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种类介绍.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919824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子种类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竹子种类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竹子种类介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竹子种类介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竹子种类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子种类介绍.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竹子种类介绍竹子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 竹子终年常绿,绿叶婆娑,适应性广,生长快,秆有多种形状与颜色,现在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园林绿化中。竹子竹鞭密布,盘根错节,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以及为其他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等功能。 竹类植物作为优良的风景园林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竹子不但具有千姿百态的形态美,而且有一种励志提神的意境美。它无牡丹之富丽、松柏之伟岸、桃李之妖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更为世人所称颂。“梅兰竹菊”四君子和“松竹梅”岁寒三友的园林意境充分表达了竹子造园的美学价值。无论是苏州的拙政园还是宁波的月湖,都用大量的竹子造景,竹与

2、石、竹与亭、竹与水的组合都是巧夺天工,难怪宋代大诗人发出了“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何可一日无此君”的赞叹。 竹子既是经济林又是用材林。竹材和竹制品可用在建筑、桥梁(绍兴至漓渚的铁路桥曾用竹子作钢筋造桥,坚固耐用)、装修、家具、竹制纤维(造纸)等多个方面,以竹代木是缓解木材市场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以竹胜木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竹产业发展可以带动运输业、加工业、包装业、建筑业、商贸业、旅游业服务发展,可增加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给社会带来良好效益。 竹笋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质嫩味美,营养丰富,享有“素食第一品”的美称,在日本被誉为“山菜之王”。竹笋各种营养成分中,蛋白质含量为2.65%,脂肪1.

3、49%,总糖2.5%,水分90.86%,纤维素1.36%,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等,尤其竹笋蛋白质水解后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2种半必需氨基酸。其食疗作用在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性微寒、味甘、无毒、消渴、利水益气,可久食。”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竹笋有防癌、减肥、美容、化热、消痰、爽胃之功效,是理想的素食营养食品。 竹类植物生理代谢十分旺盛,从竹秆中可分泌出相当数量的竹汁。这种天然竹汁,不但清洁卫生,而且鲜、甜、甘醇、清凉、可口,具有祛暑解渴之功效。竹汁还是清火清热最为有效的天然汁液,对人体的细胞有活化作用,饮用少量竹汁,可活血通便。竹汁经薄荷、茴香、香精调味后,可作为米饭、糕点、饼干、

4、茶、汽水、咖啡和可可等食品的添加剂。另外,将嫩竹中含有的药效成分,采用食用酒精或其他食用酒精(类)提取制成药酒,每天临睡前饮用50100毫升,对痔疮、高血压也有一定疗效。 竹叶无毒、无异味,具有清心降火之功效,广泛用于保健凉茶,如竹叶消暑茶、莲心竹叶茶、广东凉茶等。竹叶含有多种保健成分及20多种微量元素,加之竹叶清香,无异味,口感好,是一种制作保健饮料的优质原料。据报道,江西省材料所与有关食品厂和酒厂合作研制出竹叶系列饮料,包括竹叶汁、竹叶碳酸饮料、竹叶酒、竹叶晶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不但风味独特,且具有营养保健作用。竹叶的另一种开发途径是制成天然色素。天然绿色素安全性好,还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理作

5、用,不少国家正大力提倡使用,需求量不断增加。 竹桩也有价值。砍伐后的竹桩经过处理,雕刻成为栩栩如生的阿弥陀佛、钓鱼翁等工艺品,出口香港地区和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为国家创汇作出贡献。 毛竹简介别名茅竹、猫竹(戴凯之竹谱)、江南竹(汝南圃史、植物名汇)、孟宗竹(浙江平阳、日本),楠竹(四川、湖南、江西、广西、湖北、贵州)。 一、形态特征 大型竹,高达20余米,径一般8-10厘米,大的可达16厘米以上,竿环平,箨环隆起。新竿绿色,密被细毛,有白粉。竿箨厚革质,背面密被黑褐色斑点及棕紫色刺毛。箨耳甚发达,镰刀形,边缘着生粗长卷曲毛。箨舌先端隆起,具粗长黑刺毛。箨叶披针形。小枝顶端着生2-8叶。出

6、笋甚早,冬季前形成之笋为“冬笋”,清明前后所出之笋为“春笋”。二、分布习性 毛竹主产亚热带地区,在长江流域以南,海拔1000米以下,山坡谷间,常组成大面积纯林,故亦称“江南竹”。适生于温暖湿润、土壤疏松肥沃、背风山间谷地。在排水不良之粘土、表土浅薄或多石砾之地,生长不良。三、栽培管理 通常用移植母竹造林,亦可用移鞭繁殖之。在竹林外围可开垦松土,用诱鞭法以扩充其竹林面积。近年来,推广用种子育苗繁殖,亦颇见成效。毛竹林的采伐利用,通常保留3度(以2年为1度)以前立竹,而伐去4度生以后立竹,渐谚所谓“留三去四莫存七”也。竹林之抚育管理,可在每年梅雨季节,进行除草去杂(浙江称劈山)并翻入土中,使之腐烂

