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编码.docx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8.48KB
约8页
文档ID:544924830
编码.docx_第1页
1/8

NRZ编码即No Return Zero编码NRZ是不归零编码的英文缩写, 是计算机内部流动的数据编码形式,它本身不包含同步时钟信息,对它的读写必须借助读写时钟因此独立的NRZ编码没有时钟信息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信号电平的一次反转代表0,电平不变化表示1,并且在表示完一个码元后,电压不需回到0不归零制编码是效率最高的编码,缺点是存在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同步问题NRZ编码本身不能恢复同步信号(时钟),在进行多机通讯时同步只能靠发送和接收端的时钟发生器大致相同来由本地产生,因此NRZ编码适于异步方式通信要想使数据编码本身携带同步时钟信息,必须设法使数据与时钟一起编码发送 ,再由接收端借助锁相环电路恢复同步时钟,典型的编码方式是变形不归零(NRZI)、曼码等NRZ-I No Return Zero-Inverse 非归零反相编码在NRZ-I编码方式中,信号电平的一次反转代表比特1 就是说是从正电平到负电平的一次跃迁,而不是电压值本身,来代表一个比特1 0比特由没有电平变化的信号代表 非归零反相编码相对非归零电平编码的优点在于:因为每次遇到比特1都发生电平跃迁,这能提供一种同步机制 一串7个比特1会导致7次电平跃迁。

每次跃迁都使接收方能根据信号的实际到达来对本身时钟进行重同步调整 根据统计,连续的比特1出现的几率比连续的比特0出现的几率大,因此对比特 1的连续串进行同步就在保持整体消息同步上前进了一大步 一串连续的比特0仍会造成麻烦,但由于连续0串出现不频繁,对于解码来说其妨碍就小了许多Non Return to Zero -- 不归零码   不归零码(NRZ)  数字信号可以直接采用基带传输,所谓基带就是指基本频带基带传输就是路中直接传送数字信号的电脉冲,这是一种最简单的传输方式,近距离通信的局域网都采用基带传输   基带传输时,需要解决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表示以及收发两端之间的信号同步问题对于传输数字信号来说,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同的电压电平来表示两个二进制数字,也即数字信号由矩形脉冲组成按数字编码方式,可以划分为单极性码和双极性码,单极性码使用正(或负)的电压表示数据;双极性码是三进制码,1为反转,0为保持零电平根据信号是否归零,还可以划分为归零码和非归零码,归零码码元中间的信号回归到0电平,而非归零码遇1电平翻转,零时不变常见的几种基本的数字信号脉冲编码方案如下:   单极性不归零码,无电压(也就是元电流)用来表示"0",而恒定的正电压用来表示"1"。

每一个码元时间的中间点是采样时间,判决门限为半幅度电平(即0.5)也就是说接收信号的值在0.5与1.0之间,就判为"1"码,如果在O与0.5之间就判为"0"码每秒钟发送的二进制码元数称为"码速"   双极性不归零码,"1"码和"0"码都有电流,但是"1"码是正电流,"0"码是负电流,正和负的幅度相等,故称为双极性码此时的判决门限为零电平,接收端使用零判决器或正负判决器,接收信号的值若在零电平以上为正,判为"1"码;若在零电平以下为负,判为"0"码   以上两种编码,都是在一个码元的全部时间内发出或不发出电流(单极性),以及发出正电流或负电流(双极性)每一位编码占用了全部码元的宽度,故这两种编码都属于全宽码,也称作不归零码NRZ (Non Return Zero)如果重复发送"1"码,势必要连续发送正电流;如果重复发送"0"码,势必要连续不送电流或连续发送负电流,这样使某一位码元与其下一位码元之间没有间隙,不易区分识别归零码可以改善这种状况   单极性归零码,当发"1"码时,发出正电流,但持续时间短于一个码元的时间宽度,即发出一个窄脉冲;当发"0"码时,仍然完全不发送电流,所以称这种码为单极性归零码。

