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论耦合与对称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858484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论耦合与对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论耦合与对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论耦合与对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论耦合与对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论耦合与对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论耦合与对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论耦合与对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论耦合与对称我们讨论了时间与空间的生成过程,认为时空是与物质同时形成的,时空也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现在我们要把物质世界的内容加以提升,把它与人类社会的事物运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物质运动和事物运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对它们的研究也必然会出现两种道路,然而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它们的生成模式完全是一样的,只不过人们的研究是各取其用而已,那么事物的运动又具有着什么样的内禀特性呢 ?中国古代的哲人历来都主张,世上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的,我们认为,解决从无到有的关键,其实就是一个阴阳的耦合问题。所谓阴阳耦合,就是物质内在的结构体系与外在的物质粒子的结合,或者说,它是万事万物的内禀性与具体的物质实

2、在的结合,这就是一切客观存在所表现出来的性和质的两重性。人们常说的 性质 这个概念,其实是由两个东西组成:性是由真空中的能量组合而形成,它决定了物质结构内在的连接方式,不同的物质就有不同的结构组合特性,当某种结构连接形式确定,它就是固定不变的。比如宇宙中的 100 多种元素结构就是这样。质则是由某种结构所形成的有限的物质粒子的聚集。因为结构都是由数来规定的,物质粒子的聚集部位、方向等都在一定的数中,当数完成了,该结构的物质聚集也就完成了,这就保证了一个物体所特有的形状,性质等等内容。比如,一个元素的物质量只能有这么多,再多一点它就不是这个元素了。中国古人认为,世间万物无阴则无阳,有阳则必有阴,

3、阴阳体现了万事万物的两重性。事物必先阴而后阳,有了阳又会产生阴的运转,阴的运转又促成了阳的变化,这就是阴阳互根而又相互转化的宇宙万物的生成机制。性和质是可以相互结合和迭加的。比如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产生化合,就会形成两种性质的组合与共存等等。物质的属性都是多重性质的混合而成,人类社会的事物属性就更是多彩缤纷了。于是,人们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就走上了两条道路:第一、就是科学发展的道路,它研究的是一切物质运动的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和关系发展的规律,这就是科学的定理,定律公式等等内容。第二、就是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化发展的道路,它反映的是一切意识运动的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和关系发展的规律,这就是一切事物

4、运动的逻辑。这两条道路是相互对立,但永远又是并存的,人们可能不会想到,它正是整个宇宙运动的一种阴阳耦合形式,只不过这个耦合,是被人的思维进行了高度提炼和扩展的思想意识促成的耦合,它已经完全脱离了物质运动的本身内容,而变成了纯粹的文化或者事物的运动形式。物质和意识在微观而分,而在宏观又被人类变成了高度综合的统一体。这也反映了宇宙分分合合的整体规律。物质和意识的耦合现象,集中统一在了人类文化的思想概念,观念和理念之中,这些东西虽然看上去是出自于人的思想意识,但它们的真正来源却是出自于微观世界的,它来源于物质结构内在的属性运动。所谓属性运动,就是在出现某个物质存在之前,就已形成的一个结构组合体系,这

5、个体系决定了该存在的形态,结构组合方式,性质,规律,发展方向等等内容,它是一种纯粹的自然意识的运动。它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才产生了人们对一个真实存在的理解或认识,从而使人形成了一个被观念,理念等高度凝聚的意识结构。人们对一切规律逻辑的理解和认识,正是这种由物质的属性运动组织起来的自然意识与人的内在意识结构形成了耦合的结果。因此,所谓事物运动,也就是物质与意识的耦合运动。科学上的规律,逻辑等等,都是人的意识结构与自然意识的耦合,而人类社会的事物运动,则是运动主客体的人为意识的耦合。这两种意识形态,便构成了事物运动阴阳耦合的本质内容。我们要研究阴阳耦合行为,就必然要脱离纯粹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走上精神

