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血循障碍炎症肿瘤复习点.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921482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 血循障碍炎症肿瘤复习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 血循障碍炎症肿瘤复习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 血循障碍炎症肿瘤复习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 血循障碍炎症肿瘤复习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 血循障碍炎症肿瘤复习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 血循障碍炎症肿瘤复习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血循障碍炎症肿瘤复习点.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名词解释:1 Congestion/Venous hyperemia: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2 Thrombosis: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凝集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Thrombus。3 Embolism: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的现象,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叫Embolus。4 Infarction: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5 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出现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血红蛋白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这种细胞常在

2、心力衰竭时出现,故谓之心衰细胞。6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细胞萎缩坏死,严重淤血而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肝切面出现黄红相间的槟榔状花纹。另外,了解一下减压后充血、淤血性出血、淤血性肝硬化、DIC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血管内成分逸出血管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异常;血液内出现异常物质。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充血动脉输入血量增多,是主动过程,表现为局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输入量增加。是暂时的、可逆的。淤血又称静脉性充血,是被动过程。原因: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心力衰竭。病变:体积增大,色暗红,局部血停止,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温度下降,血管内红细 胞积聚。

3、水、盐、少量蛋白质形成漏出液。(与渗出液的区别)后果:引起淤血性水肿,若红细胞漏出则为淤血性出血。实质细胞萎缩、死亡,器官出现淤 血性硬化;侧支循环建立。肺淤血:(掌握)急性慢性起因左心衰竭二尖瓣狭窄,有心衰史大体肺体积增大,肿胀,质实,肺膜光滑,色暗红,切面有泡沫状血性液体流出。肺体积增大,肿胀,质实,肺膜光滑,色暗红,切面有泡沫状血性液体流出。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明显。肺泡腔内有粉红色水肿液。肺泡壁变厚并纤维化,腔内有心衰细胞,肺褐色硬化。临床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咳铁锈色痰。肝淤血:急性:慢性 大体: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质实,槟榔肝(有什么特征?) 镜下:槟榔肝的镜下特征? 第二节 出血红

4、细胞逸出至血管外为主要指标。分破裂性和漏出性。破裂性:心脏或血管壁破裂。漏出性:血管的通透性增高。 内出血 逸入体腔或组织。 外出血 流出体外。鼻衄、呕血、咯血、便血、尿血、淤点、紫癜、淤瘢。第三节 血栓形成形成条件:(掌握) 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形成的最重要最常见的原因 黏附反应;释放反应;粘集反应 血流状态的改变主要是血流减慢、血流产生漩涡。 血小板进入边流,增加血小板与内膜的接触机会和黏附的可能性。静脉易发。 血液凝固性的增加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融解系统活性降低,导致呈高凝状态。血栓的形成过程及形态:(掌握)并非所有都能发展为红色血栓,仅见于V。发生于心腔、AS溃疡部位或动

5、脉瘤内的称附壁血栓。位于心瓣膜、心腔、动脉内。红色血栓混合血栓增大并阻塞血管,下游血流停止,发生凝固。纤维蛋白网眼内充满红细胞。是连续性血栓的尾部。白色血栓灰白色小结节或赘生物,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有白细胞黏附。是连续性血栓的头部。混合血栓血栓头部下游形成另外的血小板梁状凝集堆,小梁间的血液凝固,纤维蛋白形成网状结构,网内充满红细胞,反复如此形成灰白红褐相间的层状血栓。是延续性血栓的体部。沿这三步发展而成的称延续性血栓。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为毛细血管。由纤维蛋白构成。又称纤维素性血栓。常见于DIC。血栓的结局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再通:存在较长时间发生机化;也可由新

6、生血管内皮长入裂隙并吻合沟通形成再通钙化:称为静脉石或动脉石。血栓对机体的影响阻塞血管: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缺血,实质细胞萎缩,无侧支循环建立则导致梗死。栓塞:与血管壁粘着不牢或软化过程中脱落形成栓子。心瓣膜变形:广泛性出血:见于DIC透明血栓形成,消耗大量凝血物质,易引起广泛性出血。第四节 栓塞栓子的运行途径(掌握)静脉系统及右心栓子:引起肺栓塞主动脉及左心栓子:阻塞脑、脾、肾、四肢的指、趾。门静脉系统栓子:引起肝内门静脉分支的栓塞。交叉性栓塞:来自右心或腔静脉的栓子再右心压力升高时通过房(室)间隔进入体循环。逆行性栓塞:下腔静脉的血栓在胸腹压突升时逆流入肝肾髂静脉分支。栓塞类型固:脱落的血栓

7、、细菌菌落、肿瘤細胞团块、寄生虫和异物 液:脂肪和羊水 气:空气和氮气 第五节 梗死梗死一般是动脉的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坏死,静脉阻塞也可。原因:血栓形成(主);动脉栓塞;动脉痉挛;血管受压闭塞条件: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各组织对缺血的敏感度不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掌握)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血管的分布。脾、肺、肾呈锥形、扇形;心肌呈地图形。梗死灶的质地:取决于坏死的类型。梗死的颜色:取决于含血量。贫血性梗死呈灰白色,出血性梗死色暗红。贫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性器官,脾、肾、心、脑。充血出血带明显。脑梗死一般为贫血性梗死,梗死灶液化呈囊状。出血性梗死:条件 1)严

