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变施工组织设计2(天选打工人).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844864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9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箱变施工组织设计2(天选打工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箱变施工组织设计2(天选打工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箱变施工组织设计2(天选打工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箱变施工组织设计2(天选打工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箱变施工组织设计2(天选打工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箱变施工组织设计2(天选打工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箱变施工组织设计2(天选打工人).docx(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中天风电安装有限公司 华能乌江源百草坪风电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 录一、工程基本概况及设计方案3二、施工组织方案10第一章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12第二章 工程投入的施工机械设备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23第三章 劳动力安排计划24第四章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25第五章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34第六章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45第七章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53第八章 施工及临建总平面图50第九章 与本工程相关的强制性条文-54一、工程基本概况及设计方案一、工程概况与工作范围:1、工程概况贵州乌江源祖安山风电场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县乌江源头区域的贵州省毕节市威宁

2、县乌江源头区域的炉山镇、盐仓镇与板底乡境内。贵州乌江源风电场距威宁县城约25km,距毕节地区所在地毕节市城区约160km,距六盘水市城区约105km;风电场场址区高程在2350m2834m之间。内昆铁路经过威宁县;G326国道连接威宁县和赫章县,并从风电场旁通过;正在建设的毕威(毕节至威宁)高速公路从风电场旁边通过,风电场对外交通较为方便。贵州乌江源风电场以下四个风电场组成:(1)百草坪49.5MW风电场,共安装33台单机容量1.5MW风电机组;(2)祖安山49.5MW风电场,共安装33台单机容量1.5MW风电机组;(3)海柱49.5MW风电场,共安装33台单机容量1.5MW风电机组;(4)大

3、法49.5MW风电场,共安装33台单机容量1.5MW风电机组。根据四个风电场的风机布置情况,并结合地形条件,拟在乌江源百草坪风电场场址区内新建1座220kV升压变电站,此变电站称为“乌江源220kV变电站”,四个风电场共用此变电站,四个风电场通过35kV集电线路接入此变电站,再通过此变电站升压至220kV后接入贵州电网。变电站220kV侧最终接线方案为3进1出单母线接线方式,以1回220kV出线接入附近的威宁220kV变电站,线路长度约25km,导线采用LGJ-400。风电场每台风电机组附近均设置1台箱式升压变电站作为机组变压器,将发电机电压由0.69kV升高至35kV后接入乌江源220kV升

4、压变电站主变低压侧母线。风电机组和箱式变电站之间采用一机一变单元接线方式,35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2、风机排布区地质及电阻率概况乌江源220kV变电站位于乌江源百草坪风电场场址区内东北方向,地面高程约为2610m。升压站宽180m,长99m,站内布置有三组SVG设备、三台100MVA升压变压器、35kV配电装置室、220kV配电装置室以及主控楼、生活楼、水泵房、值班室等建(构)筑物。贵州乌江源百草坪风电场工程区大地构造单元一级属扬子准地台(),二级属黔北台隆(1),三级属六盘水断陷(1B),四级属威宁北西向构造变形区(1B1)。场址区内基岩由老到新依次为:石炭系下统摆佐组(C1b)、石炭

5、系中统黄龙群(C2hn)、石炭系上统马平组(C3mp)、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场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沿冲沟有少量的冲积层(Qal)分布。场区位于最高峰背斜的南西翼,地层较为平缓,岩层产状为:N2050W,SW1530。场址区内东北侧有凉水沟鲁章断层(F2)及F12断层通过,场区中部有大法断层(F1)、F3断层、F4断层通过。场区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广泛分布,约占场区面积的89%,属强岩溶含水透水地层,岩溶洼地、落水洞密集发育且大部分被地表水带来物质充填或封堵;在这些地层中的山峰之间多形成洼地或较宽缓冲沟,落

6、水洞主要发育在这些部位,洼地未见常年积水,冲沟未见明流,推测区内地下水埋藏较深,且主要接受地表降水通过落水洞、构造破碎带、溶蚀裂隙等通道排入地下进行补给拟建乌江源220kV变电站所在区域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有03m碎石粘土层,其土壤电阻率建议值见表1-1。表1-1 拟建升压站区土壤电阻率建议值地层编号岩性湿度土壤电阻率(m)粘土夹碎石湿润50300强风化灰岩夹白云岩湿润15002500中等风化灰岩夹白云岩稍湿250050003、风机排布区地层岩性3.1 地质及电阻率概况贵州乌江源风电场场址区高程在2300m2834m,地势西高东低,山峦起伏,祖安山主峰海拔高程2833.9m,属低中山地貌类型。祖

7、安山山脉呈北西走向,地势中间隆起,往四周降低。祖安山山脉西南面主要为沿岩层面斜坡,并分布有冲沟,主要为干沟,雨季时有水流,高程下降至2700m左右为缓坡地带,冲沟变深,分布有独立小山包,缓坡地带或冲沟分布有较多的岩溶洼地和落水洞;祖安山山脉东北面高程急剧下降至2400m左右,分布较多的陡壁。山脉顶部或半坡分布较多的宽缓平台。场区缓坡地带高程较低,植被为草类植被,半坡或山脉顶部大部分基岩裸露,表层浅覆草类植被,基岩裸露部位的灰岩地带溶沟溶槽极为发育,部分地区形成小规模的石林。场区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广泛分布,约占场区面积的89%,属强岩溶含水透水地层,岩溶洼地、落水洞密集发育且大部分被地表水

