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课标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883829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大课标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华东师大课标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华东师大课标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华东师大课标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大课标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适当的数据代表来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做出恰当的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2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信息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必然要求素材本身的真实性,以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3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4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作为数据处理过程的一部分,让学生体会数字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教材分析: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人们经常需要对大量而繁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判断与选择。数据是常见的信息表现形式,数据的“平均水平”是常用的评判标准。本章就引入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

2、个数据代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材力求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初步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对问题的评判能力。在教学中结合Z+Z教育平台初中代数的使用,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学重点、难点:1.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体会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教学方法:启发式与自主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一 )创设问题情景(多媒体演示)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员工 经理 副经理 职员A 职员B 职员C 职员D 职员E 职员F 杂工G月工资 6000 4000 1700 1300 1200 1100 1100 1

3、100 500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100元。一位应聘者心里在琢磨: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设计说明:通过有争议的现实情景,引起学生对“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学生讨论与交流请大家帮帮应聘者,共同分析一下该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设计说明:通过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三)教师启发与点拨经理、职员C、职员D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该公司的收入情况。1.月平均工资2000元,指所有员工工资的平均数是2000元。2.职员C的工资是12

4、00元,恰好居于所有员工工资的“正中间”(恰有4人的工资比他高,有4人的工资比他低),1200元是所有员工工资的中位数。3.9个员工中有3个人的工资为1100元,出现的次数最多,1100元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四)创设问题情景议一议(多媒体演示)1.为什么该公司所有员工工资的平均数比中位数高的多?2.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交流,请小组代表发言。其中各个学生的观点可以不同,而且也不应该相同,因此不可强求结论的一致性。这里没有正误之分,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自己思考与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使学生认知冲突得

5、到升华。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晰的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五)学以致用 (结合z+z教育平台初中代数计算出中位数与众数)做一做20002001赛季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身高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书上213页) 答案:中位数是1.97米;众数是1.85米,1.96米,1.98米,2.02米,点拨:中位数不一定在这组数据中;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但众数不一定只有一个。设计说明:学以致用,检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六)师生同析议一议结合具体情景,讨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那些特征?(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设计说明:通过合作探索,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具体

6、情景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评判。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判断能力。作业及实践活动1调查本班中学生所穿鞋的尺码,得到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2在某个交通路口进行一次调查,看看哪个时段的汽车流量(或行人流量)较大。你们是如何调查的?(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实际调查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求真精神)设计说明:设计了“长作业”和实践活动,以延伸课堂教学,让知识的学习与巩固贯穿于实践活动中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具体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的学习,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的揭示本节知识,使学生有一种成功的快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感到学生的参与性很强,乐于与同伴交流、探索知识。需要强调的是: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师不可一味的否定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千万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可强加给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