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治情志病 (精选可编辑).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88666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调治情志病 (精选可编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调治情志病 (精选可编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调治情志病 (精选可编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调治情志病 (精选可编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调治情志病 (精选可编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调治情志病 (精选可编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调治情志病 (精选可编辑).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调治情志病“情志病”的一个意思是指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状态异常的疾病,比如大部分的精神疾患;但更深一层的含义,则指与情志因素相关的病证,其中很多病没有明显的精神状态方面的症状表现,要注意其中与精神因素有关。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七情致病。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惊、恐”。并分属于五脏,五脏藏有五神,即肝“在志为怒”藏魄,心“在志为喜”藏神,肾“在志为恐”藏志,以七情,五志,五神与五脏相配应,用来说明人的情志活动是以脏腑作为生理基础的。可见,人的七情活动是对客观事物刺激的反应。 五脏和人体的情志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

2、就是中医说的五脏“在志”。所谓“在志”,指的就是五脏和五种情志之间的联系。这五种情志分别是喜、怒、忧、思、恐,它们和五脏的对应关系是: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五脏为什么会和情志有关系?在“五脏开窍”中我们曾经讲到,五脏通过五官来达到和外界交换信息的目的,五脏根据外界信息的变化随时调整自身的功能状态以达到和外界相适应的目的,情志变化就是外界信息导致人体产生的精神意识活动。这种精神意识活动,其实也是五脏在外界信息影响下对自身活动进行调节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情志活动是五脏所藏精气的变化结果。既然情志活动是五脏精气所化生,那么过度的情志活动势必对人体的五脏精

3、气造成影响和损伤。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发怒或情绪不愉快时会感到两胁或肝区胀痛,在思虑过度的情况下会出现饮食不香、胃脘饱胀等症状,这些其实都是情志对五脏精气造成损伤所致。根据五脏和情志的对应关系,任何一种情志的过度刺激都会导致相应脏腑的损伤。具体来说,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思则伤脾,过忧(悲)则伤肺,过恐则伤肾。反过来讲,由于喜、怒、忧、思、恐分别是五脏精气所化生,所以,五脏精气的充足程度也会影响人体情志的变化。如心中精气有余,则会喜笑不休;心中精气不足则会悲伤易哭、心神不宁、焦虑失眠。肝中精气有余,则会急躁易怒,甚则狂躁不安、打人毁物;肝中精气不足,则会情志抑郁、心情不舒。肺中精气不

4、足则会出现多愁善感、忧愁难解,甚则悲伤不止。脾中精气不足,则易于多虑多疑。肾中精气不足,则多恐易惊。情志变化和五脏精气的关系体现了情志活动对五脏的影响,也给我们提供了治疗情志疾病的新思路,那就是通过调节五脏精气的方法来治疗某些精神性疾病。将人的情志变化和五脏功能、体内精气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人的情志活动不再以一种单独的精神意识活动而存在,这是中医对情志的独特的认识。通过这种认识,中医创造了多样而有效的情志类疾病的治疗方法。 对外界信息能产生情志反应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同的外界信息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志变化。如遇到开心的事会笑,遇到伤心的事会哭,遇到恐惧的事会害怕、紧张等,其中比较常

5、见的情志变化有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中医将它们称为“七情”。七情中的悲和忧性质相似,恐与惊性质相似,所以中医又把七情进行归纳合并,最后形成喜、怒、忧、思、恐这五种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情志变化,称之为“五志”。情志的变化往往是外界信息影响下五脏精气发生变化的结果,因此,情志是物质的,它是物质运动变化的产物,而影响情志变化的就是五脏精气。五脏是人体五个藏精气的仓库,五脏又通过五官和外界进行密切的联系和接触,外界的信息通过五官传递给五脏,五脏再根据外界的信息不断调整自身精气的储存和活动状态,使人体随时和外界相适应。在五脏的自身调整过程中,五脏所储藏的精气也在不断地发生运动和变化,这种精气的运

