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1.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843195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校中最普遍、最常态、最基本的细胞,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没有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就没有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也不可能有新课程目标的真正实现。在我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旧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新课程理念的矛盾、教学内容多与课时紧张的矛盾日渐凸显,开足开齐课程后,每科课时相对减少,如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及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我们认为“提高课堂效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提出了“低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率”的十二字课堂教学

2、总方针,并把“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作为榆树一中教研总课题来攻关。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研究本课题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一)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现状,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三)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

3、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二、课题研究的目标预计用三年时间达成如下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特点和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习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习、会研究的教师队伍。5、在研究过程中,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

4、活动,促进学习型校园的创建和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的形成。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

5、感等。6、研究学法,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研究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总之,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

6、式。四、研究方法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访谈等。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1年5月2014年7月,共分为三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方案准备与申报阶段 (2011年5月2012年7月)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3、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4、教师成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5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

7、、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在实践。6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12年8月2013年7月)1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课题组负责人要带头上模式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2、设九个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要按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教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3、学校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通过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

8、的研究水平,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4、课题组初步总结形成本学科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第三阶段:成果推广阶段(2013年8月2014年7月)、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归类、总结工作以及相关研究论文的整合工作。2完成结题报告并申报研究成果。3、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各班都要按课题组总结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使各学科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一)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1、课题组核心成员大都具备中、高级职称

9、,均为本科学历,教学经验丰富。他们大都参与过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2、学校教学设备齐全,近几年来,学校在教学硬件和软件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3、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课题实验与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亲自挂帅的课题组,专人负责课题研究的计划、实施、监测、指导等工作。制度保障:建立建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课题研究的奖惩制度,工作汇报制度,定期向上级汇报研究进展情况。人员保障:我校大多数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有众多的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资料保障:学校为教师订阅了大量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报杂志,并配备了多媒体,各教师办公室均能宽带上网,为教师上网查找资料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经费保障:学校准备了充分的科研专项经费,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