  双极性归零码,其中"1"码发正的窄脉冲,"0"码发负的窄脉冲,两个码元的间隔时间可以大于每一个窄脉冲的宽度,取样时间是对准脉冲的中心   非归零码在传输中难以确定一位的结束和另一位的开始,需要用某种方法使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进行定时或同步;归零码的脉冲较窄,根据脉冲宽度与传输频带宽度成反比的关系,因而归零码在信道上占用的频带就较宽   单极性码会积累直流分量,这样就不能使用变压器在数据通信设备和所处环境之间提供良好绝缘的交流藕合,直流分量还会损坏连接点的表面电镀层;双极性码的直流分量大大减少,这对数据传输是很有利的   从以上讨论中可以发现,基带传输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同步问题接收端和发送端发来的数据序列在时间上必须取得同步,以便能准确地区分和接收发来的每位数据这就要求接收端要按照发送端所发送的每个码元的重复频率及起止时间来接收数据,在接收过程中还要不断校准时间和频率,这一过程称为同步过程在计算机通信与网络中,广泛采用的同步方法有位同步法和群同步法两种   1、位同步   位同步使接收端对每一位数据都要和发送端保持同步在数据通信中,习惯于把位同步称为"同步传输"实现位同步的方法可分为外同步法和自同步法两种。

在外同步法中,接收端的同步信号事先由发送端送来,而不是自己产生也不是从信号中提取出来即在发送数据之前,发送端先向接收端发出一串同步时钟脉冲,接收端按照这一时钟脉冲频率和时序锁定接收端的接收频率,以便在接收数据的过程中始终与发送端保持同步   自同步法是指能从数据信号波形中提取同步信号的方法典型例子就是著名的曼彻斯特编码,这种编码通常用于局域网传输在如下图所示的曼彻斯特编码方式中,每一位的中间有一跳变,位中间的跳变既作为时钟信号,又作为数据信号:从高到低的跳变表示"1",从低到高的跳变表示"0"   另外,还有一种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这种编码每位中间的跳变仅提供时钟定时,而用每位开始时有无跳变表示"0"或"1",有跳变表示"0",无跳变表示"1"由此可见,两种曼彻斯特编码方法都是将时钟和数据包含在信号流中,在传输代码信息的同时,也将时钟同步信号一起传输到对方,所以这种编码也称为自同步编码   从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脉冲波形中可以看出,这两种双极型编码的每一个码元都被调制成两个电平,所以数据传输速率只有调制速率的1/2,也即对信道的带宽有更高的要求但它们具有自同步能力和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在局域网中仍被广泛使用。

  2、群同步   在群同步的通信系统中,传输的信息被分成若干"群"所谓的"群",一般是以字符为单位,在每个字符的前面冠以起始位、结束处加上终止位,从而组成一个字符序列o数据传输过程中,字符可顺序出现在比特流中,字符与字符间的间隔时间是任意的,即字符间采用异步定时,但字符中的各个比特用固定的时钟频率传输在数据通信中,习惯于把群同步称为"异步传输"字符间的异步定时和字符中比特之间的同步定时,是群同步即异步传输的特征这种传输方式中,每个字符以起始位和停止位加以分隔,故也称"起一止"式传输   群同步传输规程中的每个字符可由下列四部分组成:   (1)1位起始位,以逻辑、"表示:   (2)5~8位数据位,即要传输的字符内容;   (3)1位奇/偶检验位,用于检错,该部分可以不选;   (4)1~2位停止位,以逻辑"1"表示,用以作字符间的间隔   群同步的字符格式见图2由图中可以看出,群同步是靠起始位(逻辑"0")和停止位(逻辑"1")来实现字符的定界及字符内比特的同步的接收端靠检测链路上由空闲位或前一字符停止位(均为逻辑"1")到该字符起始位的下降沿来获知一个字符的开始,然后按收、发双方约定的时钟频率对约定的字符比特数(5~8位)进行逐位接收,最后以约定算法(奇/偶校验法)进行差错检测,完成一个字符的传输。

