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二)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906543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 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二)试卷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长: 60 分钟正确答案以红色字体标注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 共 30 题 )1.“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试验区建设都是在(2013 年)提出的开放战略。2000 年2013 年2015 年2018 年2.就山东省济宁市来说,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产业结构合理)。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加快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为紧迫产业结构合理新动能对经济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3.自(2012)年后,制造业内部的相关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基本上处于下降趋势。

2、20112012201320144.从(2012)年开始,从创业水平来看,东北地区的企业法人单位数全国占比一路下降,到2015 年仅为 4.20%,创业作为经济新增长动力还没有建立起,旧的增长动能,如工业化发展、技术溢出以及F 选项 4I 流入也在下降。20102011201220135.从(2016)年开始,广州市出台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多项“引资引智”政策,为海外人才提供出入境和居留、购房购车、子女入学等服务,促进国际创新人才在广州聚集。20132014201520166.我国传统政府监管主要是依据(行业特征)设立,但“互联网+”经济下产业边界模糊,导致原有监管

3、模式出现“要么多头监管,要么不知道谁来监管” 。行业特征群众观点政府通知现有模式7.我国企业大多数仍然处于附加价值低端环节,加工贸易仍为高新产品进出口主导方式。( 2015 )年,加工贸易方式下高新商品出口 2.6 万亿元。20122013201420158.新开放观提出,要转变对外开放战略思想观念, 就要用( 全球化 )的战略眼光看待中国的对外开放, 站在全球的角度把握中国所处的位置,从而提升对外开放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思考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需求。统一化一体化多元化全球化9.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全局的战略中心区,东部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的( 60% ),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

4、地广人稀,面积占全国的 57%,人口只占全国的 23%。 答案正确30%40%50%60%10.(政策沟通)是沿线国家合作的重要保障,目前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国家已达到65 个,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政策沟通主要将围绕四个方面进行。答案正确民心相通政策沟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11.(设立新型金融业态监测平台),对 11 大类、 8.2 万家互联网金融、融资担保等新型金融企业实施动态预警监测。设立新型金融业态监测平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增强金融制度规范12.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 2017)显示,在“一带一路”贸易中,(民营企业)也是

5、主力军,出口额占比始终保持最高且逐年上升。答案正确个体户国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13.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不仅要考虑企业运作中的 (可操作性),而且要从服务产品的特点、服务产品的监管能力方面明确具体规定。答案正确稳定性可操作性可变性灵活性14.“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三年多,沿线国家的企业日渐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主体,建议进一步完善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名录,减少禁止、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的(数量),明确界定敏感行业和一般行业。数量质量流通进入15.(国有企业 )由于与政府关系密切,因此,在经营不善的时候不能及时退出市场, 当地政府和银行往往会通过政府补贴和信贷支持的方式勉强维持国企的运行。答案正确事

6、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个体户16.大多国有企业仍分布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较低)。一些国有企业还在走扩大规模、增加投入的外延式道路,内涵式增长模式尚未形成。答案正确低高较高较低17.按照( 市场化 )的原则,僵尸企业本应该是退出市场的,但造成现阶段这部分企业 “僵而不退” 的原因在于市场化的退出机制不完善,导致这类企业积重难返,企业难以拿到“死亡证书” 。 答案正确统一性规律化市场化公平性18.劳动生产率方面,从绝对量来看,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不足美国的 10%,而在高端制造领域,美国劳动生产率是我国的(20)倍以上。1520222619.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的微观主体,关于新旧动能转换

7、的微观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制造业企业的新模式)。答案正确制造业企业的新模式经营生产方式战略发展方向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是否成功20.对需要实行国有全资的企业,也要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实行股权(多元化);对特殊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实行业务板块有效分离,独立运作、独立核算。答案正确全球化一体化同一化多元化21.(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答案正确盈利类商业类混合类公益类22.(2017)年以来,发改委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选择7 家企业开展混合经济试点,国资委联合财政部、证监会出台关于国有控

8、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也正式下发,国资委经过国务院同意选择10 户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企业试点。201420152016201723.(80 年代)中后期,政策开始向公路、港口、电力、钢铁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倾斜, 这时期第二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答案正确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90 年代24.(1990-2002)年,是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答案正确1980-19991990-20021990-20002000-201825.房地产的开发和销售,都会相应地对物流、金融等(第三)产业具有很强的拉动效应。答案正确第一第二第三第四26

9、.关于房地产,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房地产的爆发式增长直接推动经济发展、 房地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房地产具有产业链条长、关联行业多的特点 )。 答案正确房地产的爆发式增长直接推动经济发展房地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房地产具有产业链条长、关联行业多的特点以上均对27.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试图打造全球贸易规则 2.0 新时代,其 12 个成员国涵盖了全球经济总量的(36% )。答案正确26%36%46%56%28.2017 年以来,随着(选项 3919)大飞机的试飞成功、第一艘国产航母的下水、 量子卫星取得的成就以及可燃冰等技术的突破,标志着

10、我国在培育新动能方面继续取得新的成就。答案正确选项 3616选项 3919选项 3666选项 366929.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答案正确一二三四30.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一些企业可以通过制度性的结构性减税或降费,也能够大幅降低成本)。答案正确先发地区的重点在于突破束缚动能释放的传统制度一些企业可以通过制度性的结构性减税或降费,也能够大幅降低成本创新只是个人的一种爱好企业创新组织方式的变革不会影响到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4 分, 共 5 题 )1.以下能够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更方便的审批、流程的更加便利、结构性减税)。答案正确更方便的审批流程的更加便利结构性增费结构

11、性减税2.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包括(消费需求潜力大,内需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加快推进建设下,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空间和新动力、 制度改革不断演进, 以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 答案正确消费需求潜力大,内需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自贸区与 “一带一路” 加快推进建设下, 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空间和新动力制度改革不断演进, 以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 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中国经济触底叠加特朗普新政等海外新环境,“三驾马车”面临新考验3.展望中国产业发展形势,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有(消费成为中流砥柱,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发展、 旧动能的重塑仍然需要时间、新动能的发展势不可挡、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本路径在于改革开放)。答案正确消费成为中流砥柱,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发展旧动能的重塑仍然需要时间新动能的发展势不可挡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本路径在于改革开放4.2016 年 12 月 28 日,清华经管学院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发布了全球创业观察 2015/2016 中国报告,报告以( 创业环境、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