6、和意识的发展道路。阴阳耦合运动,是有着它特定的运行轨迹的,这个轨迹来源于 0 空间的河图洛书电子数的排列组合和变化内容,并在具体的物质空间形成虚实的转换,使原有的物质属性又增加了新的内容,这就是一个具体事件的发生。由于它是一种事物内在的禀性运动,或者能量运动形式,故它是无形的,也是最让人不可思议的。那么,阴阳耦合运动是一条什么样的轨迹呢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图。这个图是怎么来的呢?前面我们说到,当物质宇宙产生而形成了一个阴阳各半的S 形太极图模样,这是整个宇宙空间弯曲的固定形态。然而,现在的宇宙究竟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它形成的这道 S 型的分界曲线,却可以存在于任何时空中。我们可以把宇宙的

7、形态缩小到一个可以研究的范围,比如,在现代天文学上通常所使用的 天球 概念。所谓天球就是以地球为中心,所能观察到的外空星际系统围绕地球运转的空间视界范围。在中国古天文学中,这个范围就是日月五星、北斗七星、二十八宿等等星球运转的空间视界范围。我们设想站在这个空间视界范围之外,来看它们的运动。太极大球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天球领域,这个天球是可以转动的,或者说是某一个观察者在围绕着天球进行反时针运动。观察者在正面看到的一条S 形阴阳曲线,正好与宇宙的S 形曲线相合。当它沿着天球转到了不同的角度,它所看到的曲线也在随着它转到了不同的位置,当观察者转了180 度,正好转到天球的背面,虽然它看到的S 型曲线

8、是完全不变的,但它正面所看到的与反面所看到的却形成了两种状态,即两条曲线正好是一正一反,并且形成子午对称和卯酉对称。子、午、卯、酉便形成了4 个阴阳交合点。随着观察者的不断运动,其阴阳的交合点无论怎么移动,但总是对称的。观察者在宇宙中的任何一点所看到的情况都是这样,其阴阳的对称关系是永远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旋转对称法则。我们把天球的正面起点设为子,反面的终点设为午,从子到午正好就是180 度,形成了 S 型曲线的正反对称相见图样( 见 对称耦合轨迹图 ) 。为什么要形成对称相见呢 ?这就是阴阳耦合运动的关键了。因为一切事物都必须具有正反和阴阳的两重性。宇宙的合成是两重的,只有正反相合,才能形成

9、一个完整的闭合形态,这就是一个 10 数的周期性概念。形成了闭合就叫做圆通,圆通才能形成太极的能量周转。不能周转的事物就是不完备和不稳定的或者根本就不能形成,不稳定就会产生不断的变化而最终使之园满。所以,凡是一个稳定的存在,都必须是阴阳旋转对称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子午为 9,卯酉为 6,说明正反对称的交合点就是 9 和 6,形成了 9、 6 空间的相互连接。如果以地球为中心,地球在辰、戌之位,那么,子、午、卯、酉便构成了地球上的北、南、东、西4 个正方向,在地球上便可以通过这 4 个点来判断天球上所有星体的运行方位了。在中国人眼里, 天 地 人 事 的概念,也是来源于这个正反的对称曲线。我

10、们来看古人是怎么说的:慎子云: 天形如弹丸,其势斜倚 。尚书考灵耀云: 天如弹丸,围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尸子云: 天左舒而起于牵牛,地右动而起于毕,昴 。尚书考灵耀 •;郭注云: 牵牛斗者,日月五星之所终始也 天为什么是 斜 的呢 ?按照人们的观察知识,从地球往上看,天上所有的星体都是围绕着北极星在运转的。然而,北极星并不在我们正头顶上,而是向北偏斜了一个角度。因此,我们在地球上所看到的天的 中心 ,仿佛是向北偏斜的。天就像是一个弹丸的球体,我们地球就是包裹在这个球体之中的。如果假定一个观察者是站在弹丸之外来观察这个球体,又是个什么样子呢 ?我们用一个图来表示。见天球图。注意