发送器和接收器中近似于同一频率的两个约定时钟,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能够保持同步在群同步传输中,起始位和停止位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起始位指示字符的开始,并启动接收端对字符中比特的同步;而停止位则是作为字符之间的间隔位而设置的,没有停止位,紧跟其后的下一字符的起始位下降沿便可能丢失   群同步法只需保持每个字符的起始点同步,在群内则按约定的频率进行位的接收就可以了这种方法实现简单,但需要添加诸如起始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附加位,相对于同步传输来说,编码效率和信道利用率较低,一般用于低速数据传输的场合曼彻斯特( Manchester )码是一种双相码用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转换边表示 0 ,而用低电平到高高电平的转换边表示 1 在监控中用得比较多,原因之一是像AD、AB等矩阵与解码器都用的的曼码它的工作在31K左右曼彻斯特编码,也叫做相位编码(PE),是一个同步时钟编码技术,在以太网媒介系统中,被物理层使用来编码一个同步位流的时钟和数据它的每一个数据比特都是由至少一次电压转换的形式所表示的曼彻斯特编码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自定时码自定时意味着数据流的精确同步是可行的每一个比特都准确的在一个预先定义时间时期的时间中被传送。

这样的编码方式可以在长时间没有电平跳变的情况下,仍然对任意的二进制数据进行编码,并且防止在这种情况下同步时钟信号的丢失以及防止低通模拟电路中低频直流飘移所引起的比特错误同时,如果保证传送的编码交流信号的直流分量为零并且能够防止中继信号的基线漂移,那么就很容易实现信号的恢复和防止能量的浪费另外,曼彻斯特码还具有丰富的位定时信息    原理:曼彻斯特码是通过电平的跳变来对二进制数据“0”和“1”进行编码的,对于何种电平跳变对应何种数据,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数据约定:第一种约定是由G. E. Thomas,Andrew S. Tanenbaum等人在1949年提出的,它规定“0”是由低到高的电平跳变表示,“1”是由高到低的电平跳变;第二种约定则是在IEEE 802.4(令牌总线)以及IEEE 802.3 (以太网)中规定,按照这样的说法,由低到高的电平跳变表示“1”,由高到低的电平跳变表示“0”在实际工程上,这两种约定在一定范围内均有应用为了便于描述,若无特殊说明,曼彻斯特码的编码规则均采用第二种约定,即从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表示“1”,从高电平跳变到低电平表示“0”    普通数字信号与曼彻斯特编码对比如图。

       优点:数据和同步时钟统一编码,曼码中含有丰富的时钟信号,直流分量基本为零,接收器能够较容易恢复同步时钟,并同步解调出数据,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能,这使它更适合于信道传输单极性归零码(RZ)即是以高电平和零电平分别表示二进制码1 和0,而且在发送码1 时高电平在整个码元期间T 只持续一段时间τ,其余时间返回零电平.在单极性归零码中,τ/T 称为占空比.单极性归零码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直接提取同步信号,因此单极性归零码常常用作其他码型提取同步信号时的过渡码型.也就是说其他适合信道传输但不能直接提取同步信号的码型,可先变换为单极性归零码,然后再提取同步信号.Miller码也称延迟调制码,是一种变形双向码其编码规则:对原始符号“1”码元起始不跃变,中心点出现跃变来表示,即用10或01表示对原始符号“0”则分成单个“0”还是连续“0”予以不同处理;单个“0”时,保持0前的电平不变,即在码元边界处电平不跃变,在码元中间点电平也不跃变;对于连续“0”,则使连续两个“0”的边界处发生电平跃变HDB3码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英语:High Density Bipolar of Order 3,简称:HDB3码)是一种适用于基带传输的编码方式,它是为了克服AMI码的缺点而出现的,具有能量分散,抗破坏性强等特点。

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用于所有层次的欧洲E-carrier系统,HDB3码将4个连续的“0”位元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