7、,增加肥力。林内需予以复土,以免鞭根暴露,而利发笋。 四、观赏特色 毛竹高大挺拔,虚心劲节。其竹笋个大粗壮,形如猫头。夏秋有鞭笋,冬有冬笋、春有春笋。其竹竿、竹笋及竹林整体景观都有与众不同的观赏效果。 五、园艺配置 不适于小面积庭园内植之。一般在山地谷间或大面积园林地上栽植。杭州西湖云栖竹径,即由毛竹造园而成,幽篁夹道,如在画中行。天然公园内风景林之局部如以毛竹营成纯林,或与针叶树或阔叶树营成混交林相,景色清幽,亦自宜人。大片栽植具有防风及各种环保功能。 六、其它 毛竹也是优良的材用和笋用竹种,园林栽植其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斑竹的简介 一、形态特征 中小型竹,竿高达5-10米,径达3-5厘米。

8、竿环及箨环均隆起;竿箨黄褐色,有黑褐色斑点,疏生直立硬毛。箨耳较小,矩圆形或镰形,有长而弯曲之遂毛。箨叶三角形或带形,桔红色,边缘绿色,微皱,下垂。每小枝2-4片,叶带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1.2-2.3厘米。叶舌发达,有叶耳及长肩毛。笋期5月-6月。 二、分布习性 自然分布黄河至长江流域各地,常见于观赏栽培。喜肥沃疏松的土壤,较耐干旱寒冷,但不耐水湿。 三、栽培管理 母竹移植造林,要多带土,最好成丛栽植。斑竹与其它植物的抗争性较差,所以要勤加抚育,不能让其荒芜。 四、观赏特色 斑竹的观赏特点是竹竿上具有的泪状斑点或斑块。“斑竹一枝干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斑竹不仅在我国,乃在日本都有一

9、段关于舜帝与二妃的传说。湖南产斑竹,竿上斑点由许多同心园组成,河南产斑竹,斑点黑色,边缘不清,斑点中心色浓,边缘淡,斑点大小相差悬殊,并随竹龄增大,其色愈浓。 五、园艺配置 斑竹宜在亭、台,轩、榭之旁栽立数竿,或在名胜的水边院旁栽种,也宜以粉墙为背景,种之几行,并以洞窟、窗框创造出竹影婆娑的清幽典雅环境。加上它的神话故事更耐人寻味,引人入胜。 六、其它 斑竹竹材可制作各种工艺品。据说斑竹的竹材收缩牲小,加工成器,经久不散,为难得的优质竹材。斑苦竹秆高34,径1.52cm,新秆绿色,厚被脱落性白粉,节间长2035cm;箨环具圆环状木栓质残留物。箨鞘革质,迟落,淡棕色,疏被棕色细点或具紫红色条纹,

10、具油脂光泽,基部具棕色长绒毛;箨耳小,半圆形,紫色,具数条紫红色脱落性遂毛;箨舌紫红色,微凹或波状,高约3mm;箨叶披针形,外翻。叶片披针形,长1318cm,宽1.52.5cm。笋期5月至6月初。整秆作篱笆及搭棚架等用。四季竹 一、形态特征 混生竹种,竿高5米,径2厘米,节间长约30厘米。幼时绿色无毛,无白粉,在有分枝一侧扁平;竿每节3分枝,粗细近相等。箨鞘绿色,边缘染有紫色,疏生有白色至淡黄色脱落性刺毛,边缘具纤毛;箨耳紫色,箨舌紫色,箨片绿色,阔披针形,基部向内收窄,先端渐尖,边缘具纤毛。笋期511月。二、分布习性 产浙江、福建、江西等省。适应性较强,耐荫,近水泽边生长更好。三、栽培管理

11、用移植母竹法种植,成活率高。栽培管理同其它混生竹种。四、观赏特色 竹竿细长、深绿色、光滑清洁。竹叶秀丽,丛形美丽。笋期长,观笋也佳。五、园艺配置 特别宜在庭园、假山及水榭旁小片成丛栽植。根据竹竿和竹鞭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 散生型、丛生型和混生型。 散生型竹类有紫竹、方竹、毛竹、淡竹等; 丛生型的有佛肚竹、凤凰竹、青皮竹等; 而混生型的有茶竿竹、苦竿竹。 竹子大约有1200多种,在我国就有250余种。世界上现有的竹子大约有1000多种,在我国就有500余种。竹子挺拔修长的原因竹子是单子叶植物,没有形成层。在树干中,维管束的外层是韧皮部,内层是本质部,在外层与内层之间便是形成层。形成层是树干

12、长粗的主要条件,每年都要进行细胞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使树干一年比一年粗,可是单子叶植物中间由于没有形成层,只在开始长粗,以后就不再变粗了,即使较粗的“竹中之王”巨龙竹,竹粗33厘米,高35厘米,竹子修长挺拔,如飞龙在天。竹子的抗拉力和承重力是一般树林的1-3倍,而且有很好的弹力,是建筑的良材。在我国汉代就开始用竹子作造纸原料。竹子当然还能做成我们常用的竹席、竹床、竹柜、竹椅等。此外,竹子还能制作乐器,如笙、管、箫等。竹子编织的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有很强的观赏性。 清脆香甜的竹笋还可以食用,竹子也可以入药。我国国宝“大熊猫”的基本食物是箭竹。在广东园林观赏竹子网,有很多关于竹子的设计,种植,竹子品种等介绍。广东,浙江,江西等省对竹子的利用也十分广。如在夏秋季节,傣族人就用麻竹、马来甜竹、巨龙竹,摘来的鲜炒,味美甘甜。小叶龙竹、大泰竹、椅子竹等,这些竹类都是建造竹楼的好材料。竹子造景和造纸更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竹子是绿色的黄金,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优良植物。把竹子加工成建筑材料和种植竹子是本世纪的阳光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