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精典).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89688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精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6.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精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6.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精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6.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精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6.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精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精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精典).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3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蒋晓梅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2. 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3分析细胞衰亡的原因,认识细胞的衰亡、凋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能力目标】1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培养学生关爱老人、关注社会问题。2领会生命的物质性和连续性。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因此,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过程

2、。对于细胞衰老和死亡的学习,能使学生对细胞的整个生命过程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细胞衰亡机制的研究与生物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对细胞衰亡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衰老的特征和细胞凋亡的理解。2教学难点:编程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建议课时】本节建议安排1课时。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增殖、分化,所以对抽象的细胞生长发育过程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每一个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但是微观抽象的细胞衰老又是怎么样的呢,是否能通过研究细胞衰老,凋亡来延年益寿呢等等这些问题都将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对于高二学生而言,

3、其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完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结合学生以上的特征,我将运用一些图片、视频等来创设大量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四、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本节课中采用的主要是“学生讨论交流”和“师生共同归纳”的教学方法。根据本节内容,在本节课课堂教学时,创设一定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积极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进而通过比较建构起新知识,使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更具条理性和系统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陈述性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本着注重

4、与现实相联系的原则,在教学过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讨论进而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设计思路】本节课首先给学生展示大明星刘德华从10到80岁衰老的图片,创设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进入到细胞衰老的知识的学习,明确细胞衰老和死亡是细胞整个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过程。通过观察老年人的外部特征,引入到细胞衰老的特征。通过对老年人“老年斑、皱纹和白头发”的分析,共同归纳出细胞衰老的特征。在学习细胞凋亡概念时,向学生展示胎儿手的发育过程变化和蝌蚪尾部消失过程,通过问题的层层设置,和学生一同讨论概括出细胞凋亡的概念。运用同样的方法使学生概括出细胞坏死的概念,区别细胞凋亡和细

5、胞坏死的区别。最后给学生展示婴儿从受孕到诞生的整个过程的视频,从感观上给学生视觉冲击,让学生将已学过的细胞生命历程联系起来,感受生命之美。五、教学过程程序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大明星刘德华逐渐衰老的过程图片(创设教学场景,引入新课)提问:1.同学们想变老吗? 2.怎样才能延缓衰老呢? (等学了这课,将告诉学生延缓衰老的秘密) 观看图片,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感受人体衰老的过程衰老是生物界中的普遍现象,首先让学生讨论衰老的人体的表现是怎么样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学生关心的问题,巧设悬念。 细胞的衰老1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思考:个体衰老=细胞衰老?提问:老

6、年人体内有幼嫩细胞吗?年轻人体内有衰老细胞吗?(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老年人体内有幼嫩细胞,如精原细胞,造血干细胞;年轻人体内有衰老细胞,如皮肤表皮角质层。)教师总结:从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两个方面来分析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1)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2)多细胞生物个体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老年人体内还会有幼嫩的细胞,如精原细胞仍能增殖产生精子,造血干细 胞一生都能增殖产生各种类型的血细胞;年轻人体内也有衰老的细胞,如皮肤表 皮细胞衰老成角质层细胞,最后细胞凋亡、脱落)教师:给予相关信息 人体细胞每天的更新率为1%2%

7、.也就是说,每100个细胞当中,每天有12个细胞更新。其中肝细胞寿命为18个月,皮肤细胞的寿命为十多天,消化道内壁细胞寿命只有几十个小时。教师展示:患早衰症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图片学生分析:衰症的病因。(身体内的细胞普遍的过早衰老)2.衰老细胞的特征展示老年人的图片并提问:请注意观察老人的外部形态有哪些特征?学生讨论回答:白发,皱纹,老年斑,耳聋,眼花,行动迟缓,消化能力减弱等现象提问:为什么人衰老会出现这些症状呢?(学生阅读p122细胞分化的特征,分析原因)教师总结: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

8、增大,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衰老的原因(阅读P122,)思考讨论:1, 什么是自由基?自由基与细胞的衰老的关系?2,什么是端粒?端粒与细胞衰老的关系?4,如何延缓衰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合理的饮食结构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宜的体育锻炼乐观的生活态度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结合提问,整合给予的信息,小组交流讨论2、衰老细胞的特征整理图片信息,交流讨论尝试得出衰老细胞的特点3.细胞衰老的原因阅读文字,找出关键信息,归纳出两中观点的中心思想。“老年人体内是否存在幼嫩的细胞?年轻人体内时候有衰老的细胞?”这个问题,与学生原认知发生

9、了冲突,将会引起激烈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本节新课的学习。从宏观的,以学生所熟悉的个体衰老出发,通过比较的方式来教授细胞的衰老,从而降低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难度,使学生能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得出知识。在学生的脑中初步建立细胞衰老是正常规律的观念,从而解决突破了本课的一个难点。由于对细胞的衰老有了一个比较感性的初步了解,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不同时期细胞图的对比,进而将这个问题直观化,易于学生掌握。过渡细胞衰老后就得面临死亡,花瓣或树叶凋落是自然现象,细胞的自然死亡叫做凋亡,细胞凋亡也是一种自然现象通过死亡承接上下两个内容。细胞凋亡展示图片:胎儿手的发育过程图片提问:让学生解释这个原

10、因总结:在胎儿手的过程中,五个手指最初是愈合在一起的,后来随着时间的细胞自动死亡,清除多余的细胞,才发育为成形的手。这个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蝌蚪到青蛙尾巴消失的过程提问:为何在变为蛙过程中尾部会消失?总结:蝌蚪在变为蛙的过程中,其尾部的细胞凋亡,所以尾部多余的细胞。这个过程是由基因决定。提问:从以上两个例子,哪位同学能总结出,细胞凋亡是什么吗,它的作用是什么?总结: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过程。其功能为清除多余的细胞。展示图片:被火烧伤的儿童提问:这些细胞是正常死亡吗?总结: 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叫细胞坏死。练习:下列哪个属于

11、细胞凋亡,哪个属于细胞坏死。1.利用紫外辐射杀死细胞2.在植物体内通气组织的形成3.单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4由于营养缺失导致的死亡提问:大家是否还能举例生活中细胞凋亡的例子。总结:细胞的凋亡是有基因决定的自然死亡,坏死是由于细胞的病变或伤害导致的死亡。小组讨论,通过图片对比发现问题 学生的元认知里,可能细胞的凋亡与细胞的坏死两个概念混淆在一块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顺应的过程。细胞的凋亡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通过两个实例,在实例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总结得出细胞凋亡的概念和特点。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的区别为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刚学过细胞凋亡的概念,那么顺接着通过习题,让学生在练习

12、中得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之前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举例说明,从而加深对两个概念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章主要学习了从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到细胞凋亡的整个生命历程,生物体的整个生命历程就是伴随着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进行的,下面以婴儿从受孕到诞生的视频,让学生一起回顾下一个受精卵是如何通过这一系列的历程最后发育成新生儿。展示视频:婴儿从受孕到诞生的生命历程最后给学生展示婴儿从受孕到诞生的整个过程的视频,从感观上给学生视觉冲击,让学生将已学过的细胞生命历程联系起来,感受生命之美。6.板书设计4.3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总体1.细胞的衰老个体衰老 细胞衰老死亡2.细胞的凋亡细胞的凋亡: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死亡 细胞的坏死:在细胞正常新陈代谢过程中突然中断,引起细胞的损伤和坏死7.作业布置:P124练习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