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002.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91287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00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00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00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00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00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00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00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滕学武1 许向霞2(1.甘肃靖煤公司王矿中学 甘肃 白银 730917)(2.甘肃靖煤公司三中 甘肃 白银 730913)摘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创新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和深入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抓手。本文从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入手,全面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实践模式、实施途径和方法。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多媒体 网络 建构主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愈来愈广泛,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可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理论、途径和方法的探索以及教学模式建构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的理念和重要任务。信

2、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创新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和深入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抓手。一、目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问题在于,现有教改对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等的“改革”不彻底,是在不触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的“改良”,未能对其实施“大手术”。主要表现在:1.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精英教育的定位上;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而轻视能力、情感的培养,至今未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跨入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匮乏。2.教学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教材大同小异,没能超出既定模式,创新成为了奢谈。3

3、.教学手段:各个学校添置了不少设备,但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有的被闲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4.教学方法:在教改中我们推出了不少的新教学方法,但遗憾的是最终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都未能推而广之。5.教学模式:深受前苏联学者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的影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运用。在21世纪信息时代,我们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改革,进行学科整合,促进教学改革。二、 理论探索 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不可避免地给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从而促成新的教学理论和模式应运而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将成为新的教学理论和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应从认识教学规

4、律的理论高度来审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运用中不是被动地纳入和简单地混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并内化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下简称整合)。 1 、整合的理论科学研究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指导,整合研究的理论支撑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实在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由他自己的思维构造的,思维对来自外界的输入作过滤、解释,构成了因人而异的知识体系。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学习者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 ( 包括老师和同学 ) 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学习媒体,

5、学习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认知工具,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和提高教学效率,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进入情境和保持积极学习状态,实现全方位超时空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协作精神,培养独立探究、自主自信以及终身学习本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整合的认识信息技术包涵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光电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等。信息技术具有信息资源永远开放、传播媒介多向交流、传递系统多种媒体、知识系列跨越时空等

6、特点,可将多姿多彩大自然、漫长的科学发展史、社会生活中的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等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直接感受,激发兴趣,拓宽视野,获取更多科学信息满足学生对探究科学奥秘的渴望与追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研究,主要研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教学信息的处理和运用方面的作用。整合指的是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并使系统各个要素发挥最大效益。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自然和谐一体,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整合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提升和深

7、化,并非信息技术取代学科教学,也不是两个中心并存,信息技术是一种必要辅助手段和学习的工具,为学科教学服务,学科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整合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需要和信息技术的特长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三、实践模式探究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互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书本和教师传授的知识,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信息技术不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

8、更是学生主动学习、相互交流、探究新知的工具。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认为以下三种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代表性:( 1)“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依据个别化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个别化教学,按教材知识内容建立概念框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在学科资源库或互联网上搜索,查询、归纳、整理信息,再通过小组之间协作、讨论,达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着眼于人的潜能和人格发展。这种模式要求师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熟识学科资源库和网上的相关内容,课前把需要查询的内容或网址列清单给学生,提高上网效率。具体操作有两种途径,一是以老师提供课件或网址,让学生独立在网上搜索、查询最后归纳、

9、整理,然后交流评价实现意义建构。二是事先由老师布置相关问题给小组,由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搜索、然后归纳、筛选、整理,形成网页内容,上课时,立即调出集体创作的网页,由各小组代表引导全班同学浏览小组集体成果,并给予评价。( 2)“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依据的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老师调用网上资源库相关课件,让学生在有限时间里通过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的作用影响,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老师的作用是进行信息选择、加工处理,拓展教材内容,灵活增加最新知识和前沿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 3 )“在线学习”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

10、角度随机进入教学环境中,实现非线性的,超文本的,跳跃式的知识探究,着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对社会事物的认知过程,以研究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识,从而提高综合学习、思维能力。学习方式以研究性学习的分组协作为重点,课堂可以是有形课堂和无形课堂,教学内容以发散性问题和多元思维性问题为主,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思维比较成熟,信息素养较高,独立性、自主性较强的学生,也是终身学习的较好教学模式之一。 这三种模式实际上体现整合模式发展的阶段性,对学生学习评价都是注重过程评价,学生是否达到真正意义建构关键是看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实施1、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

11、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2、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

12、(也就是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即 “探究性”学习模式和 “合作式”学习模式。3、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

13、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4、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学教并重”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把“整合”变成技术与教学的简单“叠加”,那是没有意义的。要求教师密切注意教学环境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参考文献:1、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郭绍青。2、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3、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茅育青,浙江大学2006年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