11、,这个图不是按照现代天文学所画出的一般天球图,而是按照太极的时空运转轨迹所做出的天地与事物运动的相合图。现代的天球图是南在下,北在上,这是设想了一个观察者站在地球上面朝北来观察天体的运动,而我们所说的天球图都是北在下,南在上。两个图正好是东西南北相颠倒的,而后者符合了地球上的时空和能量运行规律。该图是假设了一个观察者站在了北极之上来看天球的相合运转的。于是天球的中心就变成了北极,而将北极和地球重合为一点,这就形成了天地的两个大圆的上下迭加关系,从而将天道与地道的运转统一到了一个中心的系统之中。天地两个大圆相交于辰戌,辰就可以看成是北极,叫做 天元 ;戌可以看成是地球,叫做 地元 。所谓元者,中

12、心起点也。天地不断的运转,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周而复始地螺旋散开运动,天地的两个中心,形成了两条螺旋散开的 S 形曲线,于是,天地的聚散运动,就变成了这两条一正一反的 S 形曲线的不断开合运动。曲线的开合,也就代表了不同时空的连接,时空的连接点也就代表了一件事物的发生,其内容便体现在具体的干支组合之中。既然天体都是围绕北极运转的,我们将北极与地球相重合为一个点,而确定为整个天球的中心,于是天上的星体围绕北极的运转,也就变成了围绕地球的运转。北极原本是地球轴心所指 , 它是偏斜的,故引地球轴心线相交于天球大园,叫做天球极,其位置大约就在丑、未线上。由于地球也在中心之位,故以地球的垂线即子午线方

13、向确定为地球极。天球极与地球极是不重合的,它们相错 23.5 度,这就是人们所看到的天是斜的。垂直于天球极轴线的平面大园叫做赤道,其位置大约在辰戌线上;垂直于地球极轴线的平面大园叫做黄道,它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也是地球的地平线大园,其位置就在卯酉线上。黄道和赤道的交角也是 23.5 度。于是,天球和地球就存在了两个大园。地球大园是以子,午、卯、酉四个正方向确定的正向大园;天球大园则是以丑、未、辰、戌确定的斜向大园。虽然不重合,但它们却相交于太极的中心,于是该中心就叫做 中宫 ,它是天地相汇之处。古人对于地的认识,它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形态,这个形态就是宇宙形成的阴阳各半的太极图模样,其 S 曲

14、线是从亥到已的一个阴阳螺旋耦合线,太极图外圈大园的干支分布与方位界定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把地球缩小到一个点,而略去了地球自身的形状,大小等等内容,这就把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一个观察者都变成了宇宙的中心,整个天球也就像是围绕着这个观察者在运转。地的形态是以地球的垂线为子午纵向,卯酉为横向地平。于是形成了子午对称,卯酉对称,以及斜向上的寅申,巳亥,辰戌,丑未的旋转对称。以子午为界,左边为阳,右边为阴;以卯酉为界,上边为阳,下边为阴,这是相对地球大园的上下,左右的旋转对称概念。以地支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以丑、卯、未、酉、亥为阴,这是相对于天球和地球两个大园的正反旋转对称相见的概念。古人对天的认识,

15、就是相对于地球大园固定模式上的不断运转内容。天的运转,使地的干支系统出现了千变万化的格局。地与天是相错位的,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天地的相交或相合,就叫做事物耦合。为什么天地的交合就代表了一件事物的形成呢 ?因为在古人看来,地的的概念,就代表了具体物质的客观存在,这个存在是通过 形质 的内容表现出来,天的概念则代表了能量运转形式,它通过禀性和关系的内容表现出来,而只有天地的相合运动,才能代表一个完整的事物形态的存在。天地的相合,就反映了一个事物形态的形成;天地的分离,就代表了一个事物形态的离散。于是,由天地的运动,便形成了天道 地道 人道和事物之道 的4 个分支运转,但到最后又完整相合的事物运转途径。那么,天地是如何形成运转的呢 ?前面我们谈到,天地的门户在巳亥,因为它是太极大园上的阴阳分界点。上为天,下为地,故巳为天门,亥为地户,天地的运动便从这里出入。过去的书把亥叫做天门,巳叫做地户,这是相对于它们的运动而来的。亥为地,从地通向中心,就叫 登天门 或 入天门 ,它代表一个事物的 地道 的发起。巳为天,从天而通向中心,则与地相会,叫做 入地户 ,它代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