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九寨沟之经验_促沧源旅游发展[1].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856106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借九寨沟之经验_促沧源旅游发展[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借九寨沟之经验_促沧源旅游发展[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借九寨沟之经验_促沧源旅游发展[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借九寨沟之经验_促沧源旅游发展[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借九寨沟之经验_促沧源旅游发展[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借九寨沟之经验_促沧源旅游发展[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九寨沟之经验_促沧源旅游发展[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借九寨沟之经验 促沧源旅游发展中共沧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何强宇 “十二五”以来,随着国家建设云南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和云南实施 “民族文化强省”、“旅游二次创业”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为云南上下加快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前所为有的条件。沧源县作为全国的佤文化荟萃之地、云南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前沿窗口之一,处在了加快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区。但是, 以旅游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沧源县还缺乏九寨沟景区的发展经验。因此,借其经验,既是沧源县贯彻落实国家和云南省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沧源县抓住机遇,加快地方发展的有力之举。 一、九寨沟之经验(一)保护型开发,突出保护。“树立保护第一的思想”。九寨沟环境及

2、景观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的,是世界人民的珍贵的自然遗产。景区管理单位的首要任务就是继承、保护好这一环境,使之世代永续利用。保护与开发从来就是一对矛盾。如果处理得好,将会“双赢”。保护与开发也有一个临界点,九寨人把握住了这个临界点的三个标准。一是保护好生物多样性;二是保护好文化多样性;三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上三个标准为前提的开发是科学的开发,而科学的开发又表现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二)人性化管理,促进保护。“九寨沟最终成为全球顶级生态旅游品牌,得益于出色的管理。保护是建设的核心,建设是管理的前提,管理是品牌的保证”。这已成为九寨人的共识。九寨沟

3、管理局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出发,转变管理体制,强化队伍建设。管理机构职责明确,在按岗设人的同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聘任中层干部,实施富有激励性的目标责任管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才竞争环境。(三)规范性建设,强化保护。九寨人认为:“旅游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只有以保护为基础、以服务为内容、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开发与建设,方能最终获得开发与保护的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正是基于保护的理念,九寨人在硬件建设中,较好地考虑并适应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和生态旅游的要求,力求保持景观景点的自然形态和天然野趣。二、九寨沟之启示(一)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能够深入推进结构调整

4、、培育发展后续支柱产业。旅游资源是可重复利用的资源,旅游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发展旅游产业能够促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整体开发,促进沧源后发优势产业的形成。沧源旅游资源颇具地方特色,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条件。在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和“提高”的新阶段,充分发挥全县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努力把旅游产业及其相关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使其成为沧源主要的后续支柱产业。(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能够促进就业再就业、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旅游产业关联作用强,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门槛低、包容性强,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有需求。同等资本投入旅游产业可创造出

5、高于第一、二产业数倍的就业机遇;旅游产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就能带动增长5个就业岗位。特别是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广大人民对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强,旅游产业促进就业的领域将更加广阔。当前,沧源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劳动力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不仅能带动全县经济发展,而且能拓宽更大的就业空间,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三)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能够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沧源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解决好贫困地区人口的脱贫问题,是摆在全县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能够刺激带动地方产品、旅游商品开发,能够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链

6、。同时,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还可拉动贫困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这些地区搭起新的发展平台,带动和促进贫困地区振兴发展。(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能够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旅游产业,既是朝阳产业,又是动力产业;既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又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中枢联动地位,能够带动第一产业、联动第二产业、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发展旅游产业能够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融,是沧源同外界加强信息交流的大平台。发展旅游产业,能够把沧源独特的文化底蕴挖掘出来,激活各种生产要素。(五)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能够扩大对外开放。旅游产业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良好的旅游环境就是良好的开放环境。旅游产业

7、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对外开放中具有先导性。沧源是一个边疆民族地区,缺乏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但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强化开放意识,营造开放氛围,就可以向世界展示沧源的优势与特色。随着入境游客的逐渐增多,一些外商可以通过旅游这个窗口,了解认识沧源,增强投资信心,踊跃来沧源投资创业。三、沧源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一)发展现状党的十七大以来,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沧源县委、政府立足于全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审时度势的提出了“文化名县、旅游富县”发展战略,确立了文化旅游相结合,以文化赋予旅游新内涵,充分发挥沧源民族文化、生态村落、自然风光、气候、区位等资源优势,打造一个文

