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资源与我国经济发展.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93595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约资源与我国经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节约资源与我国经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节约资源与我国经济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节约资源与我国经济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约资源与我国经济发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约资源与我国经济发展摘 要资源环境因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从某种意义来说,我国经济高速 增长是以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取得的,使得我国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这 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资源的利用效率,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关键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 一、资源环境因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资源环境因素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可能性、规模、速度和可持续性。所谓环境,是

2、指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整个自然界;所谓资源,是指蕴藏在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人类利用生产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的总和,通常称为自然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下的定义是: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自然资源的内涵,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扩展。1.资源环境因素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根本的意义。

3、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在自然界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是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和发展的。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从理论领域说来,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说来,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

4、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不仅如此,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都必须借助于自然环境,包括蕴藏在这一环境中的各种资源。所以,资源环境因素作为一种基本条件,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整体过程;资源环境的状况,从根本上规定着人类的生活质量,以及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可能前景。22.社会发展也会对自然

5、环境发生重大影响。人是具有意识能动性的存在物,他并不是像动物一样只是被动地依赖自然,而是要“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即“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其中,物质生产活动便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这种物质生产活动以及其他各种实践活动如果进行得当,当然会作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基本方式而发挥其积极作用;但若违背了客观规律,或者只是为了一时之需而不顾后果,那就会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损害人类社会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二、我国经济粗放型增长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又是一个人口大国,

6、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GDP以年平均超过9%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增长是以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取得的,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资源的供求矛盾越来越尖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1.原材料和能源的高消耗。从资源代价来看,2004年我国消耗了世界钢材总产量的27%、世界铁矿石产量的30%、世界水泥产量的40%、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1%、世界石油产量的7.4%、世界氧化铝产量的25%,而实现的GDP却只占世界的4.4%。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率低下。据查,我国每创造1美元的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的7.7倍,日本的11

7、.5倍。能源利用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2.5倍。2.水资源、酸雨、空气等的高污染(1)水污染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总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1/3的水体不适于浇灌,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2)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酸雨面积不断扩大。据国家环保局公布的数据,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高达2,550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27%。总排放量较政府2000年确定的每年排放量控制在1,800万吨的目标高出42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大大

8、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酸雨污染。(3) 其他如农田化肥污染、重金属污染等各种持久的有机污染日益严重。由于我国人均耕地越来越少,为了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等。这一方面增加了产量,但同时也带来了土地、地下水等污染。加上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各种工业废渣污染越来越严重。以上情况说明,资源环境因素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我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9、,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是基于我国经济的粗放型增长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提出来的,“它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体制创新,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制度机制,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基础。制度缺失和体制机制不合理,是导致我国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2.依靠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创

10、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存在技术供给和创新不足问题,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人口的压力对经济发展制约性很强。这就更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形成这样一些技术:生产部门形成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技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技术;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技术;减少和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等。3.加快和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立法,强化对生态环境的管理。构建我国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法治是根本。必须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效能标准,通过立法来规范企业行为,严格管理制度,明确激励政策,规范执法主体,加大惩戒力度等。4.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构建资源与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两方面:一是企业对其内部投资者、管理者、员工的责任;二是对其外部消费者、公众、社会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责任。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企业是主体。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