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CT不同重建技术评估迷路瘘管的价值.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92835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分辨率CT不同重建技术评估迷路瘘管的价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分辨率CT不同重建技术评估迷路瘘管的价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分辨率CT不同重建技术评估迷路瘘管的价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分辨率CT不同重建技术评估迷路瘘管的价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分辨率CT不同重建技术评估迷路瘘管的价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分辨率CT不同重建技术评估迷路瘘管的价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辨率CT不同重建技术评估迷路瘘管的价值.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分辨率CT不同重建技术评估迷路瘘管的价值韩正理 李郧 刘云 摘要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不同重建技术在乳突病变切除术患者中评估迷路瘘管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1月到2006年6月行乳突病变切除术患者48例50耳术前常规高分辨率CT,通过不同重建技术迷路成像,与术中所见情况对照,评估高分辨率CT不同重建技术在诊断迷路瘘管中的价值。结果:在本研究组中,高分辨率CT对外半规管完整性诊断的正确率为96,其kappa值为0.6761,表示高分辨率CT对迷路瘘管诊断与术中所见的一致性可。结论:结合高分辨率CT不同的重建方法可提高术前迷路瘘管诊断的符合率,但需结合临床症状。迷路瘘管( labyri

2、nthine fistula ,fistula of labyrinthin) 通常为胆脂瘤组织或炎性肉芽组织累及迷路骨质引起,偶见于中耳乳突手术或外伤后。目前迷路瘘管的术前诊断仍不能令人满意,我们通过结合乳突病变切除术患者术前高分辨率(High resolution CT,HRCT)不同重建技术成像半规管与术中所见对照,提高术前迷路瘘管诊断的符合率,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年1月到2006年6月收治的行乳突病变切除术患者(伴或不伴鼓室成形术)48例50耳,其中男27例29耳,女21例21耳,年龄32.5213.40岁,病程15

3、.5310.51年。入选标准:临床确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例影像资料(HRCT数据)完整,排除两次或两次以上手术致组织结构人为改变,中外耳肿瘤或外伤原因的中耳乳突手术。1、2方法使用GE Light Speed QX/i四螺旋CT扫描机,受检者仰卧,轴位薄层扫描,扫描基线平行于听眦线,扫描范围自外耳道下缘至岩骨上缘,层厚:1.25mm, 螺距(HQ pitch)3,速度3.75mm/rot,电压:120kVp,电流量280mAs,矩阵512X512,扫描野(SFOV)head,共获得3941层图像。采用骨算法,0.4mm间隔回顾性重建, 获得122128层图像。把以上轴位重建后的图像传Adv

4、antage Windows3.1和Advantage Windows4.1工作站,进行后续三维重建处理与分析。2、结果2、1迷路成像由于各半规管与扫描方向均有不同的夹角,除外半规管全程部分能在轴位同一图像显示外,上半规管及后半规管全程均不能在同一层面显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侵犯外半规管,很少累计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故本研究只涉及外半规管成像。图1 迷路轴位成像:示右侧外半规管完整2.2迷路瘘管成像在本研究组中,HRCT对外半规管完整性诊断的正确率为96,其kappa值为0.6761,表示HRCT对外半规管瘘诊断与术中所见的一致性可,但存在假阳性,可能与切面有关。表1 乳突病变切除术组,HRC

5、T对外半规管病变的诊断价值(与术中所见对照)术中所见HRCT检查异常正常正确率()kappa值外半规管瘘异常2096%0.6761正常246图2 轴位:示右侧半规管外侧管壁缺损,提示外半规管瘘,术中证实。图3 冠状位:示右侧半规管,外侧管壁缺损,与鼓室腔相同,术中证实外半规管瘘(同一患者)图4 虚拟耳镜:示右侧外半规管瘘,术中证实(同一患者)4.2.4讨论迷路瘘管又称局限性迷路炎或迷路周围炎,通常为胆脂瘤组织或炎性肉芽组织累及迷路骨质引起,偶见于中耳乳突手术或外伤后。迷路瘘管的常见临床症状有听力下降、耳鸣、眩晕、耳漏、耳痛等。迷路试验的阳性率为24 %72 % ,所以实验结果阴性时并不可靠,可

