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菊读后感2 (2)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887364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爱菊读后感2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李爱菊读后感2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李爱菊读后感2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李爱菊读后感2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李爱菊读后感2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爱菊读后感2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爱菊读后感2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和教师的谈话心得体会李爱菊 和教师的谈话是前苏联赞科夫所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国教育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于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通过学习,书的学习,我深深感到自己即将面临的是严峻的考验。在当代教育实践中,教师的工作职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也日趋完善和提高,同时提出了有效教师这一概念。有效教师形成的基础是其人格特征。圆满的人格就像一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个足,缺一不可。苏霍姆林斯

2、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心智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人格赋予教师的言、行、情、态等活动和形象的一种品位。教师正是以这种品位来熏陶学生的。教育是传播文明、塑造灵魂的神圣事业,有效教师是以自己的人格来实践对事业的追求的。理想是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崇高的理想志趣,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教师努力工作、奋斗成材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支柱。只有树立了报效祖国、服务于人民、为社会进步作出个更大贡献的人生目标,把教书育人的职业理想与祖国的富强、民主、文明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工作才能成为神圣事业而不是谋生手段,教师的成材之路就会豁然宽阔起来。人生的意义不是享乐而

3、是创造,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得到了什么,而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这是有效教师共同的价值取向。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国当代有效教师们更是以其可歌可泣的思想行为,诠释了崇高理想和科学人生观。全国劳模教师刘让贤,特级教师魏书生都是我们教师队伍中学习的楷模。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深刻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联系着祖国的振兴、社会的进步,就能强化责任感、自豪感和紧迫感,振奋进取向上精神,创出优良的教育工作业绩。我们要深刻理解教师工作的意义、珍视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的选择。教师是在广阔的

4、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我们要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料理的天青日朗。名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拥有无限的热情,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取得成功”。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刻骨铭心的挚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而人聪明,智商高不是最重要的。一位教师如果对教育工作怀有兴趣和感情,那他就具备了成功成材的先天优势。然而,教师对教育的热爱之情有时也并非生而有之,而是在执教过程中萌发,在与学生的相互接触中日益浓烈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或缺的,而要成为有效教师、大师名师,则必须对事业有着超乎寻常的

5、挚爱。爱到深处,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直至把全部生命与教育事业融为一体,创出超常的业绩。深挚的师爱还能造就教师的职业忠诚和远大事业眼光。深爱学生,就不会只停留在教好知识、考好考试上。而要立志教给他们终身受益的东西,为他们的成长发展献上最好的教育;深爱事业,就不会满足于一得之功,而要追求卓越,创造“更好”,不断把教育事业推向高峰。以挚爱奠基,教师就能站上教书育人的制高点,从而具备成为一代名师的可能。魏书生老师、顾冷远老师、张思中老师、李吉林老师、斯霞老师等,都是被挚爱送上教育制高点的名师,他们以几十年、几十年呕心沥血实践和研究,各自创出了高质量、高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崭新教学流派,向教育、

6、向学生献上了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人们对师范含义的精当阐释,“德为师之本”是古今公认的师论名言。无德不足以为师,德之不高不可能为有效教师。重才轻德,至多能成为一个熟练的教书匠,只有具备了高尚师德并兼有精湛教学技能,才可能成为一代人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古今中外的不朽名师们,都是在以德力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战力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中获取成功的。现代社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职业又是特别需要学习的职业,持续不断的学习是教师工作与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知识迅速更新,信息高度发达,世界科学技术信息以5。5年翻一

7、翻的速度增长,一次性的学校学习远远适应不了发展变化的现实,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员都面临不断学习的任务,“学习就是工作”作为现代理念正在被越来越 广泛的接受。教师作为社会文明进步推动者,理应成为热爱学习的典范,成为终身学习的带头人。教育工作的内在特点也决定,成功的教师须臾不能离开学习。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要想成为有效教师,必须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通过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评价正确的认识和悦纳自己,对自身及所处环境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能自觉根据社会规范和教育工作的需要进行自我反思与调节,不断的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有效教师能深刻认识教育

8、工作的社会价值。十分珍视自己的职业岗位,并对搞好本职工作充满信心,具有不以外部条件为转移的持久稳定的工作积极性。我们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儿童,由于要与学生频繁的交流接触,就需要保持一颗童心,以缩小师生的心理距离;又由于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他需要具备长者的姿态,把教育引向有序有效的轨道。兼具童稚之心和长者风范,是职业特点对教师素质的特殊要求。有效教师都具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具有好奇心,全无圆滑、冷漠、世故和“看破红尘”的消沉。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呆在一起,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起观察大自然,一起讨论种种问题。他们总是与学生情感相通,一同欢喜、一同忧虑、一同激动。教师从事的是平凡的、实在的、看似琐屑却极富创造的工作,由于育人的时间周期长,成果显示滞后,且教育质量测评的相关因素复杂,教师不可能有“一鸣惊人”的轰动,他们的业绩不会那么显赫昭彰,而是潜含在整个教育过程的每时每刻,积存在学生的逐渐成长和点滴进步当中。因此作好教师工作必须有平常之心、平和之心,必须有持久的恒心,而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虚荣。有效教师都具备了与职业特点相适应的健康心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志远”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校本研修论文 许家沟乡黄口学校 李爱菊 二00八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