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彬与留学教育.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85126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兰彬与留学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陈兰彬与留学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陈兰彬与留学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陈兰彬与留学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陈兰彬与留学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兰彬与留学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兰彬与留学教育.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兰彬与近代中国留学教育谢俊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 200062) 摘 要:1872年,陈兰彬作为留学肄业局正监督,远涉重洋,率带幼童赴美留学,并为幼童的成长付出了巨大的辛苦。陈兰彬不仅是近代中国留学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早期的教育家、而且是中国早期的外交家之一,他为中国人走向世界曾作过重要贡献。他无愧为一位大写的中国人。关键词:留学肄业局;幼童留美;中体西用 陈兰彬不仅是近代中国留学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早期的教育家,而且也是近代中国早期杰出的外交家之一,他为中国人走向世界曾作过重要贡献,是一位大写的中国人。本文就其与近代中国留学教育活动作一论述。近代中国留学教育事业是伴随洋务新政活动的兴起而

2、开始的。同治初年,以奕訢为首,包括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在内的一批具有经世之志的官僚,有鉴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他们从外国的坚船利炮看到/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0。开展了旨在/富国强兵0为目标的洋务新政活动。洋务新政需要大量懂得外国语言文字的人才,于是,洋务官僚在京师设立了同文馆,在上海、广州设立了广方言馆之类的外语学校,在江南机器制造局设立了译书处,聘人译述外国科技书籍。这些外语学校培养的人才,缓不济急还是其次,主要问题是不能真正掌握和了解外国科技知识。所译西文西书,专业名词类多/意译0,而所聘专业技师,/高下不等,所用机器,原委难明0。深知/(西方科技)苟非遍览久习,则本

3、源无由洞澈而曲折无以自明,远适肄业,集思广益,可以收远大之效也0。于是,决定派遣幼童赴西方各国学习。/我往彼就教,总求尽彼之长技而后已0。/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0。曾国藩在致李鸿章函中说:/幼童出洋留学,以二十年为期,以百名计之,若学成十之五六,分给总署及南北译馆、机器局应用,转相传习,亦可生生不息。0希望通过派遣留学生,直接到西方各国学习科技知识,来解决洋务新政所需的人才,进而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在当时西方列强中,洋务官僚比较倾向于美国。曾国藩就直言不讳地说:/以大西洋诸夷论之,英吉利狡

4、黠最甚,佛朗西次之,俄罗斯势力大于英、佛,尝与英夷争斗,为英所惮。米利坚人性质醇厚,其于中国素称恭顺。是米夷于中国时有效顺之诚,而于英、佛诸夷并非固结之党。01867年签订的5中美续增条约6(又称蒲安臣条约)第七条规定,嗣后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各种文艺,须照相待最惠国人民一体优待;又,美国可以在中国指定外国人居住的地方设立学堂,中国人亦可一体照办。而美国新任驻华公使楼裴迪也竭力劝说清政府尽快履行留学条款,答应如中国派学生赴美,美国政府允准/妥为照料0。另外,有一位从美国留学回来、对美国情况较为熟悉的容闳。容闳因帮曾国藩赴美购买机器而得到曾国藩的赏识:/该员熟悉外洋风土人情,美国尤熟游之地

5、,足以联外交而窥密钥。0/容闳熟悉美国的环境和教育情形,政府委派他为选带幼童出洋肄业局的副委员0。容闳自己也说:他在美国/相识之人尤多, (耶鲁大学)同校前后三年中之学生稔予者几过半。故余熟悉美国情形,而于学界中交游尤广0。基于上述的原因,曾国藩、李鸿章于同治九年联函奏请派遣幼童赴美留学,并很快得到了批准。洋务官僚选派幼童留美学习,是为了取西方之/用0,维护中国之/体0。这是一种很现实的实用主义。/中体西用0包含了取西方之长、补己之短和守护旧物、保存传统的双层含义,在顽固守旧势力反对洋务的形势下,这是当时唯一的选择。在洋务官僚心目中,他们所要培养的留学生是既有西学,又有中学,既掌握外国船政、军

6、政、矿政等诸多技术,又拥有中国传统文化、效忠清王朝的人。为了确保这个目标,他们选择了/夙抱伟志,以用世自命0,拥有当时最高儒学水平、进士出身的陈兰彬。任命/陈兰彬为留美学生肄业局的正委员,位在容闳之上0。曾国藩是在调任直隶总督后,认识陈兰彬的。陈兰彬给曾国藩的印象:/挹其容貌则粥粥若无能,绝不矜才使气,与之讨论时势,皆能洞澈几微,盖有远略而具内心者。0像这样有才不露,有志不宣,具有政治远略和目光的人正是曾国藩所需要、所赏识的人,让这样的人担任留学幼童肄业局的监督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在奏请选派幼童出洋的奏折中,曾国藩明确指出陈兰彬/夙抱伟志,以用世自命0,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经世致用的人。/所

