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课——绿色蝈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90258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三课——绿色蝈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十三课——绿色蝈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二十三课——绿色蝈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二十三课——绿色蝈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二十三课——绿色蝈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十三课——绿色蝈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三课——绿色蝈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绿色蝈蝈课型:新授课 执笔:梁慧芬 审核:七年级备课组 上课班: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流程预设: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

2、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2、检查预习(1)给加粗的字注音。喧嚣()劫掠()静谧()酷爱()吮取()气氛()满载而归()喑哑()()(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shu()猎cun()夺ro()乱更胜一chu()gu()火zhng()斯x()s()作响wj()()合作探究1、教师出示,学生交流有关蝈蝈的文章与图片,学生整体了解感知蝈蝈;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教师指导: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

3、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精读品析听朗读录音,画出文中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并简要分析。提示:本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对昆虫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精彩的语句示例:(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用拟人手法写蝈蝈,流露出浓厚炽热的喜爱之情。(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

4、翼轻盈如纱。”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3)“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4)“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语言使用生动传神。理解品味 快速阅读全文,筛选关键信息,理解课文内容。思考:(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学生回答,教师

5、明确:(1)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2)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拓展延伸 1、蝈蝈的叫声非常的优美,但是蝈蝈的发

6、生器官与人的发生器官有何不同?2、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拓展延伸,应用反馈: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预习导学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成语(或词语)。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表面上很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常常成了绿色蝈蝈进攻的目标。()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窜。()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合作探究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3、文中多处运

7、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研读课文第9段,归纳这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什么生活习性,说明蝈蝈属_(A食肉B食草C杂食)性昆虫。5、“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普通的猎物一样。”本语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6、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笔法特点。精读品析 (1)课文第1段并没有

8、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2)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3)“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4)课文第9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食性。选C,属杂食性昆虫。(5)语段运用了作

9、比较的说明方法,写蝈蝈同类相食,拿螳螂来作比较。这样写既能使读者了解其他昆虫的习性,又能突出蝈蝈的习性。(6)本文的说明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妙趣横生,生动活泼。 理解品味 师生共同归结本文的写作特色:(1)文艺笔调。本文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3)拟人手法的运用。这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4)通过比较来写蝈蝈。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5昆虫是人类的朋友,请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昆虫,用一段文字形象描绘其外形。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拓展延伸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