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1.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86334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骚(节选)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离骚(节选)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离骚(节选)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离骚(节选)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离骚(节选)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骚(节选)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节选)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骚教学设计杭州学军中学 吴慧慧【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以诗歌导入,以诗歌收束,总体呈现圆型结构。以问题探究为导向,以诗人情感为主线,贯穿诗人形象、“香草美人”意象传统、楚辞文体等内容,通过问题探究、改编对比等方式,不断强化诗歌朗读,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离骚(节选)选自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的“风骚比兴”板块。该专题安排了氓、离骚(节选)、蜀道难、登高,以及四首宋词,也即是按照作品产生时代编排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的经典代表作品。离骚(节选)作为楚辞的代表作品,其中凸显了屈原作为一位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爱国诗人的抒情形象,其文体特点和“香草美人”意象传统对后世文学

2、影响深远。(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离骚的文体和“香草美人”意象系统知之甚少。对于屈原的人物形象的了解也还停留在“爱国诗人”的浅层次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离骚作品特色,了解“香草美人”和楚辞方法目标:学会立足文本,深层剖析人物形象情感目标:尝试理解屈原的情感,并思索不同的人生抉择【教学重点】(1)立足文本,剖析人物形象特点,深入理解诗人情感(2)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离骚作品特色【教学难点】诗人更深层次的情感内蕴和“香草美人”意象传统【教学方式】本课设计以问题探究为导向,以诗人情感为主线,贯穿诗人形象、“香草美人”意象传统、楚辞文体等内容,通过问题探究、改编对比、课后思考等方式,不断

3、强化诗歌朗读,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教学准备】(1)学情调查A.课前布置预习任务,疏通字词、诗意B.课前要求学生针对本诗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以备课上设置问题之用。(2)教学素材搜集李白笑歌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翼骚序、经序、赞序等其他相关的素材。一、导入【设计意图:诗歌导入,引起学生思考】PPT展示:笑歌行 李白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笑矣乎,笑矣乎二、 解题问题:诗题为“离骚”,试着猜猜看“离骚”是什么意思?PPT

4、明确:离骚者,犹离忧也。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班固赞序三、文本探究问题一:“离骚”是遭遇忧愁的意思。在这篇节选的诗歌里,诗人遭遇了什么忧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读文本,领会表层情感】【初读】 朗读诗歌并思考【提示】注意个别字的读音和诗歌的节奏边读,边读把诗歌中相关的诗句划出来。PPT明确:【结合板书展现】恐年岁之不吾与时光流逝、时不我待恐美人之迟暮 君主昏聩、国势衰微问题二:诗人为何如此忧愁?1.【简介屈原政治遭遇】PPT展示: 外在遭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诗人为何如此忧愁”还有没有内

5、在的深层次的原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读文本,探究深层情感】PPT展示:内在原因?【提示】:我们先来一起读诗歌的前半部分(开头到又重之以修能),能不能从中找到诗人为何如此忧愁的原因?A.修改诗歌句式,请学生齐读修改版的四言诗,请学生对比四言诗和原诗的差别。【设计意图:分析楚辞文体特点,突出屈原形象特点】PPT展示:帝之苗裔,朕考伯庸。摄提孟陬,庚寅吾降。皇览初度,锡余嘉名:名余曰平,字余曰原。既有内美,重之修能。【自由讨论2分钟后,请学生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结合板书展现】明确:(1)句式灵活、语气词“兮”兮的作用:语气词,延长声调、感慨咏叹,情感的表达需要(2)删去的重点词

6、:高阳:楚开国君主的远祖 皇:大、美,出身高贵【楚王同宗、出身高贵对自己高贵出身的自豪】贞:正当,惟:只, 出生的奇特不凡 【生辰奇特、天赋使命对于宗国担当的自觉】揆:思量, 肇:开始,父亲的喜爱与取名的慎重正则、灵均:公正而有法则,美好而平坦。解释名字的内涵和父亲的对自己的殷切期望【气度非凡、肩负厚望对于宗国担当的自觉】纷:众多,可见其内美之多 又:可见美好才能之多【才能众多,内外兼修对先天禀赋的自信】总结:所以我们会发现,虽然改编后的诗句句式更加整饬、简洁,但离骚的这种灵活的句式可以包含更多的内容,加上随处可见的语气词“兮”也可以表达更丰富的情感,也可以更加全面地塑造诗人形象。B.“纷吾既

7、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诗人不但有上述众多内在的美质,诗人还有很多“修能”,下面的诗歌是怎么写作者的美好才能的?【设计意图:承上启下,并引出“香草美人”意象系统和楚辞特点】PPT展示:“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1)小问题:诗人作为一个男子,把花草披戴在自己身上,是不是有点奇怪?那我们结合注释看一下,佩戴和采摘的这些花草,江离与辟芷、秋兰,包括后面提到的木兰、宿莽,都有怎样特点?明确:芳香、独立、高洁、去除恶臭、坚韧(2)小问题:把这样品质的花草披在身上的作用是什么?用这些具有高洁品质的香草作比,更可见诗人自身品质的高洁独立、坚韧恒久PPT展示: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

