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少教多学学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863859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少教多学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上少教多学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上少教多学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上少教多学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上少教多学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上少教多学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少教多学学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少教多学”六环节课堂任务教学单 年级七年级题目重要的一跳设计人 科别思想品德册数上册第一课课 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到初中生活将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感受,有许多新问题、新困难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能力目标:培养适应新的初中生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站在新的高度去分析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和要求。二、教学重难点:培养适应新的初中生活的能力。 三、任务导学:任务一:我们站在了新的人生起点。这个“新”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任务二:这些事物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任务三: 在新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哪些新问题、新困难?任务四:怎样解决新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

2、?任务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我们应该怎样做?任务六:如何做学习的管理者?四、导学预设1、独立自学新环境、新生活、新鲜事,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小学阶段从来没有过的新感觉、新体验。升人中学后,置身于那么多新老师和新同学之中,感到既新奇又愉快;中学的课程明显与小学不同,学习科目增多了,难度也增大了。面对这些变化,我们为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到兴奋,同时也感到有巨大的压力。新的学习生活要求我们有更强的自立能力和自制能力,面对这些新的要求,我们要学会适应,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周围的一切,而是要尽快地熟悉周围的一切,消除陌生感。2、小组互学 “体验”不一样的感觉:此活动旨在让我们从日常的观

3、察和体验中感受中学生和小学生身份上的不同,了解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差异,努力使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3、交流群学成为中学生后,你觉得你周围的人对你的看法和要求有什么变化吗?此活动旨在要求我们通过比较邻居、父母和自己心目中对中小学生的不同看法,初步了解中学新生活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理解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体验中学生这一新角色的内涵,从而进一步完成角色定位。4、点拨助学 中学的课程明显与小学不同。学习科目增多,难度也增大了。初中学习生活要求我们有更强的自立能力和自制能力。五、测评训练:1.走进新的校园,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见到新的老师和同学,同学们的心中都会有一种新

4、的期待、憧憬和困惑。下列属于不正常心理表现的是( ) A.感觉一切都是新的,既激动又兴奋 B担心跟新同学、新老师相处不好 C面对新环境、新生活,用不着认真对待,顺其自然即可 D学习科目增多,感到有压力2. 初中阶段之所以是人生的重要一跳,是因为( ) A这个阶段我们长高了 B这个阶段为我们实现人生梦想奠定基础 C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学会应付繁重的学业 D.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逐步走向社会3. 随着中学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习内容难度的加深,有些学生做这门作业想那门功课,结果哪个科目都没有学好。要想合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 ) A.学会自主学习 B提高学习效率 C科学安排时间 D延长学习时间4.

5、当我穿上崭新的校服,迈进中学的大门时,我就成为一名初中生了。初中生活让我感到既兴奋又新奇,与我六年的小学生活相比,这里的变化可真是太大了 (1)请结合自身的感受,说一说进入中学后,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2)你目前能适应全新的中学生活吗?如果不能,说说你的困惑表现在哪些方面。六、教后反思 “少教多学”六环节课堂任务教学单 年级七年级题目我们是一个群体 设计人 科别思想品德册数上册第一课课 时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教育状况,知道我国目前还未完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了解不同地区学习条件的差异。能力目标:培养我们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同龄人的受教育状况;

6、懂得我们今天的学习条件来之不易,要十分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二、学习重、难点培养适应新的初中生活的能力。三、任务导学:任务一:初中生学习条件上的明显差异有哪些?任务二: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 任务三: 珍惜学习机会,热爱生活。 任务四:什么是受教育权?我国保护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是什么?任务五:如何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四、导学预设1、独立自学我们既要看到我国的义务教育取得的巨大成绩,又要认识到当前还存在大量失学儿童的客观事实。2、小组互学 在我们这个还不发达的国家,有一些儿童仅仅上过几天学,有些甚至根本没有上过学,我们应该关注他们,在物质上帮助、精神上关爱他们,用爱心撑起贫困失学儿童头上的那片蓝天。3

7、、交流群学你能用图示的方法将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占受教育人口的比例表示出来吗?此活动旨在通过图示展示我国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占受教育人口的比例,让我们了解我国人口受教育情况不理想,受教育水平偏低这样一个事实,知道自己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国家的教育现状。4、点拨助学 在你生活的地区,有没有小学毕业后上不了初中的同学?有没有上了初中又中途退学的同学?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此活动旨在让我们关注同属于我们这个群体中的同龄人的受教育情况。由于生活的地区不同,上述问题答案可能不一致,有的属于个别情况,有的地区上述问题又显得很集中、很突出。五、测评训练:见导学单六、教后反思 “

8、少教多学”六环节课堂任务教学单 年级七年级题目谁都不能剥夺我们的受教育权设计人 科别思想品德册数上册第一课课 时3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我们享有同样的受教育权;知道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了解教育不公平及侵权的表现、危害;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能力目标:通过互动交流学习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提高我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要懂得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二、导学任务:任务一:你身边有哪些侵犯受教育权的现象? 任务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中途退学的原因 解决办法学生厌学,学习成绩差 家庭经济困

9、难 家长观念陈旧,强制孩子退学 任务三: 假如辍学的朱道美来到法律服务中心向你咨询,你将怎样帮助她? 四、导学预设1、独立自学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公民自身的发展需要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国家要发展需要公民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公民对国家要求的结果,是国家赋予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而国家对公民要求的结果,是公民必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2、小组互学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无异于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所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关系到人的知识的积累,更关系到人的生存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剥夺了人的受教育权,无异于剥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3、交流群学上不上学是个人的私事。这种

10、观点是错误的。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点拨助学 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1)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2)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非诉讼手段和诉讼手段。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包括: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诉讼俗称打官司,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五、测评训练:见

11、导学单六、教后反思 1列宁说:“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内,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社会的。”这句话说明了( ) A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B要实现现代化和推进民主化进程,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C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D公民只有接受教育,才能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2福建省晋江市委、市政府从2012年春季实行公办高中免学费举措。市委、市政府的这一举措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的( ) A受教育权利 B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C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D财产所有权3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对成绩差的学生说:“我无权不让你上学,但我有权不让你上课。”对此,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老师无权开除

12、学生学籍,但有权不让学生进课堂听课 B老师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C九年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教育 D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4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每年还拨出大量资金,兴办学校,提供教学设施,培训教师。这一系列措施体现了( ) A.国家从各个方面保障我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C九年义务教育是普及性的教育 D任何人和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适龄儿童及少年入学 5受教育者最主要最基本的义务是( ) A遵纪守法 B养成良好的德行 C爱护公共财物 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6.初一学生小杨不认真学习,经常旷课、逃学。老师批评他,他却说:“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学就不上学,别人管不着。”小杨的言行( )没有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没有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认为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A B C D7. 对右边漫画理解有误的是( ) A作为儿子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B爸爸没有认识到公民受教育权的重要性 C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侵犯了其受教育权 D爸爸的话符合社会实际,无可厚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