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与我西游记.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90176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小说与我西游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典小说与我西游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典小说与我西游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典小说与我西游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典小说与我西游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小说与我西游记.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典小说与我古典小说,听起来很文艺的一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古典小说和我们的关系不大,甚至觉得我们都不会接触到古典小说。但事实上,古典小说却是一个默默陪伴我们成长的好朋友。很多人物的性格和行为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性格和行为。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尤其是小说,每一期的故事会我都看得津津有味,现在仍然如此。而古典小说更是在我的成长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小的时候父母工作比较忙,就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最期待的就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画片西游记。后来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终于得到了一本西游记的书,厚厚的一本抱在手中,虽然当时对古典小说还没有任何概念,但却被西游记里的各种故事,情节吸引的目不转睛。特别是

2、其中每个人物都十分有个性,代表性。因此我现在仍然记得他们每个人的性格,和爱好。当时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这个形象,因为本身我就是属猴的,对猴子都有一种特别的好感。孙悟空勇敢好斗,桀骜不驯,爱开玩笑,活泼乐观,重视承诺。他本来是仙山上的一块灵石变化而成的猴子。因为胆识过人,受到群猴的推举为王。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虽然在水帘洞中过著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快乐生活,但是不能够天长地久。于是他抛下了一切,离家拜师学习仙道,从此就叫做孙悟空。他天资聪敏,思想跟行动都敏捷如风,学得一身高强的法术,吹一口气,就能够七十二变,并且有法宝金箍棒,缩小如针,放大如铜棒,筋斗云一驾,就能够上天下地

3、。让我好不羡慕。然而随着成长,对很多事情的见解也变深刻了,渐渐发觉孙悟空也不是完美的,他的缺点还是很明显的,他过于争强好胜,心高气傲,好面子,性急如火,不够亲切,总是给人一种不是很踏实的感觉。大闹天宫的起因就是由于好名。第一次打出天门是因为弼马温的官儿太小,根本未入流,面目无光,因此怀恨而去。第二次大闹天宫是由于齐天大圣有名无实,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因此不请他,于是跑去偷食,后来连太上老君的金丹也偷吃了,更进一步把蟠桃会的玉液琼浆偷来开“仙酒会”才犯下弥天大罪。结果失手被擒,太上老君把他推进丹炉,炼就不坏之躯,出来后造反虽是为了报仇雪恨,但提出“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的口号,显示他是不满

4、意才高而位低的待遇。后来在取经路上,他经常想到不要坏了名头,如七十六回,大鹏雕说他不像是万里传名的好汉,是个小辈猴头,专在人肚里做勾当,他为了顾全名头,只好出来决斗,他被唐僧赶走。三十一回猪八戒故意使用激将法骗他出山降妖,也是因为悟空好名才受激,他后来还为此当面质问黄袍怪:“你害他便也罢,却又背前面后骂我,是怎的说?”他把“名”看得很重要。他的好斗表现在他经常主动捉妖,视作一桩桩好买卖。当然,他是勇敢的,他接受招安后,每次临敌,丝毫没有恐惧。他认为自己的买卖“一定先输后赢”,信心十足。记得之前一位老师说过,一个人有能力但是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是不能成大事的,真正成大事的人是那种善于分配工作,具

5、有团队精神的人。也许单独比能力他们不如那些很有能力的人,但是他们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能把工作完成的更加好。而孙悟空显然就不适合领导,他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而且他还不善于与人沟通,每次与唐僧发生误会,都会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虽然不可排除是唐僧的迂腐,和猪八戒的挑拨,但是如果好好沟通也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吵和裂隙。现在我最喜欢的形象是沙僧。书本里对他的描述很少,动画片亦然,每次出现就是见他扛着行李跟在马后面,每次吃东西他都是排在最后的,每次孙悟空和猪八戒吵架都是他在进行调和。网上有一个笑话就是说沙悟净在这么一本长篇小说中几乎只说了四句话就是: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二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师

6、兄二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师父,大师兄会来救我们的。虽然他台词不多,但是我却从他身上看到了金子一般的心。有很多人说他木讷,但是我却觉得他是大智若愚的。在三十回黄袍怪疑心浑家百花羞送信去宝象国请兵来救,要杀她,就拿她与被擒的沙僧对质。沙僧急中生智,说是国王画影图形,唐僧因较早时被捉在洞中见过公主,向国王说起经历,这才救了公主一命。这情节既显示沙僧的急智,也体现他为他人着想,不欲恩将仇报之精神。他勤勉,肯干,踏实,认真,在取经途中表现了合作、顺从与随和的态度,经常担起调和与凝聚的任务。沙僧的调和通常是表现在止争与顺从两方面。”止争是止息悟空与八戒、唐僧之争,“以和为尚”;凝聚则体现在比其它三人专一

