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粉磨站200万吨技改扩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890534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7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粉磨站200万吨技改扩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粉磨站200万吨技改扩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粉磨站200万吨技改扩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粉磨站200万吨技改扩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粉磨站200万吨技改扩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粉磨站200万吨技改扩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粉磨站200万吨技改扩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顺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粉磨站200万吨技改扩能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高县天顺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粉磨站年产200万吨技改扩能项目1.1.2 建设地点: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月江镇磨顶村1.1.3 建设规模、范围及产品方案建设规模:新建一条水泥粉磨生产线,改造提升原有生产线,使水泥粉磨站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其中新增140万吨。产品方案:年产P.C 32.5R复合硅酸盐水泥140万吨,P.C 42.5复合硅酸盐水泥60万吨。建设范围:包括原材料储存库、水泥粉磨系统、成品储存库、收尘系统及成品包装、散装出厂等。1.2 项目背景高县天顺建材有限责任

2、公司是宜宾市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万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国有参股企业,成立于2009年4月,位于宜宾市高县工业园区福溪功能区,占地面积166亩,注册资本1.2亿元,现有资产总额3.2亿元,年粉磨水泥60万吨,生产商品混凝土100万立方的生成能力。公司主要利用福溪电厂的粉煤灰、煤渣、脱硫石膏及其它工业废渣作为水泥掺合材料,依靠自主研发和引进的核心技术(公司目前引进应用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拥有5项自主专利),结合国际最先进的分别粉磨水泥生产工艺生产水泥、混凝土填充料和商品混凝土,实现工业废弃物的高效循环利用。公司现有员工24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16人、中专学历53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3、196人。公司生产设备设施先进完整,监测、检验设备先进,从原材料配比、生产过程控制、成品出厂(散装、袋装)的一整套微机管理测控系统。 2014年度,公司产销水泥60万吨,商砼31万方,实现产值2.42亿元,利润1010万元,利税1033万元。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导向,结合公司实际,将未来的发展功能规划为一个基地(精品砂石骨料生产基地)、三个中心(循环利用中心、散装水泥推广应用中心、研发中心),形成集研发、应用、生产为一体的大型建材产业集团,并实现公司上市目标。围绕功能规划,开发产业链上游,形成年产400万吨精品砂石生产基地;拓展产业链中游,形成年粉磨水泥能力200万吨、建材微粉200万吨;延伸

4、产业链下游,形成年产销商品混凝土200万立方、干粉预拌砂浆100万吨、新型墙体隔热砖(板)50万立方和大型预制构件20万立方的新型建材产品面向市场终端,实现产业链的高效延伸和产品的多元化发展。硅酸盐水泥基材料是人类使用量最大的人造材料,2014年,中国水泥产量已达15.98亿吨。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对水泥的需求仍将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是,传统水泥每年生产消耗数以十亿吨的石灰石、煤等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同时排放数以十亿吨的CO2、SO2、NOX等废气和粉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数量扩张型的水泥工业发展模式将使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不堪重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2014年火电装机已超6亿千瓦,排

5、放粉煤灰超2亿吨。钢铁产量超4亿吨,排放各类废渣超2亿吨。原煤产量超24亿吨,排放煤矸石超6亿吨。这些废弃物堆积如山,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同时也是巨大的资源浪费。随着水泥应用环境越来越苛刻,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需求施工性能更好、强度更高、耐久性更长的新型水泥,各国对此均加大了研究力度。我国已将“高性能水泥制备和应用基础研究”列入国家2002年“973计划”。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中明确提出:二氧化碳减排、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示范模式作为环境领域的优先主题,高性能、节能、环保的绿色材料作为基础原材料领域的优先主题。在未来发展中,公司将致

6、力于高效循环利用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核心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国际化的质量标准为建筑工程提供高效能水泥、高性能混凝土、高品质建筑材料,有效促进宜宾市建筑品质的提高和建筑施工现代化进程。1.3 可行性研究依据(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2)2015年3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水泥行业产能置换有关问题的意见(工信厅产业函2015第163号)。 (3)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高县天顺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粉磨站技改扩能项目备案通知书(宜宾市技改备案20153号)。(4) 2006年10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水泥工业产业发展

7、政策。(5)国务院关于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2005年发布)。(6)高县天顺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1.4 设计基本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循环经济发展。(2)本项目的设计方案首先针对项目原燃材料的特定条件,按照技术创新、优化设计的指导原则,通过多方案比选,精心设计,制定技术方案。合理确定本项目建设范围及布局,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节省投资,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效益,全面、认真研究本项目基础设计条件,对

