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外活动模式探究与实践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84533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体育课外活动模式探究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体育课外活动模式探究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体育课外活动模式探究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体育课外活动模式探究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体育课外活动模式探究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课外活动模式探究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体育课外活动模式探究与实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体育课外活动模式探究与实践 摘要体育课外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障体育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真正受益,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我校多年体育课外活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模式。对于我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关键词小学 体育课外活动 模式一、我校体育课外活动实施现状一直以来,我校都十分重视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校领导和体育备课组为了保证体育课外活动的质量,不但给每个活动班级配备活动指导教师,还购置了大量的体育器材,并由体育备课组制定了体

2、育课外活动轮换表。在整个轮换表的安排上,充分考虑到天气因素,采用两套执行方案,即晴天活动表和阴雨活动表。在活动项目的安排上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和兴趣,安排了篮球、迎面接力、小垒球、跳跃等12项活动内容。采用同一年级不同活动项目保证场地和器材的使用,以缓解场地和器材的压力。但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学生身体、心理需求的变化,课外活动开展的深入,原有体育课外活动模式遇到了新的问题。二、我校体育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1指导教师的责任不明确,指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我校的活动课安排在每天下午第三节,由于这段时间体育教师有自己的教学任务,所以活动课指导教师多由语文和数学老师担任。由于指导教师并非体育

3、专业教师,缺少对体育各项活动方法和规则的了解。因此,很难准确、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帮助指导。在活动过程中,遇到技术性问题往往要求助于体育教师。这样就增加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2体育课外活动项目的安排过于简单我们常常将小学阶段的六个教学年级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是有年龄特点的。而活动课的安排采用了一刀切的方式,一张活动安排表用在了六个年级。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也忽略了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年龄特点。例如:活动课表上安排了篮球,一年级的学生领到篮球器材,可是他们根本就不会打篮球,甚至将球抛起都碰不到篮板。有经验的指导教师会指导孩子们进行运球或球类游戏,可是没

4、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就很难保证学生的活动质量了。3缺少评价与考核,体现不出活动效果学生参与了课外活动,一学期结束后我们没有做出相应的反馈。学生的活动情况如何呢?活动效果怎样呢?我们都不去了解。学生也就在这样的模式下,兴匆匆地活动了,开开心心地结束了,过去了就什么都不记得了。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掌握了什么,学生不清楚,老师不知道。长此以往,学生还有激情参与吗?班主任老师们看不出活动效果,见不到课外活动的作用还会支持体育活动的开展吗?校领导见不到课外活动对学生健康和校园文化的影响,还会重视吗?4原有体育课外活动模式实施的范围狭窄原有体育课外活动,我们的组织思想只局限在活动课上课上,缺少了与体育课,大课间的

5、联系,也忽视了与其它学科的交流。而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们“课外”的范围太狭窄了,课外还应该包括社会上的各类体育活动。我们一直在提倡体育教育要养成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可我们现在却忽视了目前最重要的一块体育课外活动阵地。三、体育课外活动改进的对策与方法1.体育课外活动项目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年龄特征。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各项身体素质的增长速度不同,心理的发展水平也有明显区别。所以在项目的安排上,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将活动课分成低、中、高三段。其次,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规律设置整体活动目标。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侧重点不同。例如:低段学生,骨发育不完全,应该少

6、做落地剧烈的跳跃运动。因此,不应该培养跳跃能力为主要发展目标。而这段时间又是协调能力发展最佳期,应该以发展协调能力为主要目标,发展其它身体素质为次要目标。再次,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设置活动内容。低段的活动内容以游戏为主,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中段的活动内容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巩固运动技能的掌握。高段的活动内容以发展学生的兴趣为主,安排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以此来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2.体育课外活动的监督和考核要有其独特性。体育课外活动毕竟与体育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首先,课外活动的指导者是非体育教师,不具备专业的知识,不一定能保证活动课的质量,更有甚者可能会占用活动

7、课时间。其次,活动课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并且课外活动、体育课、大课间共同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很难区分出课外活动的实施效果,期末的总评也不能体现出。所以,活动课在监督考核方面应该与体育课的考核有所区别。采用小型体育竞赛,校园体育吉尼斯,再结合班级的红星竞赛法对体育课外活动进行考核。每个月组织一场小型体育竞赛,比赛项目从活动项目中随机选取一项进行,比赛名次与班主任考核挂钩。这样班主任就必须保证课外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并会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练习,真正做到“课外”活动。校园体育吉尼斯则根据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个人成绩评定。因此学生除了班级内的“小”竞争以获得比赛机会,还有了与其它班级的“大”竞争以获得