7、,除了七十六回因误会悟空已死,“猪八戒与沙僧解了包袱,将行李搭分儿,在那里分”外,沙和尚从不说散伙一类的话。四十回连悟空也想散伙,反而沙僧劝大家不要散伙,意志十分坚强。他从不埋怨路途遥远,是一个任劳任怨的苦行僧。他不会像孙悟空一样因为自身很有能力就欺负别人,也不会像猪八戒一样找尽各种借口偷懒,偷偷吃东西,谄媚的奉承师傅,经不起诱惑,遇见了美女,美食,金银财宝就像抛弃原来的初衷。从另个角度看,后来他的“和事佬”角色,与初出场时凶相毕露,曾经两次吃唐僧的背景很不相称。因为在故事发展中,使沙僧的凶猛品性被改变了。沙和尚的人性就是需要历经了考验,才最终修炼到不受外界影响的。 而另外代表逸乐的角色猪八戒

8、在我看来就是西游记里的一个打酱油的人物。对我而言他都相当于一个反派了,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好像看了那么久的西游记他就没有做过什么贡献,反而捅了很多篓子。虽然他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够三十六变,和悟空相比较显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来取笑。因此他常在唐僧的耳边挑拨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孙悟空和唐僧之间的很多误会也是因为他的挑拨离间,我觉得他也是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人,而他的没有团队精神和孙悟空又不一样,孙悟空可以说是有一些恃才傲物,因为太出色了所以比较凸显英雄主义,而猪八戒则是因为没有能力,因为妒忌别人的才华而挑拨离间。 猪八戒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贪吃贪睡,自私自利,好进谗言,奸懒馋滑都被他占尽了,

9、又特别重视物质享受,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难分敌我。他常常想捉弄人,但不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就是作茧自缚。遇到困难他就喊散伙,无法坚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银的诱惑,就可以抛下其他人而中断修行之路。尽管那都是菩萨化身来考验他的。但他这些出乖露丑的行为,引发了我对人性贪欲的省思。但猪八戒的知错就改,能听取领导和同事的意见(其实这与悟空的督促有很大关系),做到了悬崖勒马、甚至是浪子回头。在取经事业中的他对师兄的话还算得上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总算是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也算他的优点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猪八戒这样一个人也最终修成正果,被如来佛封为“净坛使者”。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

10、厚率直的品质以及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的本领,同时还有猪的形体特征,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猪性地完美结合。唐三藏这个人物我也不是特别的欣赏,在书里面他虽然是以取经为责任的师父,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个性儒弱,伪善怕死的人。虽然他在师徒四人里相当于领导,但是他却不是一个好领导,真正的领导应该明辨是非,不为别人的奉承,谄媚而动摇。而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经常错怪悟空,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常常善恶不辩,当悟空大肆六个拦路抢劫的强盗时,唐僧就百般埋怨,谴责孙悟空,时常不分青红皂白地念紧箍咒。白骨精变成老人、女孩时,唐僧轻信老头的话,不相信悟空。孙悟空

11、将他们打倒,唐僧听信猪八戒的话,不明辨是非,仍念紧箍咒。唐僧胆小如鼠,在蛇盘山,白马被小白龙吞下,他就痛哭流涕,不知所措。当宝林寺主持不让他们住宿时,他只会抹着眼泪出来。他听完乌鸡国国王被推入井中,就吓的毛骨悚然。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每次我都觉得他这是自食苦果。不过唐僧还是有他的优点的。唐僧心地善良,虔诚取经,当大唐急需用人时,他挺身而出。当乌鸡国国王给他托梦,讲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他就大发恻隐之心,让徒弟们去营救,帮他解除苦难,再重回到人间。他见了老鼠变的女人,就派徒弟们去营救。当他打坐时,一只小虫从身上爬过,他都不忍心伤害。唐僧取经的意志极为坚定,他不以色乱,人蝎子精百

12、般诱惑,但唐僧还是不以理会,表现出他一心向佛,意志坚定,只以取经为己任。当弟子们以取经路上有妖魔鬼怪、性命难保进行劝阻是,唐僧意志坚定,立夏誓言,决心取回真经。对我而言唐三藏代表的并不是圣僧,反而是凡夫俗子,虽然有好的一面也有很多的缺点,是一个很真实的人而非神。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却又像沙僧一样总是被大家忽略的人物就是白龙马。作为一匹马,他任劳任怨,塌实工作。作为唐僧的徒弟,又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作为三太子,脾性刚直,正气凛然,对观音菩萨这个救命恩人很听话。虽然在小说中对他着墨也很少,但是我却十分敬佩他。西游记这部小说对我的影响深远,可以说他一直影响着我到现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不仅仅有西游记还有很多,他们每一本都是祖先们智慧的沉淀,我们不仅仅要看到他的情节还要看到其中隐含的道理,古典小说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好好利用祖先留下的这些书籍充实自己,改善自己。才不枉费,先辈们辛苦留下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