6、能是因为胆脂瘤或肉芽组织贴附于瘘口,使得压力传导减弱,不至于产生瘘管试验阳性体征。目前迷路瘘管的术前诊断仍不能令人满意,所以有学者认为,对所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应考虑是否存在迷路瘘管1 2 3。张天宇等研究发现,在慢性中耳炎手术中,瘘管发生率8.33(89/1068),男女无差别,其中胆脂瘤患者为11. 99% (80 /667),明显高于非胆脂瘤性中耳炎的2. 24% ( 9 /401) 4。本研究在乳突病变切除术组中,瘘管的发生率为4(2/50),均为胆脂瘤患者。Kappa 统计量是用于检验分类变量资料一致性和重现性的统计指标,可以研究不同诊断方法结果间或不同观察者评定结果间

7、的一致性5。应用Kappa 评价方法,对HRCT进行诊断一致性的分析,检验水准为=0.05 。一般认为:若0. 75 K1 ,说明一致性极好;0. 40 K0.75 ,一致性好;0 K0.40 ,则一致性差。目前半规管等内耳结构的影像检查主要就是HRCT 和MRI ,但二者检查的重点是不同的,HRCT 主要检查半规管的骨质结构,而MRI 主要检查半规管的淋巴液及膜性结构6。关于CT阳性率的报道差别较大,与CT的分辨率和层厚有关7。近几年高分辨CT (HRCT)的阳性率在93%97%之间,假阳性率不超过5%。迷路瘘最常见的区域是外半规管,骨质破坏在轴位或冠状位HRCT 能清楚显示,可提醒术者在切

8、除胆脂瘤或肉芽组织时小心操作,谨慎处置。容积再现法(volume rendering,VR)可清楚显示外半规管瘘口的部位,提示瘘口与鼓室的关系。但VR重建需要时间长,且受人为影响。多平面重建(muh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应用原始数据以自由方式对各半规管进行多平面重组, 操作简单,完整显示了各半规管的全程,说明运用MPR显示半规管具有可行性,可为迷路瘘管的诊断提供技术依据8。崔凤玉等人研究采取了常规轴位,冠状位MPR ,矢状位MPR ,VR 等成像方法,并从图像上做了一定的对比,最终选择了自由方式MPR 更适合于迷路瘘管的诊断9。主要是因为迷路结构复杂,常规轴位

9、、冠状位及矢状位扫面平面均很难完整经过半规管全程, VR 重建需要时间长,且受人为影响;其次,MPR 是在横断面CT 图像上按需要任意划线,然后沿该线将一系列横断面重组,即可获得该划线平面的二维重建图像,包括冠状面、矢状面和任意角度斜位面图像。目前的多层螺旋CT 层厚最薄仅0. 5 mm ,可满足MPR 图像各项同性的要求,MPR 图像与原始图像分辨率基本一致 ,操作简单。本研究应用原始数据以自由方式对各半规管进行多平面重组,完整显示了各半规管的全程,说明运用多平面重组显示半规管具有可行性,可为迷路瘘管的诊断提供技术依据。参考文献1. Ochi T ,Shimizu K,Yasuhara Y,

10、 et al. Curved planar reformatted CT angiography : usefulness for the evaluation of aneurysma at the carotid siphon. AJNR Am J Neuroradiol ,1999 ,20 :1025 - 1030.2. Zelikovich EI. Potentialities of temporal bone CT in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purulent otitis media and its complicationsJ. Vestn Rentg

11、enol Radiol , 2004 ,JanFeb (1) :1522.3. Grewal DS , Hathiram BT, Dwivedi A. Labyrinthine fistula :a complication of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J . Laryngol Otol , 2003 , 117(5) :353357.4. 张天宇,王正敏,迟放鲁等慢性中耳炎并迷路瘘管的临床研究J临床 耳鼻咽喉科杂志,2OO5,19(4):153154.5. 王洁贞,韩兢,刘言训等. Kappa 统计量在一致性和重现性检验中的应用J . 山东医科大学学

12、报,1996 ,34 (3) :209212.6. 王道才 综述,柳澄 审校.半规管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 ,16(4):405407.7. SodaMerhy A, BetancourtSuarezM A. Surgical treatment of labyrinthine fistula caused by cholesteato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0, 122: 739 742.8. 王道才,柳澄,刘凯,等. 多层螺旋CT 双斜位MPR 对骨半规管的全程显示研究J .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 ,15(7) :532 - 534.9. 崔凤玉,孙晓卫,丁元萍等.半规管多平面重组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4(9):9229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