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建议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934553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建议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成都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建议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成都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建议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成都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建议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成都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建议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建议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建议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十三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对策建议成都汽车产业探讨院2016年1月26日成都汽车产业探讨院关于成都“十三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对策建议成果转化部 范小韵 陈蕾 一、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一) 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2015年,全球轻型车新车销量实现8900万辆,同比增长2.0%,再创历史新高。从产销格局来看,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汽车主要大国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6%、19.1%、16.6%和5%,世界汽车产业格局朝着美系稳定、欧系萎缩、日韩平稳、中印壮大进行发展。从政策导一直看,为应对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能源、环境和平安的压力日益加大的全球性产业发展难题,世界各主要汽车大

2、国纷纷谋求转型升级,并通过实施“再工业化”、“工业4.0”、“工业新法国”、“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主动抢占产业发展高端。从技术演化来看,汽车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技术路径日趋明确,新一代信息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必将成为将来的主流。从市场趋势来看,特性化、时尚化、定制化汽车产品需求大幅攀升, 12-18万元的主流SUV市场将快速拓张,汽车市场向三、四线等低线城市的转移。 (二)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目标 依据中国汽车工业“十三五”规划、四川省汽车工业“十三五”规划,成都经开区“十三五”规划,将来国家省市区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如下:发展目标全国到2020年,全国汽车产量规模达3000万辆,其

3、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能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四川省到2020年,四川省汽车年产能需从现有的200万提升至400万辆,重点做强10户整车企业和800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推动四川汽车产业产值突破6000亿元成都市到2020年,汽车产能达到300万辆成都经开区到2020年,成都经开区需实现汽车产能187万辆,全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城,推动汽车产业从全国其次方阵向第一方阵跨越。 二、成都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一)产业发展优势。一是政策区位优势。随着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书目接着推行,成都做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城市,具有

4、政策区位优势;二是环境资源优势。成都做为四川省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聚集地,不仅有以龙泉驿区(成都经开区)为核心龙头,新都区、青白江区和金堂县协调发展“一区四园”做为载体支撑,更有丰富的水电、自然气等清洁资源以及锡矿资源做为资源保障。三是人才基础优势。以四川高校、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华高校等高校为基础,成都汽车产业从业人数逐年上升,且成都拥有大量信息化、电子化方面的高端人才,将为电子技术、信息化技术在在汽车产业的发展应用奠定了基础;四是市场需求优势。截止到2014年,成都汽车保有量308万,全国排名其次,超过全国增长率10%,成都汽车后市场产业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二)产业发展不足。一是产业规

5、模不大。到2015年,成都完成整车产量92.8万辆、汽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719.6亿元,较去年总体持平,但分别仅占上海的38%和26.5%、重庆的30%和39.5%;二是产业结构不优。成都汽车产业存在着整零配套率低(零部件制造发展不足,整车和零部件产值规模比仅为1:0.2,尚未达到1:1.7的国际标准,1:0.7的国内平均比值,且本地零部件选购率分别仅占其零部件配套率的44.85%、9.88%、2.76%和21.9%)、关键零部件缺失(产业发展主要集中低附加值的整车制造方面,发动机、底盘、车身、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缺失)、产业布局相对滞后(技术探讨开发主要聚焦在传统汽车上,占总产值的95%以

6、上,而代表将来发展趋势的新能源汽车、到2015年产能仅为5万辆,相较深圳52万辆、重庆40万辆、上海45万辆、北京15万辆的规模依旧差距较大)三大产业结构问题;三是创新实力薄弱。成都13家整车企业中,仅有4家在本地设有研发中心,汽车研发人员与汽车从业人员比例仅为2%左右,高端人才严峻不足,专业试车场、碰撞测试线等综合检测服务平台,发动机、车身、变速箱等关键技术研发检测机构缺失。 三、成都汽车产业发展措施建议 (一)以外引内培为引擎,做大产业规模。一是推动规模不断壮大。加快推动东风神龙整车企业加快生产基地建设,激励一汽大众、中嘉沃尔沃、一汽丰田等优化产品结构,依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能上量;重点跟

7、踪和招引长城、比亚迪、奇瑞等整车项目、乐视、BAT等互联网+汽车项目;二是强化区域协作。围绕“大车都”建设,统筹协调成都经开区、青白江、金堂等行政区要素资源,突动身挥成都经开区龙头引领作用和产业集群优势,主动推动成资、金堂等一批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建设,加快推动区域联动互补发展;三是培育存量企业。大力扶持本土汽车整车企业,重点支持川汽发展城市SUV和国民电动车、一汽客车重组转型生产新能源客车;组织实施汽车零部件企业上规培育安排,培育壮大现有零部件企业,并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激励将新入驻的零部件将分公司转为子公司、总公司。(二)以强链补链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一是聚焦研发与后市场项目。围绕“微笑曲线”

8、的汽车产业价值链两端,重点推动整车性能优化设计、传统系统、电子电器及智能互联技术等领域等汽车高端研发项目以及汽车物流、汽车仓储、汽车电子商务、汽车消遣等汽车后市场项目;二是推动智能化与信息化融合。大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在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库卡环龙、贝森伟任等智能制造企业为依托,打造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做高成都汽车“智造”;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尝试平台化、定制化等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三是布局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围绕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方向,制定产业技术路途图;支持企业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发展,开展包括整车研发设计、三电技术的探讨和联

9、合攻关;完善产业配套支撑,加快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等基础设施设备的规划与建设。 (三)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提升创新实力。一是完善研发创新链条。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支持川汽、一汽专汽、一汽客车、航天万欣等本土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车企设立研发设计中心;主动引入李长明、李乐民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激励企业围绕汽车产业技术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发展方向,通过产学研合作,搭建公共技术中心和技术研发平台;二是支持关键技术突破。大力支持关键技术突破,在传统车方面,重点支持整车开发与集成技术、性能优化设计、分析、匹配和试验技术、主动平安技术、NVH限制技术、热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方面,重点支持新一代锂电池技术、电机、电控系统、车联网系统集成、无人智能驾驶等技术的探讨与开发;三是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加快推动“创客四川”、非常咖啡、柴火空间、极客之家等众创空间建设,组织开展创业辅导、项目路演等特色科创活动,主动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参加科技创新,加快构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债)权融资、上市融资相结合的多层次创新创业科技服务体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