8、化旅游品牌(即:世外沧源、世界佤乡),强化三项措施(即:加大机制体制创新力度、搞好开发建设和规划管理、培育拓展文化市场),突出四大主题(即:民族文化风情节庆游、自然生态体验游、秘境奇观探险游、边境异国风情游),力争用5至8年的时间,培育出一批特色鲜明、佤文化气息浓郁、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旅游精品的总体思路。通过不断提升打造“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品牌,目前,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正处于厚积薄发的态势。全县共有国内旅行社1家,旅游开发公司2家,旅游商品开发公司1家,旅游汽车公司1家,歌舞演出公司1家,文化人才培训公司1家;有星级酒店4家;非星级宾馆酒店53家;有文化娱乐经营单位200多家。

9、“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94.18万人次,同比增长220.9%,实现旅游总收入75170.98万元,同比增长196.43%,旅游产业已成为全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二)存在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是沧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投融资体制和政策性扶持因素制约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社会各界参与投资的很少,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扩大文化市场所需求的资本扩张能力不相适应。鼓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不到位、不配套,影响着社会投资者办文化的积极性。2、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由于地理、经济等因素,造成沧源连接市内外的公路等级不高,主要景区之间的公路环线不够完善,景区景点基础设施较

10、差等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文化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全县仍有许多发展潜力巨大的文化旅游资源因资金、交通等条件的制约尚处在待开发状态。3、思想观念滞后。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观念影响,个别干部甚至领导干部是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对文化、对旅游的观念上,没有树立文化旅游产业意识,导致工作不力,办法不多,责任意识不强。4、文化旅游产业创新不足。沧源文化旅游开发与经营粗放,佤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深层次的挖掘、开发和利用。一是文化旅游品牌的创新不足,导致景区景点知名度较低,文化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文化旅游开发还缺乏新创意;二是对现代文化旅

11、游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甚少,忽视了旅游者的真正需求,当前,沧源文化旅游业往往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观光旅游方面,缺乏超前意识,对现代度假旅游没有形成总体规划。(三)对策及措施以“学九寨沟成功经验、建优美生态环境、促旅游产业发展”为工作目标,科学定位、合理布局,切实做好沧源“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重点以沧源原生态资源和佤文化为依托,抓住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和临沧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沧源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试验区和“桥头堡”前沿窗口建设的机遇,以打造“世外沧源世界佤乡”旅游品牌为重点,融入大理、丽江、版纳的循环旅游圈,打造独具特色的沧源文化旅游区。1、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1)确立旅游产业的产业地

12、位。应从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旅游产业发展意识,对此,第一,要充分认识旅游产业在21世纪沧源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二,全面认识旅游产业在沧源国民经济中的关联带动作用。第三,从产业结构调整高度认识旅游产业的先导作用。第四,全面认识旅游产业在促进沧源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提供就业等方面的独特作用。(2)启动旅游品牌培育工程。为实现沧源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所部署的任务,达到旅游发展三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必须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抓住重点,突出特色,营造和培育旅游品牌,塑造沧源旅游多姿多彩的新景象。(3)制定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完善旅游政策保障体系,制定投资、财政、金融、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旅游产业的发展

13、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4)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制约沧源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是宣传促销力度不够,知名度有限。因此应增加经费,大力宣传沧源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和日益改善的旅游设施条件。2、形成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相结合。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度假旅游已成为现代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沧源在建设“一城三区一边一线”的同时,必须对现代度假旅游进行规划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以佤山文化旅游产品公司为主体,在其相应范围内建设佤艺村,内设富有佤文化内涵的民族文化园、星级宾馆,包括食、住、娱、乐、购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形成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为互补的文化旅游精品。3、多渠道筹措旅游开发资

14、金。(1)争取国家各种专项资金扶持。旅游产业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产业,应广泛争取各种专项资金的投入建设,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全社会大办旅游的态势。(2)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大力发展沧源旅游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机制。(3)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利用外资是经济发展中解决资金的一条途径,应充分利用国家对中西部倾斜的优惠政策、建设云南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和云南加大滇西南地区开发力度的有利条件,在引进资金、引进管理、引进营销网络等方面有所突破。(4)多形式筹集社会资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集体、个人收入的增加,形成了旅游开发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和制定优

15、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的筹集旅游开发资金。4、实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增加旅游开发的科技含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对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为此,第一,制定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确定旅游发展的总体框架和发展目标。第二,加快旅游行业管理的科学化手段的应用。第三,推进旅游行业经营管理的电脑化。第四,组建沧源旅游专家咨询(顾问)团,借助“外脑”为沧源旅游产业发展献计献策。(2)超前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第一,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强化服务意识。第二,注意对旅游行业在职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和知识回炉。第三,注重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渠道的人才。(3)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第一,要重视现有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制定相应保护措施。第二,对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应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第三,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对沧源的特色文化形态也要加以及时保护尽量使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脉络得以延续。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