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六单元复习导学案.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89921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语文第六单元复习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上语文第六单元复习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上语文第六单元复习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上语文第六单元复习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上语文第六单元复习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语文第六单元复习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语文第六单元复习导学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翔宇教育集团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 第六单元复习导学案设计者:曾丽霞 班级: 姓名: 评价:【复习目标】1. 熟练背诵,准确默写。 2. 积累词汇,准确翻译。 3. 熟悉内容,感悟情感。 4. 了解写法,体会妙处。【复习重点】复习目标2.3【复习活动时间】 两课时【复习过程】一、文学资讯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的词首开豪放之先河。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

2、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第28课观潮作者周密,字公瑾 ,宋代人。第29课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第30课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字摩诘,是盛唐极富盛名的诗人,画家。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丰富,其实奔腾,风格豪放飘逸。二、知识梳理第26课 三峡(一)重点字词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素湍绿

3、潭。6、绝巚7、飞漱其间。8、清荣峻茂9、每至晴初霜旦。10、属引凄异。(二)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

4、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3、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i第27课 答谢中书书(一)翻译句子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实是欲界之仙都。(三) 阅读理解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2“山川之

5、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3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记承天寺夜游(一)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6、天寺。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三)阅读理解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旷达心境。4、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5、“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

7、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显其中。6、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了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处一个空明澄清,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第28课 观潮(一)、重点语句翻译(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

8、发文身。(二)、阅读理解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6、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7、第四段既不写水军的演习,也不写吴儿弄潮的英姿,它写了什么?对表达文意起了什么作用?:第四段写观潮人的多,观潮场面的盛大。说明钱塘潮和水上的表演吸引了广大百姓,也是从侧面衬托了

9、钱塘潮确是天下伟观,水上表演确是十分精彩。第29课 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二)翻译句子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内容理解1、文中描写雪后西湖全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营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2、文中描写西湖近景的句子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其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3、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结尾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

10、看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和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的品味、人格的肯定和赞赏。第30课 诗四首(一)词语解释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但使愿无违 长河落日圆江入大荒流 云生结海楼(二)文句理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是全诗的主旨句。 “衣沾”并不只是说衣服被打湿,也象征了辞官隐居后的全部辛勤困苦。同做官时比较,如今的生活确实是艰难多了。但诗人不愿多说,一切艰苦都可以忍受,只要不违背自己的人生愿望。他的“愿”就是要在污浊的现实社会中保持自己独立的心性,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晨就下地,去锄掉田里的野草;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扛了把锄头,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往家走去,诗

11、人的心情是颇感心满意足的。从这句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肯定、欣赏自己的人生选择。这两句妙在将劳动生活的感受与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历代广为传诵的名句被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称作“千古壮观”的名句。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连绵的群山随着广阔的原野的出现而消失,浩荡的长江流入莽莽平原奔向远方。 “山随平野尽”中的“

12、随”字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群山与平野的位置推移了。“江入大荒流”中的“入”字学除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这两句诗也蕴藏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三、中考链接(一)读使至塞上后答题1请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及所押之韵。押韵的字有:_。所押之韵为:_。2从体裁来看,这首诗是_。从表达方式看,首联、尾联为_,颔联、颈联为_,作者是寓情于景。4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属国过居延”和“都护在燕然”,形象写出了国势的强盛,充满着自豪感。B颈联两句抓住景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鲜明地勾勒出塞外高原上苍茫辽阔而又壮丽雄奇的景象。C“大漠孤烟直”就是说沙漠上没有一丝风,“长河落日圆”预示着一

13、天的结束。D末尾两句写快到达目的地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那种急于赶赴边关以及他对前方将士由衷的敬佩之情。(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2题。(8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

14、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念无与为乐者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相与步于中庭2.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3分)选 文时 间景情甲 文月景闲情乙 文更定4(3分)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三)阅读观潮后答题。1、在原文中填出宋朝诗人_赞美钱塘江海潮的句子。你还能再写出一句吗? 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艨艟数百( ) 倍穹常时( )披发文身( ) 方其远出海门( ) 3.翻译下列句子。 分)(4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而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4.潘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