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文学活动案例《月牙》.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86586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文学活动案例《月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班文学活动案例《月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班文学活动案例《月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班文学活动案例《月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班文学活动案例《月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文学活动案例《月牙》.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文学活动案例月牙引言开展幼儿文学启蒙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陶冶幼儿情操,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让文学成为儿童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在教学时,我把让幼儿体验作品、感受作品放在第一位,本月我们班的主题是颜色,孩子们从主题活动中认识了常见的几种颜色,也对颜色有了空前的兴趣,新诗月牙中,月牙的金黄色是孩子最爱的颜色,从孩子的角度把月牙想象成鸭梨,引起了孩子的共鸣。活动目标1.能认真欣赏诗歌月牙,并能边做动作边朗诵诗歌。2.感受诗歌中把月牙比喻成鸭梨的生动感。3.体验欣赏诗歌的乐趣。从他们最感兴趣的点入手,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再逐步进行引导,在整个活动中,以“让孩子充分体验诗歌中独特的童趣”为主线贯穿始终,并

2、让孩子在欣赏诗歌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表情和动作朗诵诗歌,把他们的兴趣点进一步保持下去,并达到整个活动的高潮。聚焦一:在活动的开始,我出示了一个金黄色鸭梨的图片,孩子一下有了兴趣。“这是梨子!”“这是黄色的梨子!”我顺着说:“这个金黄色的鸭梨看上去很好吃的样子!猜猜是什么味道的?”全体孩子齐声说:“甜甜的!”“脆脆的!”“香香的!”我说:“真那么好吃么?我试试!”于是,我装着咬了一口,并巧妙地将鸭梨变成咬过后的弯弯的小半圆形。“啊,真的很好吃!咦,还剩下一半,我吃不下了,怎么办呢?“孩子们都争着说:”给我,给我!“我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你们这么多人,不够吃啊!这样吧,我把它挂起来!“说完,就把

3、剩下的一半“挂”在了早准备好的夜空图上,孩子们很惊喜地说:“啊,变成月亮去了!”我说:“你们觉得这月亮怎么样啊?”孙蒋奇说:“金黄的!”周昱诚说:“肯定是甜甜的!”解雨欣说:“是弯弯的!”我说:“弯弯的月亮还有一个名字,叫月牙!”感悟我用和诗歌内容相似的情境进行引入,幼儿不但能对诗歌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而且生动的情境和其中幼儿最易感兴趣的情节,一下子就激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从中感受到了月亮颜色的金黄和甜蜜温馨的画面,同时,也让幼儿理解了“金黄色、鸭梨、月牙”等相对陌生的词语。聚焦二在引入结束后,我让孩子安静地倾听诗歌,听到最后一句:“是哪个馋嘴娃娃,咬了一口,把剩下的一半挂在天上。”有的孩子很

4、开心地笑了!有的孩子还说:“我知道,是老师!”在接下来的欣赏诗歌时,有的孩子已经能跟着一起念了,特别是最后一句,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跟着很开心地念。感悟一开始的引入环节给幼儿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最后一句,是引入环节中幼儿最感兴趣的情节,这是能引起幼儿的共鸣。在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中,面对有吸引力的文学作品,幼儿有能力一边聆听一边慢慢地进入作品的情景,他们会用心体验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他们也能拥有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感受和对内容的选择与判断。聚焦三在活动的最后,我让孩子边做喜欢的动作边诵读,孩子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第一句:“你的颜色是那样金黄,”孩子们都指着天上,微笑着,好像真的看到了天上的月

5、牙;第二句:“象一个鸭梨又甜又香,”均怀带头用鼻子嗅了又嗅,又满足地点点头,连我也觉得闻到了鸭梨的香味;最后两句是孩子最爱表现的,有的用手指着我,好像在怪我把鸭梨吃了,有的到处找那个馋嘴娃娃,有的双手叉腰,很生气的样子还配合着相应的表情,孩子们肆意的表现让这个活动达到了高潮。感悟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是超越成人的想象的,要充分相信幼儿,给幼儿充分体验的实践和空间。整个活动我让幼儿直接和作品对话,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作品,使幼儿真正走进作品,领略作品的魅力,获得独特的体验。教师感言-幼儿园文学教育应该从幼儿的实际经验水平和幼儿的兴趣点出发,相信幼儿的艺术感受和直觉能力,尊重幼儿独特的内在体验和

6、感受。为幼儿体验作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在教师的引领下说出了作品的内涵”与“对作品的内涵有真切的体验”,前者对于幼儿来说是相对被动的、比较表面的“知道”,后者则是一种主动获得的、内化于心的“悟到”,可以对幼儿产生更为深远长久的影响。孩子们有一百种感受、一百种学习方式、一百种表达方式,文学活动的开展应充分尊重幼儿的这一百种语言“,不必把文学活动定位为“纯语言活动”。语言符号只是幼儿多种表达方式的一种,对于幼儿而言,一篇文学作品可以听,可以谈,可以想,可以画,可以唱,也可以表演当教师以一种尊重幼儿、吸引幼儿的方式开展活动时,幼儿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便不再是单调的“读一遍故事”,也不再是只依赖于教师千方百计的“挖掘”,而成了一种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尊重幼儿不仅不否认教师对幼儿的激发和引导作用,而且更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情景和环境支持,巧妙地推动和提升幼儿的发展。让幼儿的体验、感受在先,教师的推动、提升在后。当我们以尊重幼儿的方式开展幼儿园文学活动时,他们将获得多方面的收获,孩子们棋乐融融,教师也乐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