8、列传明确:花草象征诗人美好的品质,是诗人内在品质的外化,在离骚全文中“香草美人”随处可见。PPT展示: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王逸经序明确:离骚“香草美人”意象,开启了后世复杂而巧妙的比喻象征系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提到的“江离与辟芷”等又多是楚地花草,我们再看“扈”、“搴”、“阰”都是楚地方言,再加上灵活的句式和语气词“兮”,我们可以发现这篇诗歌充满楚地的特色,所以后人便把这种具有楚国特色的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歌称为“楚辞”。请学生朗读宋代黄伯思的概括。【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楚辞的理解】PPT展示:“书楚语,作楚声,纪楚

9、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黄伯思翼骚序C.作为一名楚国贵族,屈原充分吸收楚国文化特色,通过楚辞的形式创作了数量繁多的楚辞作品,抒发了他炽热的情感,对自身的自豪、自觉、自信、自重,也书写着他深深的忧愁。问题二:那我们就此再回到前面提到的问题:“诗人为何如此忧愁”的内在原因?【设计意图:解决问题,总结屈原人格特征】明确:屈原对自己高贵出身的自豪,对于宗国担当的自觉,对先天禀赋的自信,对高洁品质的自重,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而一般对自我价值充分肯定的人,他们更加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时,也他们更担忧时间流逝,更加担忧不被重用,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能实现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这应

10、该就是屈原忧愁的更深层次的原因。PPT展示:【结合板书展现】强烈的自我意识理想与现实冲突总结:由此,我们通过分析屈原的形象特点,更深层次低了解到屈原忧愁的内在原因。同时,也简单了解了“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和楚辞这种文体。问题三:而面对如此忧愁,诗人做什么怎样的选择?【设计意图:加深对诗人形象的理解】PPT展示:恐年岁之不吾与时光流逝、时不我待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恐美人之迟暮 君主昏聩、国势衰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1.明确:把握时光 奋发自励 修明法度 甘为先驱【结合板书展现】总结:面对如此忧愁,诗人没有气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为,相信自我的力量,

11、于是更加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更加热切地呼唤君主跟随自己来修明法度,任用贤才。其实,这种执着也是基于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充分肯定。2.正如大家所熟知屈原的那句:PPT展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屈原执着坚守自己的理想,还曾说过:PPT展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再读】我们了解了屈原的自我、忧愁和执着之后,我们再一次富有情感地朗读诗歌,试着体会屈原的情感。【三读】请大家接下来在这首屈原问渡的乐曲之中,再一次朗读诗歌,尽最大可能地读出诗人的忧愁,更要读出诗人的自我和执着。【配乐古琴曲屈原问渡】【设计意图:以音乐为导引,引导学生熟读诗歌、读出情感】四、 课后思考作业【设

12、计意图:照应课初导入,加深学生对于屈原人生选择的理解,鼓励学生开放式思考】我们知道,这样一位出身高贵、饱含忧愁却又自信执着的诗人依然没有被楚王重用,最终选择了赴身汨罗江,用最决绝的方式彰显了他的高洁和不屈,使得千年后我们至今依然为之唏嘘不已。这是屈原对自己人生做出的抉择。再次回到课前的导入诗歌笑歌行:PPT展示:李白笑歌行全诗识时务者为俊杰 与世推移、随遇而安 众人皆醉我独醒问题四:张仪、渔父、屈原,三种不一样的人生选择,造就了三种不一样的人生。大家更加认同哪种人生选择?总结:或许是性格决定命运,或许是眼界决定境界,但是,无论哪种选择都没有对错之分,而屈原选择如此决绝的方式向世界宣告自己的态度

13、,告诉我们的是忠贞,是无畏,是执着,更是对自我的不懈坚守!五、教学反思课后思索良久,觉得本课还有很多尚待完善之处。回看视频后,自身感觉较明显的是以下两处:一、总体结构上还算是完整,以笑歌行为始末,但是细节问题设置太多,课堂显得不够从容,教态也相对拘谨。二、学生参与度虽然较高,也能提出对文本的质疑,但在更多的问题上,学生参与的深度不够。设计有余,生成不足,应该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更多参与课堂,深入探究文本。希望今后自己精深钻研,更希望可以得到专家老师的指点。“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致敬屈子!致敬语文!甘为先驱自信自重坚韧恒久修明法度奋发自励时不我待国势衰微高洁独立内外兼修肩负期望天赋使命出身高贵六、板书设计自觉自豪执着自我忧愁离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