8、个人较好名次,参与活动的兴趣会更浓厚,更积极主动。而整个学期的比赛项目必须涉及到身体素质的各个方面,这样就可以使身体素质有差别的班级获胜的机会相对平均,也可以使身体素质有差别的学生获得参与比赛的机会。指导老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参加活动课的表现奖励红星。3.拓展体育课外活动的外延,给它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体育课外活动也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应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兴趣班,社区体育锻炼活动和体育俱乐部中去,让学生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现在的湖州非常重视社区体育活动,每个小区都有健身场所,由以前的小型体育器械到今天的篮球架和乒乓球台,体育设施越来越完备。社会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教育平台,我们就应该

9、抓住这个机会,教育和鼓励学生参加到社会的体育活动中,把学到的体育健身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真正地做到体育“课外活动。4.加强体育课与活动课的联系,培养体育小干事,明确指导教师责任。 体育课外活动项目不可能依靠指导教师来教授。也不能依靠学生自学,他的学习应该是在体育课上完成的。所以应该与体育课紧密相连,两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例如:一年级学生在活动课上进行打野鸭游戏,学生对游戏的掌握,规则和方法的了解,都是要依靠体育教师的教授。而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体育小干事,让他做指导教师的小帮手和体育教师与指导教师的小信使。协助指导老师上活动课,减轻老师负担又把活动课情况反馈体育老师,使老师发现问题,解决

10、问题。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课外活动课的真正教授者是体育教师。那么在指导教师就不承担教授的责任,在活动中,指导教师主要负责组织、监管和突发事情的处理。四、体育课外活动新模式的实践意义1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们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和活动课的实践,不但使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还掌握了许多体育游戏的方法和体育运动技能。通过小型体育比赛,了解了自己在身体素质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了自己要保持和努力的方向。学生们也在活动课中找到了自己的体育兴趣,他们不再满足校内的体育活动,开始走进社会的专业体育俱乐部去更深入的学习体育专业知识。2有利于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小型体育竞赛的

11、开展使体育教师感到了压力。因为比赛成绩不但是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的检验,也是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态度的检验。课堂上,体育教师必须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意学生的反馈,及时和学生交流。课下,也要求教师不断地钻研教材,总结思考,找到技术突破口。例如:两人三足比赛,要想获胜就得跑得快。怎样跑得快呢?解决技术问题(默契和跑的节奏)。怎样解决呢?听节奏先由踏步到小步,由小步到大步,再由走到跑地练习。这些是教材没有的,必须教师自己总结。在这个总结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思考,积累,会使自己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专业素质也会不断得到提高。3.有利于校本教材的建立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和体

12、育课的整合,体育教师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材教法,开发了新的课程资源,也创设出了许多活动器材。打雪仗、滚雪球、风火轮、打保龄球、蓄水接力一个个有趣的体育游戏伴随着孩子们度过了快乐的学习时光。而在这一系列的比赛中,我们的老师们也在探求着最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语言,“两条白线中间的部分是跑道。跑自己的跑道”一年级的小朋友一看,一站就明白了。“右手拿棒,和对面小朋友右手边擦肩而过”。练习一次,小朋友就掌握了。利用废旧轮胎跳单双圈,PP管练习跳跃。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我校特色的,并可用于一线教学的教材和器材。我们将这些教学所得,编订成册,形成校本教材体系。不但丰富体育教学内

13、容,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为今后新教师培训提供素材。4.有利于校园文化的繁荣和社会体育的促进学校内开展多种多样体育课外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又营造了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文氛围和环境,并且将这种氛围辐射到了家庭和社会。12月的小型体育竞赛是跳绳,低段是跳短绳,中高段是跳长绳(8字穿花)。学生们就利用一切时间练习跳绳,除了课堂上,还有清晨的操场上,课间的楼道里,小区的公园内学生的认真态度也吸引的家长,他们也十分关心孩子的锻炼效果,纷纷打电话来咨询,“跳多少个可以打破记录?什么时间比赛?跳绳有没有什么窍门?能否来观看比赛?现在,怕体育活动影响学习成绩,而阻止孩子参加比赛的家长越来越少,要求并支持孩子加入体育兴趣班的家长越来越多。五、结语 小学体育课外活动模式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很少,给我们提供的借鉴经验也很少。所以,我校的体育课外活动完全是依靠我校体育教师的实验与总结。由于缺少教育教学专家的技术支持,有许多地方还不够完善,不够科学,还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和研究。参考文献: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学校体育学.李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4我校体育课外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的探析.屠晓燕.体育与健康课程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