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极地地区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 极地地区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极地地区设计目的本节课主要描述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地图和正文,突出了两地“冰雪覆盖”的特殊环境。同时,从位置、气候、地形、海陆分布、居民、动植物、矿产资源等方面对两极地区作了比较。因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成为了当今科学考察的宝地,教材通过阅读材料人类穿越南极的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强烈的情感教育。学情分析中学生基本上已形成了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但对学习地理来说,仍凭兴趣去听课学习。学习压力小,因此形成了课堂听课,课外不学地理的习惯。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读图习惯: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的基本知识分析图中的地理事物等。一、教学目标
2、(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访谈的形式汇报、整合问题。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展示、交流、反馈。(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汇报、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2、通过调查、汇报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
3、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难点: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汇报、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三、教具准备南极北极的经纬线图,南北极动物,南极资源图,南北极环境破坏图片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读图分析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出示几张南北极的照片,初步了解南北极的自然景观。学生安静观看引发学生的关注,了解南北极特殊的自然景观,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学习兴趣,对陌生的学习区
4、域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提问:看看南北极与别的大洲的不同点?学生从以往学习的地理知识上寻找答案。通过寻找不同,进一步来反应学生的知识体系,如果学生答不全,鼓励学生来学习新课,进而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承接在地球南北两端,有两个十分特殊的地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合称为极地地区。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神奇的地区,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节课。2、学习新课一、独特的自然环境1、 独特的地理位置阅读图片了解南北极的地理位置,学着用地理学的方法来描述南北极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1、 半球位置2、 海陆位置3、 经纬度位置通过位置的描述,我们能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这个地方,另一方面,通过位置,我们能了解与位置相关的气温
5、和降水能信息。地理位置总结:2、 独特的气候特征A、阅读资料和图片,了解这两个地方的气候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跟什么因素有关?气温低(纬度位置高)降水少学生学会各个地理要素间的联系。进一步了解南北极气候寒冷,降水少的原因B、特殊的气候条件对当地居民的衣食住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看图分析, 学生学会从现象总结原因和本质。C、重点介绍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学生阅读课本从课本上寻找南极气候的特色学生阅读并寻找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纬度、海陆、地形、冰雪等导致南极地区更寒冷,通过系列数据资料,感受并总结出南极地区三大气候特征:酷寒(世界寒极)、干燥(白色沙漠)、烈风(世界风库)。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从这些别称
6、中,进一步了解南极的独特性。过渡南北极独特的自然环境,不适合人类长期的居住,那为什么这么多国家要参与到南北极科学考察中去呢?阅读资料寻找答案:南极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学习南北极的意义,树立发展意识。学习内容二、科学考察的宝地1、 有什么“宝”?出示图片和文字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寻找宝藏。(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1.世界最大淡水库 占世界淡水70%2.矿产、能源: 煤、铁
7、、石油 天然气3.海洋生物: 企鹅、北极熊、 鲸鱼、海豹等通过寻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提升动手能力。2、“宝”在哪里?观察南极资源分布图,分析资源种类和分布特点。分组讨论并交流汇总:资源丰富(动植物、淡水、矿产);原始的环境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锻炼读图能力,激发爱国主义和极地科考的热情。2、 怎样开发和利用?已有18个国家建了140多个科学考察站,还有许多国家甚至对南极提出了领土要求,这是为什么呢?归纳总结: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和科学考察的极好环境,都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我国的极地又考察进展如何呢?(展示课件)建立科学考察站。了解中国在南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体现中国大国
8、精神,参与世界合作的精神。4、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哪些?资料:展示课件介绍:南极条约,并强调只有每一个国家都恪守承诺,共同承担保护及和平利用南极的责任,两极地区乃至全球才会有美好的明天。环境保护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人们该怎样和平开发利用极地,保护极地地区生态和环境的紧迫性和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出媒划策。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提供感性图片,使抽象的思想教育变得真切、直观、触目惊心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介绍:相关条例的实行、两极地区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及其现实意义课堂总结课件展示南北两极范围、海陆分布、代表动物、气温、降水、风速、资源环境、气候
9、特征等异同结合学案,与老师一起归纳总结新课,并作记录突出重难点,培养记笔记的习惯,巩固练习呼应开头:两科考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收获颇丰。七、教学反思 本课围绕地球上两个非常特殊的、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且颇具神秘色彩的两极地区,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合理的整合与编排,并采用模拟考察创设情境、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教学方法,视、听、感觉冲击力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默契,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设想和目标。最后的总结使课堂前后呼应,既是课堂亮点,又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兴奋良久,不能平静。本课贯彻执行“学中玩、玩中学、学习生活和成长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这一新课改理念,令学生感觉收获颇丰,且难以忘怀。但本堂课时间较紧张,部分学生讨论及发言的参与度不够,最后的开放作业也略显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