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总结:培养如泉似绿茵学员岗位求奉献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852313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总结:培养如泉似绿茵学员岗位求奉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培训总结:培养如泉似绿茵学员岗位求奉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培训总结:培养如泉似绿茵学员岗位求奉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培训总结:培养如泉似绿茵学员岗位求奉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培训总结:培养如泉似绿茵学员岗位求奉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训总结:培养如泉似绿茵学员岗位求奉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总结:培养如泉似绿茵学员岗位求奉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训总结:培养如泉似绿茵学员岗位求奉献4 培训总结:培养如泉似绿茵学员岗位求奉献通过在人民银行 xx 培训学院为期十天时间的培训学习,学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培养,专家学者的悉心教导和培育,学员相互之间的用心的学习和交流,使我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增长了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新知识,开阔了工作视野,理清了工作思路,提升了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一、学院各位领导和老师精心为学员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10 名学员自五湖四海、大江南北,又分布在人民银行的各个工作岗位,情况各不相同、千差万别。就在我们踏上河南的土地, xx 培训中心接站人员的热情服务就将我们紧紧的收拢;走

2、入校园、 干净优美的使我们的心从紧张的工作中、繁忙的生活中走出,渐渐变得沉静,在开班典礼上,xx 培训中心各位领导和老师将我们凝聚,一个组织、一个团队的感觉开始形成,10 个学员组成的组织慢慢起步,并深深融入xx 培训学院。二、科学的程设计确保了较好的培训效果本次培训, xx 培训学院既为我们安排了团队意识与自我塑造、专业人才能力建设、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历史背景、国家公 1 职人员心理问题及其调适等综合知识培训, 又安排了新形势下反洗钱工作现状及发展、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金融研究、 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等心得业务、 新的热点问题培训, 使我们从综合到专业业务、

3、从基本到理论前沿知识有了更为清晰和明确的了解。 培训老师有自总行有关司局的专家型领导、又有上海、广东等地的专家教授, 聆听了自人民银行系统内和系统外不同角度、 不同层次的观点和看法, 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发展和未调整趋势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三、感想和收获一是不断强化自己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深刻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要求我们密切协作,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将个体和整体统一, 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能够产生真正的内心力。 团队协作

4、精神是组织化的一部分, 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 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 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化, 没有良好的工作心态和奉献精神, 就不会有团队协作精神。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强化团队意识, 提升协作能力,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做出新的成绩。 2 二是不断强化自己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我深深感到, 只有终身学习能使自己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才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 不断提高生活品质。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单位,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抓住机遇,跟上时代的步伐。

5、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不学习, 一个人就无法无法认识和适应社会;不学习, 人类就不可能有进步。 学习的作用又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还使人聪慧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全面发展。 我们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的方式和人生追求,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三是不断强化自己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经济生活越越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 这对未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 我必须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只有创新意识才能促成自己知识结构、 综合素质的变化, 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央行事业需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员工、有开拓精神的员工、有新思想和现代科学化素质的员工。 而创新能够极大地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使我们开创心得工作局面。四、建议 3 继续强化这种综合培养模式,培养综合型人才队伍。4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