8、带来物质充填或封堵;在这些地层中的山峰之间多形成洼地或较宽缓冲沟,落水洞主要发育在这些部位,洼地未见常年积水,冲沟未见明流,推测区内地下水埋藏较深,且主要接受地表降水通过落水洞、构造破碎带、溶蚀裂隙等通道排入地下进行补给。类比其它工程水质分析资料,该套地层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一般属软水、淡水,具弱酸或弱碱性。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地层为相对隔水层,约占场区面积的11%;枯水期低处冲沟内仍见少量地下水渗出,该地层内不同高程分布的煤洞多有地下水出露,雨季流量增大,推测该地层内地下水埋藏较浅且主要靠地表降水补给。第四系覆盖层在场区虽然分布较广,但厚度都较小,其内孔隙水同样靠地表降水补给,且随季节性

9、变化较大。场区未见泉水出露,施工用水只能从场区外引入;由于场区梁山组(P1l)地层虽被切断但没有完全错开,根据场区外围地形、地质资料,推测场区地下水流向应以梁山组(P1l)地层为界,西南面地下水往西南方向排泄,东北面往东北方向排泄。采用四极法来测量场区的土壤电阻率,其结果如下表1-2.。表1-2 拟建升压站区土壤电阻率建议值序号位置机位号土壤电阻率(Wm)相邻近或相似地质结构风机机位号1升压站15002百草坪6#11425#,7#,8#,9#310#33911#,2#,3#,4#,15#,22#,23#,24#,25#,27#,28#,29#418#198413#,14#,16#,17#530

10、#280011#,12#,19#,20#,21#,26#,31#,32#,33#6祖安山6#62801#,2#,3#,4#,5#,6#,7#,8#, 12#,13#,14#,15#713#53679#,10#,11#,27#,31#,32#,33#819#198416#,17#,18#,20#,26#921#145622#,23#,24#,25#,1028#84029#,30#11海柱2#29891#,3#,4#,5#,126#198410#,11#,12#138#13307#,9#,25#1415#238013#,14#,23#,24#1518#260016#,17#,19#,20#,21#

11、,22#,26#1527#363328#,29#,30#,31#,32#,33#注:测试天气:阴,以上数据仅供参考风电场所在区域的地下水位较深,初步估计在100m以下,电阻率值范围大致如下:05m 12001500Wm510m 27003000Wm10m以下 32003800Wm3.2 地层岩性场址区内基岩由老到新依次为:石炭系下统摆佐组(C1b):上部浅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夹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下部深灰至浅灰色中厚层、厚层中粒白云岩夹浅灰色灰岩和绿色页岩。厚约285m。主要沿北西向呈条带状分布于场区东北侧陡壁一带。石炭系中统黄龙群(C2hn):上部浅灰色厚层灰岩夹燧石灰岩、下部浅灰色块状粗粒白云

12、岩夹灰岩和燧石白云岩。厚约140m。沿北西向呈条带状分布于场区东北侧祖安山山脉半坡一带。石炭系上统马平组(C3mp):浅灰色厚层灰岩夹灰紫色瘤状灰岩及紫红、绿色页岩。厚约142m。沿北西向呈条带状分布祖安山山脉顶部一带区域。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浅灰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灰色页岩和煤层(或煤线)。厚约89.5m。沿北西向呈条带状祖安山山脉西南面山坡一带。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灰、深灰色厚层灰岩夹燧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下部夹炭质泥灰岩。厚50127m。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上部深灰、浅灰色厚层灰岩,夹燧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中部黑色中厚层燧石灰岩夹燧石层;下部浅灰、深灰色厚层

13、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厚50533m。与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一起分布于场区西南部,主要位于祖安山山脉西南部脚下一带。场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沿冲沟有少量的冲积层(Qal)分布。其中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在场区内广泛分布,一般表层为根植土层(腐植土层),厚10cm50cm,下部为黄色、黄褐色粘土或粘土夹碎石砂。场区大部分基岩裸露,表层覆盖根植层,厚度00.5m,覆盖层一般位于半坡平台位置、平缓坡地、冲沟底部及岩溶洼地,厚度不均,坡地及平台一般为13m,冲沟底部一般为35m,最大厚度10m左右。4、工作范围本次接地工程工作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范围:祖安山、海柱、百草坪3个

14、风电场共333台单机容量1.5MW风电机组及箱变、1座220kV升压变电站接地工程施工。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我施工方提供接地材料外,并负责风力发电机及其箱式变压器、220kV变电站(不包括建筑物内接地,设备接地、建构筑物防雷接地)的接地施工以及风机箱变接地网之间的连接、接地线标示走向示意桩的设置,包括施工完毕后的接地电阻、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的测试。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做出优化方案,以最终实测电阻值小于规定值为准,当达不到规定值时应采取扩网及增加接地极等措施,直至达到规定电阻值为止。、接地电阻要求2.1 风机箱变接地系统风机与箱变距离约为15m,为降低投资及防止地网间的反击,风机接地装置与箱变接地装置应联合成一个接地系统。本接地系统包括风机及箱变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防雷接地,其工频接地电阻值按风机制造商要求小于4,也满足规范要求的低压系统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不宜超过4的要求.。根据DL/T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的要求,为使雷电流得到有效泄流,风机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施工完成后,需测量每台风机的接地电阻、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接地电阻应至少20年满足相关接地要求。2.2 220kV升压站接地系统按照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