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数学本质与有效提问的关系(.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939255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数学本质与有效提问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把握数学本质与有效提问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把握数学本质与有效提问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握数学本质与有效提问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数学本质与有效提问的关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握数学本质与有效提问的关系有多大 把握数学本质提出有思维含量的的问题,对课堂的有效性会起到多大的作用呢?我认为,教师只有把握了知识的本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才会是以学生的思维能否得到提高为目的,也才会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思考上,并给学生以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帮助,同时,也会以知识的本质为思考核心提出问题,减少简单的重复和唠叨,更注重在关键处的重复和确认。比如:乘法分配律一课的教学,这位老师在深入思考概念的本质后把本节课定位在怎样能使学生从根本的意义上去理解分配律,抓其根,而再动“全身”,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点明课题 提出疑惑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乘法中的第三大定律:乘法分配律,

2、它是有关乘加计算的一条定律。(学生提出如下疑问)生1:老师它既然是有关乘加计算的一条定律。那它为什么叫乘法分配律,为什么不叫加法分配律?或乘加分配律呢?师:是呀,它既然是连接乘加的一条定律,干吗不叫加法分配律,或乘加分配律,却叫乘法分配律呢?生2:律吧、我知道它是规律、定律,那分配是什么意思?生3:我知道,比如这本书吧,我分给他们3人,就是分配。生4:分配,就是把上衣、裤子搭配穿。师:大家思考的很积极,还想知道的是这个,何为分?何为配?。接下来通过对这几道的研究,也许大家就会找到答案,一起看25(104) 125(808) 36(1001)二、引导探索 发现本质1、感悟分配的本质师:先看第一题

3、25(104),如果按照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我们该怎样算?生:104=14 接下来再求14个25,用竖式算出结果。师:25(104) =2514 14个25 在我们要算14个25时,不方便口算了,我们就需要用笔算(竖式)了,我们大家都知道25的好朋友是4,25和10的关系也不错呀(生大笑),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别的方法,不一下子算14个25是多少?我们分-开-算.(老师故意放慢了语速)学生:呀,老师我知道了,先算10个25,再算4个25(学生们迫不急待地想说自己的发现了,接下来老师先让同桌进行讨论,其目的是想使思维慢的孩子也受到启发)生1:(争先恐后)跑上讲台,这道题我来给大家讲,大家看,

4、14个25,我先算10个25加4个25,就是350。生2:我能讲的更清楚(一位学生已不请自到)大家看: 25(104),14个25不好口算,那我们就把它分成10个25和4个25,大家说10个25,加4个25是几个25?(生大笑:当然是14个25)那不就得了,又好算25(104) =2514 14个25 =2510254 =250100 =350在接下来,两道题的处理上,用了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辨析,理解怎样算快,又不易错。(因为有清晰的板书,难题已不击自破了)125(808) 36(1001)=12588 88个125 =36101 101个36=125801258 =36100361=1000

5、01000 =360036=11000 =3636师:(点板书)孩子们,那何为分?何为配?生1:(情不自禁地说)知道了,分就是分开算比如把14个分成10个和4个,分开算的过程中都要和25碰一碰,生2:是配一配,如果不和25配一配,大家看25104成了10个25加4,和原题14个25就不相等了。师:噢,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妈妈给他起名叫分配律呢(生:笑)(字母表示形式a(bc)=abac学生自然在理解中表示了出来)2、感悟乘法分配的本质师:还有个问题?它为什么不叫加法分配律呢?接着又出示了3道题,让学生在已有的分配律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同学交流,自然击破。45(1001) 35(2001) 8(12540) 至此,学生明白了乘法分配律,不仅适用于乘加即a(bc)=abac,也同样适用于乘减即a(bc)=abac,那么为什么叫乘法分配律,而不叫加法分配律,学生们也不辩自清了。通过这样把握本质层层相扣问题,“它既然是连接乘加的一条定律,干吗不叫加法分配律,或乘加分配律,却叫乘法分配律呢?”“何为分?何为配?”学生不但学的实、理的清,还想的明。把握知识的本质、用心读懂学生的课堂才有活力,才有生命,课堂才会焕发智慧的光芒,也只有读懂学生的思维,课堂才有根。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