6、动变化表现在内就是脏腑功能的改变,表现在外就是各种精神情志的反应。比如说,我们受到突然的惊吓,在出现心跳加快、肌肉收缩、汗腺分泌增加等脏腑变化的同时,也会产生惊恐的情志变化。所以,对情志的变化,我们可以看作是五脏精气在外界刺激下产生的与外界相适应的变化和活动。中医在“整体平衡”的研究思路指导下,在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实践中发现,五志和五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这样的:喜和心相关,怒和肝相关,忧和肺相关,思和脾相关,恐和肾相关。也就是说喜是心脏精气在外界刺激下的变化活动,怒是肝脏精气在外界刺激下的变化活动,忧是肺脏精气在外界刺激下的变化活动,思是脾脏精气在外界刺激下的变化活动,恐是肾脏精气在外界刺激下的变

7、化活动。这样,人的情志变化就和人体五脏精气有了直接关联,情志变化不再是一种单独存在的意识活动,而是人体内在物质在精神意识上的外在表达。这也让情志活动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意识领域的变化,可以通过体内五脏精气这个具体物质来具象化和物质化。我们既可以通过情志的变化来推测体内五脏精气的充足程度和活动状态,也可以通过调节五脏精气的方法来实现对情志的改变,而这无疑是中医学对情志疾病的卓越见解和发现。既然五脏精气的运动变化产生了喜、怒、忧、思、恐等情志变化,那么情志变化也就必然要消耗五脏的精气。在正常的情志活动中,对五脏精气的消耗,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和补养加以恢复,所以对人体不会造成特别的伤害。但如

8、果情志活动过于激烈或过于持久,对五脏精气的消耗就超过了人体自身调节的能力和范围,这就会导致五脏功能的失调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根据上面五志和五脏的对应关系,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知道,过喜就会损耗心脏精气,导致心脏功能失调;过怒就会损耗肝脏精气,导致肝脏功能失调;过思就会损耗脾脏精气,导致脾脏功能失调;过忧(悲)就会损耗肺脏精气,导致肺脏功能失调;过恐就会损耗肾脏精气,导致肾脏功能失调。因为过激或过久的情志活动所损伤的是五脏的精气,所以在导致五脏功能失调的同时,也会导致体内精气的运动状态受到影响和破坏,出现各种病理现象。具体来讲,情志对五脏精气运动状态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怒则气上。我们都会有这样的

9、经历,在大怒或极度生气时,人会有头晕脑胀、头重脚轻的感觉,甚至有很多因发怒导致脑溢血而死亡的实例,这就是怒则气上的含义。喜则气缓(涣)。正常情况下,喜是对身体有益的一种情志活动,也可以称其为“良性情志”,它能起到缓解精神紧张、舒畅情绪的作用。但是喜乐过度或是暴喜则会导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精神不集中、失神狂乱,甚至神气消亡而死亡。在说岳全传中,牛皋因生擒了金兀朮而过度兴奋,最后大笑而亡,正是暴喜过度导致心气耗竭的悲剧。悲则气消。悲哀可以使人的精气耗散,所以在悲哀情绪过后,人往往会觉得软弱乏力、精神疲惫。思则气结。思为脾中精气的运动变化所生,过度思虑会损伤脾中精气。而脾中精气最主要的功能则是对饮

10、食的运化,所以过思常会导致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的下降,出现胃脘胀闷、纳食不香、嗳腐吞酸等胃肠动力迟滞的症状,中医称这种迟滞为“气结”。惊则气乱。在受到惊吓时,我们会出现心悸心慌、心神不定、惊惶失措等反应,这就是“惊”这种情志刺激导致体内气机紊乱的结果。恐则气下。在电影或电视中,我们常会见到一个人因极度恐惧而出现大小便失禁的场景,这就是因为恐导致气机下陷。这些情志变化对人体脏腑以及精气运动状态造成的影响,中医也称为“七情内伤”。过度的情志刺激导致的疾病,我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范进中举”了。当屡试不中的范进得知自己中了举人的消息后,神志开始异常,旁人怎么也不能使他安静下来。就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有

