰山、云梯山、逸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