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笔记.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942381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笔记.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笔记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 内没有脊柱。 2、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

2、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气体交换: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

3、5、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

4、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身体分

5、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门

6、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食性、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

7、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鸟的心脏

8、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

9、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

10、触角分节。 56、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关节囊;关节头;关节腔;关

11、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肩关节;下肢;髋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踝关节;指关节;趾关节. 65、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与骨相连的肌肉总

12、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4、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

13、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7、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9、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

14、体中还形成等级。 83、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4、“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5、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

15、统一的整体。 88、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92、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94、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5、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