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I)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88766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I)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I)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I)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I)(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I)课 题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1、2 教时教学目标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2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2)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2 教学难点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过程修改意见导入:问题探讨教材P109,引导学生从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讨论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再设问:“人类能否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引出“生物圈2号”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2号失

2、败的原因。上述正反两个实例,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生态具有相对稳定性,稳定的生态系统对于生物生存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呢?学生阅读教材P109相关内容。教师指出:只有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齐全,能量的输入保持稳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时才表现出来。稳定性表现在结构相对稳定和功能相对稳定上。例如,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是经过千百年来形成的,尽管其中的生物生生死死,迁入迁出,无机环境也不断变化,但从某一阶段来看,该系统内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大体相同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能力或特性,而不是一种状态。它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两个方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学生阅读教材P109110相关内容,动画模拟演示兔种群与植物种群之间的负反馈示意图。设置下列问题:1、草原中生活着野兔和狼,由于狼的捕食,野兔数量减少,分析草、野兔、狼的种群数量是如何逐步达到稳定的?2、为什么森林中害虫数量不会持续大幅度增长?3、适度捕捞后,池塘中鱼的种群数量为什么不会减少?4、森林局部大火过后,为什么植株能较快生长?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讲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

4、,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化规律;第二,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食物链关系;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生态系统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以内部生物群落为核心的,有着一定的承载力,因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范围的。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不同的。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复杂,结构越稳定,功能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因为物种的减少往往使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下降,抵抗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和其他干扰的能力下降。而在物

5、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中,拥有着生态功能相似而对环境反应不同的物种,并以此来保障整个生态系统可以因环境变化而调整自身以维持各项功能的发挥。因此,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要比物种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学生阅读教材P110111相关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核心分别是什么?3、草原、北极苔原、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谁强谁弱?恢复力稳定性谁高谁低?4、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自身的组分和营养结构关系如何?恢复力稳定性呢?5、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如何?讲述:“抵抗力稳定性”的核心

6、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干扰”是指破坏稳定状态的外界因素;“保持”是指与干扰同时表现的系统内在的自动调节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破坏”是指受外界因素影响使生态系统较远地偏离了原来的稳定范围;“恢复”是指外界因素消除后,生态系统重新建立稳定状态。以往认为,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是相关的,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低。也就是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但是,这一看法并不完全合理。例如,热带雨林大都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它们的物种组成十分丰富,结构比较复杂;然而,在热带雨林受到一定强度的破坏后,也能较快地恢复。相反,对于

7、极地苔原(冻原),由于其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在遭到过度放牧、火灾等干扰后,恢复的时间也十分漫长。因此,直接将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比较,可能这种分析本身就不合适。如果要对一个生态系统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则必须强调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好,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高,反之亦然。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我们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呢?学生阅读教材P111相关内容。教师指出:我们要明确以下观点:(1)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2)人类活动的干扰正在全球范围内使生态系统偏离稳定状态;(3)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又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四、课堂反馈训练金榜学案:基础题和提升题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