8、本项目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提高,确保本项目建设工期较短、达产达标较快、项目投资较低。 (3)贯彻国家建材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方针,以实现该地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满足该地区国家重点工程、各大中型工程对水泥的需要为指导原则。(4)生产线的工艺设备选用成熟可靠、技术领先的国产化装备。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充分考虑该项目的具体条件,并留有一定的富余能力。(5)严格执行国家对环保、劳动安全及卫生、消防等方面的有关现行规定和标准,防止二次污染,采用技术先进可靠的环保装备,含尘气体经过净化以后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切实做到“三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工业废渣,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产品成

9、本。(6)强化节能设计,为业主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采用节能方案和节能设备,充分考虑能源的再利用。(7)采用先进可靠的(DCS)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确保工艺生产过程运行可靠,工况稳定,节能高效,优化控制,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8)本项目借鉴已建成投产的同类型工厂的成功经验,切实贯彻水泥生产线技术创新优化、设计国产化低投资的方案,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水泥生产企业在设计、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在总体规划、设备选型、自控水平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体现出当今水泥工业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全新的企业风貌(9)强调建筑美学设计和环保设计,将高县天顺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粉磨站扩能技改成年产200万吨,

10、将水泥粉磨站建设成为一个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工厂。1.5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1.5.1项目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和缓解气候变化的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泥产品市场需求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紧密相关。四川省和全国各地一样进入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轨道,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了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

11、农田水利的建设;开发区建设;城镇和住宅建设;旅游区开发建设等等的步伐。对优质水泥形成旺盛的市场需求。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针对发达国家境内减排成本过高而提出的可在境外减排的灵活履约机制。其内容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项目投入资金、技术,帮助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购买这些减排量,以完成自己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减排任务。此举不仅可以让发达国家完成减排量,也可使发展中国家获得资金、技术支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对温室气体减排的需求主要来自欧盟国家、日本和加拿大。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所有批准京都议定书国家的平均排放较1990年排放量低5.2%。经预测2010年以前,全球至少有

12、100亿美元的CER购买量,如果中国能抓住这个机会,以中国的减排潜力而言,大约有30至50亿美金的CDM交易将来自于中国。面对京都机遇,我国政府已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并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外交部联合颁布了CDM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于2004年6月30日起开始实施。我国作为京都议定书缔约方将要承担和履行自己的责任,即接受发达国家的减排资金和技术,并出售减排量给发达国家。本项目在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也能明显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缓解气候变暖做出贡献。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技术规范的实施及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

13、对环境保护和水泥质量的认识不断增强。环保问题、质量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先发展经济,再解决环保和质量问题的诸多弊端已经日益显现,而且日趋严重,结果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不上去,环境问题也解决不好,更保证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水泥工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性工业,为了实现水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水泥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在水泥工业的发展中加大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力度,重点对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的立窑、小型回转窑水泥生产企业实行坚决的关停,以大型现代化的水泥工业替代周边地区小水泥生产企业。为此,国家有关部门修订

14、颁布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水泥产品新标准,以高标号回转窑水泥逐步取代低质量的立窑水泥;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限制立窑水泥的使用范围和生存空间,从而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本项目建成投产后,为保护自然环境、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每年可以消耗粉煤灰及炉渣、电厂脱硫石膏等工业废渣66万t以上,不仅可以使废渣变废为宝,而且还可以部分解决因废渣等造成环境污染和占用土地的问题,符合我国采用循环经济的模式,以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1.5.2 符合国家“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产业政策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近年来,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很快,但存在总量过剩、结构不合理的

15、矛盾;行业整体经营粗放,资源、能源消耗高,综合利用水平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落后生产能力比重大,产品质量档次低;在行业准入和建筑市场使用方面技术法规不够完善等。为加快推进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引导水泥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611号)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质量监督局、国家环保总局等八部门联合下发了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发改运行2006609号)。文件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总量控制,依靠发展促调整,通过调整促提高。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水泥工业由大变强和可持续发展。调整目标2015年水泥预期产量16亿t,其中: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90%,水泥散装率达到60%;累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3.5亿t。企业平均生产规模由2005年的20万t提高到150万t左右,企业户数减少到2500家左右。水泥产量前10位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到3000万t以上,生产集中度提高到30%;前50位企业生产集中度提高到50%以上。抓住当前水泥市场总量供大于求的有利时机,采取上大关小、补贴及赎买等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