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889109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指导思想通过教材突出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折射出的时代文化特征无不印刻着历史的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以及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二)、教材版面分析教材选择了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以及摄影等,引导学生领会美术在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教材精心策划了四个不同的“思考与讨论”活动,为开展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引导。此外,还提供了一些名家关于美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

2、初中二年级学生,所以我会注意学生的学情。针对他们的年龄及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把握。由于他们的认知领域已经比较完善,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形象理解能力并且学过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和社会知识等等,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的来启发引导, 结合他们的学习能力足以很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活动。(三)、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珍惜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培养自

3、己对美术的爱好与兴趣。(四)、教学重难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重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是难点。(五)、学习材料教材主要基于图例和文字的学习,如果时间与条件许可,可利用电脑软件或互联网对一些作品进行横向补充。如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师生之间可以在一种互动的环境下学习。二、教学设计(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色彩、服饰、环境等方面的特征,由此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时代文化,从而达到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深刻领会和认识。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选取恰当的点进行比较,找到它们之

4、间的差别。从中发现时代文化的演变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教材以中国女性着装为例,可以从服装的样式、道具、环境等,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个方面加以比较和引导,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解答。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诱导,对学生的回答也要及时的进行修正和补充。(二)关于思考与讨论、银狐显然不是传统的中原样式,而是当时辽金游牧民族的盛水用具。三彩骆驼载舞俑上的人物是五位,前三个是胡人,后两位是汉人。簪花仕女图表现的人物服饰华美、仪态雍容高贵。不难看出,唐代是一个工艺发达、经济繁荣、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繁盛的时代。、晚清时期的女装:中式、布料、缠足,整体形象给人以贞淑、纯

5、朴、贤德的感受。反映出当时的女性受到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强烈约束和影响。民国时期的女装:西式、皮毛质,显得时尚而大气,给人的感觉当时的女性已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从家庭走上了社会。现代女性的服装:更加追求自然与和谐,短裤、质料多样化、运动鞋、贝雷冒、披肩长发、现代自行车、现代建筑与环境,反映出现代中国女性已经日趋开放,精神面貌充满活力,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教堂和道观是供奉各自信奉的神灵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老北京街道狭窄,民居和店面建筑普遍低矮、简陋,广告稀少、混乱,交通多依靠步行,少量人力车;现在的北京街道平坦、宽敞,建筑宏伟,店面整洁,广告丰富、有序,交通便利发达,

6、各种现代化车辆穿梭而行。通过比较,反映了北京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国际性大都市。(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面上的幅作品并积极思考。(15分钟)马(公元前15000公元前10000)洞窟壁画(法国);鹿(公元前8000年左右)岩画(挪威);狩猎(公元前6000公元前4000)岩画(非洲)。在仔细观察和欣赏这几幅作品后,你能感觉到什么吗?讲解:大约是在万年以前,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类用红泥、木炭或动物的鲜血等最简陋的绘画工具材料,在岩壁或洞窟壁上创作出的世界上最早的岩画。这些作品所描绘的各种动物形象,如牛、鹿、马等,或是人们集体狩

7、猎的场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原始农业还未形成之前,人们主要是依靠渔猎手段来获取食物的生存状态。大约在2003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人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们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也没有国家,大家共同参加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那时的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最初的生产方式就是狩猎,以后逐渐发展到种植和养殖。这几幅作品所描绘的就是当时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它告诉我们,原始人类狩猎的工具极为简陋,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获取足够的猎物并战胜自然,以维持人类的繁衍和生存。另外,我们从原始岩画中简单质朴的绘画手法和简约夸张的动物及人物形象,使我们从一定的侧面大致

8、了解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早期人类的生产方式。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涵的时代文化及其意义。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社会生活和科技手段的产物。又是人们审美需要和艺术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产物。所以,它除了能带给我们一定的美感和某种实用价值之外,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向人们提出许多信息,我们便可籍此来了解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社会的诸多方面及其文化特征。(利用作品和问题将学生迅速导入课题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美术作品具有的文化承载功能。通过学习加深对课题的认识。)、接下来请同学们接着欣赏簪花仕女图并思考下面的问