7、有驻美及在沪两局中外大小事件均由陈兰彬等互相商办,各专责成0,/每年所需经费,亦由陈兰彬等核开清单,交江海关道署存照0。对陈兰彬予以高度的信任。事实也确实如此。陈兰彬是咸丰三年(1853)的进士,翰林出身。/其为人持躬谦抑,平易近人,品行亦端正无邪0。办事稳慎,为人耿介平和,浮沉刑曹几达二十余年。由司稿而主事。翁同龢在中状元前,在刑部江西司行走,与陈兰彬曾共事多年,翁同龢做了光绪帝师后,尤尊称陈氏为/前辈0。刑部独特的性质铸就和养成了陈兰彬办事稳练细密、刚毅果断的作风和性格。曾国藩、李鸿章奏派陈兰彬、容闳为留学肄业局正、副监督,也是出于对留美幼童教育的考虑:/盖以纯甫熟悉西事,才干较优:荔秋老

8、成端谨,中学较深,欲使相济为功也0。lu但容闳则认为曾、李/荐陈,盖有深意0。他说,丁日昌曾亲自对他说:/君所主张,与中国旧学说显然反对,时政府又甚守旧,以个人身当其冲,恐不足以抵抗反动力,或竟事败垂成。故欲利用陈之翰林资格,得旧学派人之共事,可以稍杀阻力也。0容闳当时听了这段话,极佩服曾、李、丁等人/思虑周密0。lv丁日昌讲的确是实情,如果由容闳单独负责留美幼童一事,勿庸说守旧官僚通不过,即使其他洋务官僚也不会赞成,清廷更不会批准。留美幼童出发前,曾国藩、李鸿章等还为幼童们制订了相关的教育方案和培养章程。即幼童不仅要学好/西学0,还要兼习/中学0。/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中学,课以孝经、

9、小学、五经以及国朝律例等书,每逢房、虚、昂、星等日,正副两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止囿于异学0。lw留学肄业局大楼建成后,又设立了至圣先师孔子牌位,规定/恭逢三大节及每月朔望由正副委员率同在事各员和诸幼童望阙行礼0。而且还规定无论是/中学0、还是/西学0,例由正副监督负责,每4个月/考验一次0,分别等第,记录在案,决定幼童的去留。规定幼童毋忘祖国,不中途而废,不入籍外洋等。这些规定明确而严格,充分表明了他们要培养的幼童是/中学0、/西学0皆有,而不是/囿于西学0的人。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当时环境所逼迫。同光之际,/士大夫囿章句之学,

10、而昧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前二三十年之何以创巨痛深,后千百年何以安生而制外0。李鸿章奏请/试开煤矿,总署已不敢署议,梦然可知0。当时士大夫耻言洋务,如果洋务官僚对留美幼童教育不作如此规定,幼童根本不可能成行。1872年5月(同治十一年四月),恭亲王奕訢代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呈折,以陈兰彬、容闳均堪胜任,奏请饬派陈兰彬为留学肄业局正委员(正监督)、容闳为副委员(副监督),常川驻扎美国,经理一切事宜,得皆谕允。同年七月,陈兰彬偕容闳率带首批幼童30名赴美。一个月后到达哈特福德。根据当初在国内的分工,陈兰彬/专司监督学生留美时汉文有无进步0,容闳则负责/监视0学生西学课程和/为学生预备

11、寄宿舍之事0。根据这一规定,陈兰彬每月给学生宣讲孝经、小学、五经及圣谕广训之类内容的/中学0课程。每4个月组织一次学生/中学0学习的考核。在他的努力奔走下, 1874年(同治十三年)留学肄业局大楼在哈特福德克林街正式落成。幼童教育在他的精心安排下,一切均按原计划顺利进行。其时曾国藩已去世多年,具体负责接洽留美幼童一事的是李鸿章,李鸿章认为陈兰彬的工作/悉臻周妥0,表示满意。大批幼童到美后,随着年岁增长,学习层次升高,费用也逐年增加,经他奏请,谕准在原先拨款的基础上,从江海关四成洋税内提拨银28万9千两,从而使得留美幼童教育的经费得到了充分的保证。陈兰彬任留美幼童肄业局正监督的次年,奉旨前往古巴