11、人请来了范进的丈人胡屠户。胡屠户是个杀猪的,范进平素最怕的就是这位丈人。他丈人来了之后二话不说,眼睛一瞪,随手给了范进一个耳光,受到惊吓,范进的神志也就恢复正常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情志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一种情志会对另外一种情志产生克制和制约作用,这在中医上称为“情志相胜”。情志之间存在着这种“相胜”关系还得从情志和五脏精气的关系谈起。前面我们讲到的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那就是心克肺、肺克肝、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所谓克,也就是克制和制约的意思,五脏相克,也是指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五脏的相克使五脏成为一个互相制约的整体。而情志活动作为五脏精气活动的结果,自然也受到五脏相

12、互制约关系的影响,这就产生了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这在中医上称为“情志相胜”。根据五脏相克的关系,对应到情志上就是:喜胜忧(悲)、忧(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范进中举”故事中所用的方法正是“情志相胜”中的“恐胜喜”,利用他对丈人的恐惧心理来治疗他因过喜而造成的神志失常,从而使神志恢复正常。“情志相胜”理论的提出,给情志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在中国金元时期,就有一位擅长用情志相胜理论治疗情志疾病的医生,他被后世称为“攻邪学派”的创始人。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约生活在11561228年。临床治病中,他对“汗”“吐”“下”三法的运用具有独到见解,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医学的“

13、祛邪学说”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他对中医的情志相胜理论也多有发挥,善于运用以情治情的治疗方法,巧妙地治愈情志因素导致的疾病。对中医的情志相胜理论,他有着更深入的阐述和发挥,他认为: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侮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谲诈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有关他治病的小故事,从中也可以得到很多对情志疾病治疗的启发。当时的息城司侯听说父亲死于强盗之手,过度悲伤,大哭了一场之后就觉得心下疼痛,疼痛一天比一天严重,并逐渐形成结块。

14、一个月后,结块有一个杯子般大小,形状就像倒放在桌子上的杯子,疼痛难忍,多方用药,都没什么效果,最后请张从正来诊治。张从正问清了起病的原因之后,想了个治疗的办法。他从巫师那里借来道具,扮起巫师来,一手持桃木剑,一手拿着朱砂画的符纸,并且在口中念念有词:“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速速如律令”患者看到他这个架势,忍不住开怀大笑,过了两天,心下的硬结就渐渐散开,疾病治愈。后来,患者问他,为什么没吃药病就好了。张从正告诉患者,这就是内经上说的“喜胜悲”这种情志治疗方法。因为喜是心脏精气的变化活动,心在五行中属火,而悲是肺脏精气变化活动的结果,肺属金,火能克金,所以,喜悦情绪能克制悲忧的情绪,从而达到治愈

15、疾病的目的。第二个故事是讲的是一个过度思虑导致失眠的患者。这是一个富家的妇人,平时就多思,两年来都无法入睡,吃了很多的安神药都没有疗效。她丈夫听人说张从正治疗这类疾病很擅长,于是就请张从正前来给妻子诊治。张从正问了起病的原因,并把了脉,悄悄对患者的丈夫说,要治好你妻子的病,还需要你的配合。丈夫问,要我怎样配合呢?张从正说,我要想办法使你妻子发怒,你只要照我说的办就行了。说完,他大声对妇人说,要五十两银子做诊金,还要好酒好菜招待我吃上三天,我才能给你治病。说完向患者丈夫使了个眼色,丈夫连声说好。在接下来几天里,张从正只管喝酒吃菜、聊天取乐,丝毫不谈论妇人疾病的治疗,妇人的丈夫也和张从正一起喝酒聊

16、天,似乎也忘了还有他妻子在等着治疗。如此吃喝了三天后,张从正也没给妇人看病,拿了五十两的诊金就不辞而别了。那妇人看张从正吃喝了三天,不但没给自己治病,还拿走了五十两银子,自己的丈夫好像还一点事都没有,根本不再提治病的事,不由得勃然大怒,大骂起张从正和自己的丈夫来。骂了一通后她感到疲乏了,竟然沉沉睡去。这一睡就是睡了七八天。妇人的丈夫还有些担心,但张从正给患者查看过后说,你放心,没事,病人脉象和缓,让她自然醒来病就好了。患者醒来后,困扰她两年之久的失眠症就好了。这时丈夫才告诉他妻子,是张从正要故意让她生气,通过“怒胜思”这种方法来治疗她因过思而导致的失眠症。妇人这才连忙向张从正致谢,张从正也笑着说,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