9、题。(15分钟)设问:()从作品各个仕女的姿态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内容吗?()从她们华美的服饰和精美的首饰中,你又能感受到当时的纺织和工艺水平如何吗?()从她们的面庞、体态,你能感觉到当时人们对女性的审美观吗?让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进行归纳:作品描绘的是五个宫廷贵妇人在庭院中在侍女的服侍下闲步游乐的场景。全卷分为四段:采花、观花、漫步和戏犬。()虽然整个画面流露着高雅华贵、安逸祥和的气氛,但她们优雅的体态和奢华的服饰依然掩饰不了人物空虚的内心世界。她们从容闲逸的形象和淡然冷漠的表情,使人们感受到封建社会中这些上流社会的宫廷贵妇人们,尽管锦衣玉食、物质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却十分空虚寂

10、寞,显得百无聊赖。()她们身披薄纱、薄如蝉翼,衣着华美艳丽、高贵典雅。她们高髻凌风,上插荷花、牡丹、玉簪、珍珠。从画面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和精美首饰,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经相当高超。()她们体态丰腴柔美、脸庞圆润,浓黛蛾翅眉,薄纱下丰满的前胸和圆润的肩膀,这种浓丽丰肥的理想化的“罗绮人物”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心态。那时崇尚女性美的标准就是丰腴,而当代更提倡健美。另外,画面上的人物、动物被描绘的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可见唐代画家不仅已经拥有比较完备的绘画工具材料,而且在绘画技巧上也已经十分娴熟。、思考与讨论:(10分钟)()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三彩骆驼载舞

11、俑中的人物都是哪里的人?教师讲解:()银壶不是中原样式,而是辽金游牧民族的皮囊式壶形盛水器具。反映了唐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舞马衔杯纹银壶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口径2.3厘米,银质。陕西省博物馆收藏。银壶形似皮囊,壶口位于扁圆形壶身的上部一角,口上覆有莲瓣形壶盖,盖顶系有银链与弓形提梁相连。银壶腹部两侧均有舞马衔杯纹饰。此壶纹饰、提梁均作鎏金处理。皮囊式壶形多见于辽金,见于唐代还是首次。()骆驼引颈直立,神情悠闲。背上垫有菱格纹圆毡,驼架上有乐舞俑五人;前三人为胡人(中国古代对西北方各民族的泛称),后两位为汉人。胡人所弹奏的乐器是一种波斯式的四弦曲项琵琶。此陶塑表现了

12、不同民族的艺人在一起表演的情景,颇为新颖。反映了唐代少数民族的交通方式以及与汉族的社会交往活动频繁。陶塑结构完整,工艺精美。人物形象和动作都很生动。三彩骆驼载舞俑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庭海墓出土。通高66.5厘米,陶质三彩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第二课时)、思考与讨论(10分钟)请同学们接着观察第面的三幅照片,这些照片是不同时期中国女性着装的真实写照。你能看出三种服饰有什么区别吗(从款式、质料、道具、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你能从服饰的衍变看出时代的变化吗?、思考与讨论(10分钟)仔细观察第、面中两幅不同时期北京街景的照片,你能从照片中的建筑、店面设计、商业广告以及两张照片的摄影水平上分析一

13、下两个不同时代北京的发展与变迁吗?、思考与讨论(10分钟)请同学们再接着观看第面的两幅建筑照片,你知道教堂和道观分别是作什么用的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这三个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表述,可以让他们举手自由发言,教师口头启发诱导并作适当补充。)布置作业:、在上面的三个思考与讨论中,自选一个写出你的认识。、自学第面的“名家论述”。(四)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引导观察。、将观察结果向社会背景引伸和联系。(五)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学生可能会对特定的历史不熟悉,可以简要的向学生适当提供。三、教学评价(一)教学评价方法:学生自

14、我评价(二)教学评价点、对学习活动参与程度。、对本课主要观点的认同程度。、引伸能力。(能否从其它美术作品中发现它们与特定文化的关系。) 第一课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教案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所折射出的时代文化特征,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作品欣赏习惯和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论断。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教学思路: 从题目着手,抓住美术、人类文化、造型、载体这几个关键词,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学习,采用质疑、分析、讨论的学习方式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 什么是人类文化?1、 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得出自己的答案2、 与学生讨论得出答案的途径:与人交流、利用网络、借助工具书3、 得出结论:给文化下个准确的定义是很难的,但学者专家还是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自己的解释:有人认为文化包括人在生活中学习得到的知识、信仰、法律、风俗习惯等等。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是:人类知识、信仰和行为的整体。它包括语言、思想、信仰、风俗习惯、禁忌、法规、制度、工具、技术、艺术品、礼仪等有关成份。由此可见:文化的涉及面非常广泛,凡是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包含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