12、调查华工受虐情形。调查事竣,旋奉调回国,协助总理衙门和李鸿章参加有关中国同西班牙、秘鲁签订通商条约以及华工问题的谈判。1874年,奉旨任驻美国公使,兼驻日(日斯巴尼亚,即西班牙)、秘鲁公使。容闳则被任命为驻美副使和兼驻日(西)、秘副使。由于肩负繁重的外交任务,经奏请,从同治十二年起,他不再担任留学肄业局正监督,而改由他人担任。容闳虽任驻美副使,但仍兼顾幼童事务。对于留美幼童教育相关章程规则,需要正副监督及教习们去认真执行。作为始终负责幼童教育的副监督容闳,实际上并未按章程规定去做。容闳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留美幼童,但他不是中国政府派出的,而是由西方教会一手培养起来的。1855年毕业于耶鲁大学。他接

13、受的全是西方文化,毕业回国前,甚至连中国话也不会讲,他的/中学0程度很浅。容闳自己也说:/给他照耀启蒙的光来自美国,来自新英格兰0,/饮水思源,他决定让留学事务所设在美国和新英格兰0。在容闳那里,他把与幼童的关系确定为/不啻家人父子0,他要把120名幼童用美式教育,培养成120个像他那样的人,即120个新的容闳。他完全忘记了这是一批负有特殊使命的官派留学生,而非自费留学生。他把自己当成了幼童的导师和精神领袖。他全然不顾曾国藩、李鸿章当初制订的要求幼童/中学0、/西学0必需兼顾的规定,认为让幼童学习/中学0毫无意义,一味偏重/西学0。/纯甫意见偏执,不愿生徒多习中学,即各学馆放假后,正可温习,纯

14、甫独不谓然0。强调幼童留学是为了学习/西学0,如要学习/中学0,何必到美国来呢?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自由主义的社会,容闳深受其影响,所以,他放任幼童参加美国人的宗教活动,/学生寄居美人寓中,随美人而同为祈祷之事,或星期日至教堂瞻礼,以及平日之游戏运动、改装等问题0,容闳均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认为学生/好为种种健身运动,跳踯驰骋,不复安行矩步,此皆必然之势,何足深惧耳0!学生/一切言行举止,受美人之同化而渐改其故态,固有不期然而然者,此不足为学生责也0。容闳这些做法完全背离了幼童留学教育的有关规定,当然要遭到其他从教人员的抵制。/在局人员及教习候选同知容思齐、候选县丞沈金午,各员皆不崇尚洋教,察出

15、各学生弊窦,亦节次撤遣回华,不肯姑息0,作为全面负责留美幼童教育、身任留学肄业局正监督的陈兰彬不能不出面加以劝阻和予以纠正。但容氏固执己见,因此常常与陈兰彬/龃龉不已0。教习容增祥丁忧回国后,容闳提议由帮办、候选同知黄大权接替,陈兰彬见黄氏/洋习太重,暗诱学生入教,在局究不相宜0,没有采纳容闳建议,而是将其调任去/万里之遥0的旧金山做总领事,遮断他对留学肄业局的/沾染干扰0。忠君的责任,还迫使陈兰彬不得不向李鸿章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呈报,李鸿章曾多次电函容闳,进行/规劝诫勉0,/迩年以来,颇有议论纯甫偏重西学,致幼童中学荒疏者,鸿章尝寓书诫勉,不啻至再至三0。但容闳不予理会,以致收效甚微。容闳的

16、上述行为,不仅违背了洋务派派遣幼童留美学习的初衷,而且也越出当时中西关系人们认知的红线。其中尤以信教、剪发辫和拒学/中学0三者为舆论所不容,被视为大逆不道的行径。不久前发生的天津教案,大规模反洋教斗争,不仅表达了中国人对外国传教士跟随枪炮船舰来华侵略活动的不满,而且还包含了对西方文化部分内容的保留,认为西方的风俗习惯有悖于中国伦理道德,不为中国人所接受。一些幼童逾矩越步,目无尊长,动作无礼,在一些守旧官僚看来,是悖逆非伦。发辫是忠于大清朝的象征,现在居然有幼童剪去发辫,改行西服,显然,这是中国士大夫官僚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幼童中存在的这些现象一下子成了严肃的/大是大非0问题。陈兰彬被任命为驻美公使兼驻日(西)、秘公使后,常川驻扎华盛顿。留学肄业局事务初仍由容闳兼管。其后正监督一职改由区谔良(海峰)接替,容闳仍兼副监督。区氏回国后,改为容增祥,但容氏旋因生母去世,回国丁忧,新的正监督再改为吴嘉善(子登),短短几年中换了三位正监督。三人中,以区谔良、吴嘉善与幼童教育关系最大。区氏为工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