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试题.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8901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试题(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所示,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为p甲和p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无法确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鱼跃,受惯性力的作用在空中继续前进B在水平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C要让自行车更快的停下来,用力捏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减小摩擦D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由此可知,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

2、的大小有关3、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内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在两烧杯中,距离杯底同一高度处有 A、B 两点,已知 A、B 两点压强相等,则烧杯甲、乙对桌面的压强 P 甲、P 乙大小关系为 ()AP 甲P 乙CP 甲= P 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4、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C超声波清洗机 D真空罩中的闹钟5、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即将首飞的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的优点是()A密度小 B弹性小 C体积小 D硬度小6、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A跳

3、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B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7、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A大于20cm B等于10cm C小于10cm D在10cm与20cm之间8、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9、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B若以月球

4、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10、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槐花飘香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11、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ABCD12、利用透镜可以制成不同功能的眼镜在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利用透镜成功矫正远视眼的是()ABCD13、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20米),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则()Av甲v乙

5、,t一定为10秒Bv甲v乙,t可能为30秒Cv甲v乙,t可能为10秒Dv甲v乙,t可能为30秒14、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B托盘C餐桌D墙壁15、如图展示了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景,哪位同学的测量方法是错误的()A B C 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响度相同的是_2、如图所示的小车驶向弹簧的运动过程中,小车碰到弹簧后,速度会减小,说明力能改变小车的_;车上的小木块向前倾倒,说明小木块具有_。3、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其目的是为了增大_;注射器能

6、将药液吸入针管是利用了_的作用4、如图所示,某人用12 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轻质弹簧,弹簧对手的拉力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 N,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_.5、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是的“低”指的是_;“高”指的是_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_的大小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1、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2、如图所示,点S为光源,P为不透光的挡光板,下面为平面镜,试画出在P的右侧能够看到S的像的范围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1、实验室常

7、用蜡烛完成以图光学实验:(1)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_来解释。(2)图乙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若蜡烛A到玻璃板距离为10cm,则蜡烛的像B与蜡烛A之间的距离为_cm;若在像和玻璃板之间放置一个不透明的挡板,从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板,_(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所成的像。(3)图丙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示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此时可将光屏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_的实像;若不移动光屏,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_透镜(选填“凸”或“

8、凹”)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下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的实像,生活中的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选填“上”或“下”)调整(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

9、当_(选填“左”或“右”)移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出发开往乙地,在当日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的一座桥梁,列车全部通过这座桥梁的时间求: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火车的长度2、考古工作者在河底发现了古代的石像,经潜水者测量它的体积约为2m3如图所示,在打捞石像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用动滑轮将石像匀速提升,需要竖直向上的拉力F=1.6104N在没有将石像提出水面前,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水=1.0103kg/m3,g=10N/kg)求:(1)石像受到的浮力(2)石像的重力(3)石像的密度(4)若将石像提升了3m,石像受到水

10、的压强减少了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A2、B3、A4、D5、A6、B7、C8、A9、C10、B11、A12、C13、B14、B15、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甲和乙 甲和丙2、运动状态 惯性3、压强 大气压4、等于 弹簧5、音调 响度 响度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1、2、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1、光的直线传播 20 能 右 放大 凸 2、11.0 放大 投影仪 左 变小 下 左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火车的长度是2、(1)2104N;(2)5.2104N;(3)石2.6103kg/m3;(4)3104Pa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