8、重淤血 器官原有严重淤血,血管又被阻塞。2)组织疏松 肺出血性梗死 肠出血性梗死败血性梗死:由含有细菌的栓子栓塞引起。梗死的影响及结局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之间是什么关系淤血是静脉积血,这样会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后会堵塞血管,造成栓塞,血栓掉落后随血流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会堵塞血管造成梗死血栓由淤血形成,而血栓与栓塞的发展必导致梗死.如脑梗,心梗等.再则,高血压患者,血流速在血管里受阻,当外壁血管随年龄老化弹性差,而里面的血粘度又高,流不畅时,长期的累积会血管壁增厚,血管变细,变窄,也会生锈,也就是血栓的形成. 梗死在老年人生病群里占了大多数当其他原因引起血管

9、的破裂就可以出现淤血血管出现了破裂或血流缓慢引起血小板异常,会覆盖在血管壁上,然后又有红细胞、血脂和单核细胞参与后出现血栓,这样的血栓不会被药物溶解,此时的血栓只覆盖于血管上,引起血管的狭窄,由于血管的狭窄会让更多的血小板覆盖在上面然后就出现了栓塞。血管具有弹性,会使覆盖在表面的血栓脱落而形成栓子,栓子会随血液溜走,当走到较小血管后就出现了梗死。第四章 炎症名词解释:1 Inflammation:具有血管系统的生活机体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防御反应,是损伤、抗损伤和修复三位一体的综合过程。2 变质alteration: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3 渗出exudation: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

10、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类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的过程。4 伪膜性炎: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构成伪膜。还可有细菌。5 绒毛心:心外膜腔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跳动和牵拉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6 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指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表现为大量中性粒细胞的弥漫性浸润。7 Abscess:局限性的化脓性炎症,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8 毒血症: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吸收入血。9 菌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全身无中毒症状,但可从血液中

11、查到细菌。10败血症:细菌从局部病入血后,不仅没被清除,反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的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11脓毒血症: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败血症。12肉芽肿: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以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界限清楚的结节状病灶。(注意与肉芽组织的区别)第一节 炎症概述血管反应是炎症的中心环节!炎症的原因(了解)基本病理变化:变质 渗出 增生(掌握)变质:可发生于实质和间质细胞。实质细胞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细胞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等。间质细胞包括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等。渗出:渗出液与单纯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漏出液区别在于前者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较多细胞和细胞碎片,外观浑浊,能自凝。增生:包括

12、实质、间质细胞。间质细胞的增生包括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即形成肉芽组织)。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发热、嗜睡、厌食,肌肉蛋白降解加速,补体和凝血因子增多,WBC数目(核左移)改变。急性(掌握)慢性(掌握)病程几天,不超过一个月数月、数年病理变化渗出为主增生为主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淋巴、单核细胞第二节 急性炎症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引起红、热细动脉短暂收缩:立即出现,持续几s血流速度变慢: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蛋白质外渗,WBC游出,RBC浓集和血液粘稠度增加,称为血流停滞。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过程中,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渗出,聚集在间质中称为炎性水肿。

13、聚集于浆膜腔称炎性积液。(引起“肿”)引起的原因有: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引起的静力压升高和血浆超滤;蛋白质渗出使血浆胶体压降低;其它因素导致的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的改变:7个要点(自己看书)炎性水肿之利:稀释毒素;带来营养物质,带走代谢产物;带来Ab、C;纤维素限制病原体扩散有利吞噬;病原体、毒素能刺激免疫 弊:量多使压迫器官WBC的渗出和吞噬(掌握) 边集:随着血流停滞的出现,微血管中的WBC离开中心到达血管的边缘,称边集。并沿内皮滚动,与之黏附。 粘附:由黏附分子介导。趋化作用是指WBC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运动 WBC游出和趋化作用:以阿米巴运动方式游出。急性炎症中,中性粒细胞先游

14、出,48h后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 WBC在局部的作用:吞噬作用、免疫作用、组织损伤作用。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包括:识别附着,吞入,杀伤降解。中性粒细胞最有效的杀菌系统:H2O2MPO卤素中性粒细胞等释放溶酶体酶,活性氧自由基,前列腺素、白三烯,损伤内皮细胞和组织。主要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了解一下)急性炎症的类型和病理变化(掌握)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基本病理变化以浆液渗出为其特征,渗出物以血浆为主,含少量蛋白,主要为白蛋白(小分子),混有少量中性粒细胞。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镜下呈红染交织的网状、条状、颗粒状,常混有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组织。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多由化脓菌感染炎症灶血管严重损伤,大量RBC渗出。部位粘膜:浆液性卡他性炎浆膜:体腔,关节腔疏松结缔组织:炎性水肿皮肤:水疱粘膜:又称伪膜性炎黏膜:白喉浆膜:如绒毛心肺:如大叶性肺炎肠:细菌性痢疾粘膜和浆膜:表面化脓(中性粒细胞向表面渗出,深部不明显)和积脓(脓液在浆膜、输卵管、胆囊积存)疏松结缔组织:蜂窝织炎,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诉讼结缔组织内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