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空间想象力.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84280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空间想象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空间想象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空间想象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空间想象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空间想象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空间想象力.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曲一线高考网 http:/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空间想象力成锦波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中学 315151)摘要:高考地图总是以地形图为背景,对于地形图的判定,学生常缺乏空间想象力,本文介绍新课程理念下几种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空间想象力的作法,希望能对地理教学有用。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地形图、空间想象力、野外考察、立体模型、立体观察、计算机模拟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于几幅地形图如(图1),学生不能根据已知地形图回答出该地区的地形特征,也不能根据已知剖面图想象出该地区的地貌类型,更不会根据相关地理知识分析该地区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学生缺乏对地形图的空间想象力。而新课程

2、重视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依据新课程理念,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空间想象力,有以下几种作法: 一、 野外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野外考察是地理学最根本的研究方法。野外考察不单让学生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接近了自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是促进学生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其最大的作用在于为学生的空间想象,提供最直观的素材和最准确的空间概念,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化抽象为直观”;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有利学生探究性学习。例如,让学生爬上高山顶放眼观望,各种地貌形态,一目

3、了然,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各种地形的表象,有了立体空间感,从而提高学生对山顶、山谷、山脊、陡坡、鞍部、陡崖等地形理解能力;再听老师对照(图2)并结合实地讲解、分小组观察、画素描图或拍摄照片、相互讨论、记好观察笔记等等,都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蹬山锻炼了身体,有利身心健康。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处于山区和平原结合部的学校有更大的优势,更能做到这一点。因此,野外考察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一致,符合实现三维目标,是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二、 制作立体模型:-动手动脑、形象、直观把在野外观察到的各种地表形态,用橡皮泥、泡沫塑料、沙土等材料依据(图3)做成沙盘。以泡沫塑料为材料制作过程如下

4、:(1)准备材料和工具:泡沫塑料(长宽高为50cm25cm30 cm)、木棒两根(长25cm)、木板(55cm30cm)、纸、锋利的刀片1把、细沙纸10张左右、油画颜料、笔、胶水、锯条等。(2)山体模型的制作:用锋利的刀片把泡沫塑料大致切割成有缓坡、陡坡等山体;再用细沙纸打磨成自然山体,并用油画颜料涂上和自然山体一样的颜色;在绘出不同高程等高线,并在明显处标注对应高程(0米至400米);然后,按照一定的高程(5厘米)一层一层进行切割。山体最好切割成五层,每层穿两个用作固定在底板上的小孔。 (3)底板:用木板作底板,在底板用木棒安置两个立柱,与山体两小孔对应,长度以略低于山体模型高度为宜。(4)

5、安装:将山体模型的各层,按由下至上的次序,依次安置在底板上的相应位置。 (5)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用同底板大小一致的较厚的白纸,套在两个立柱上,然后按由下至上的次序套上分层模块,绘出每一层闭合等高线,标明高程,移去分层模块,取下白纸就为该地地形图。也可把模型沿某条线从上到下切开,绘出该条线切线的地形剖面图。 在有趣制作模型过程中,锻炼了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吃苦精神,寓教寓乐,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地形图制作全过程,掌握了教学难点:如何准确画地形剖面图;同时,地形模型直观性和“小”的特点,为学生想象提供“素材”,把各种地表形态置于学生的视觉感知范围

6、内,形成非常具体、形象生动表象,促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相互转绘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局部和整体对应的逆向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一步得到升华,巩固和提高对地形图的理解和各种地貌类型的判定,提高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应试能力,2005年高考第36题正是这样的目的。因此,立体模型是地形的“微缩景观”,其制作实验过程是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空间想象力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地理问题的探究。三、航片立体观察-眼见为实、身临其境图4 航空像片立体观察示意图A透镜式立体镜B反射式立体镜结合(图4)给学生简单介绍利用航片进行立体观察原理和方法,观察的条件、主要步骤、

7、要求等,先示范,再让学生操作、观察实验。(1)原理和方法:两个像机从相距一定距离的两点对同一目标进行摄影,产生的重叠图像,称立体像对,成为立体像对的必要条件是像片的重叠度大于56。在立体镜下(透镜式立体镜或反射式立体镜),将成为像对的两张遥感影像并排排列,如果左眼看左边的图像,右眼看右边的图像,就可以产生目标物的立体视觉效果,这称为立体观察。(2)观察条件:必须是两张相邻且有部分重叠的像对;像片安放时,对应点的连线必须与双眼基线平行,且两像片的距离需要调整,应与双眼的交会角相适应;两张像片的比例尺尽可能一致。(3)步骤和要求:取一对航片像对,分别找出像主点;将像片按左右放置,使影像的重叠部分向

8、内,使像对像主点连线置于平行于眼基线的直线上。移动立体镜,使立体镜的基线平行于像主点连线;在立体镜下移动像片间的距离,直到观测到相应的像点融合为一体而获得立体感觉,且观察时没有不适的感觉。提交书面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原理、方法和结果分析。 立体观察,最好选择与野外考察地相一致的航片,这样学生即亲切又好奇,提高了操作的兴趣;同时又能把室内立体观察与野外考察进行比对,提高学生对地形图分析比较能力;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亲眼观察,产生了眼见为实、身临其境感觉,各种地貌表象在眼前历历在目,空间想象力得到充分开发,从而提高学生对地形图判定能力;帮助学生得到某些“发现”真理

9、的训练,即掌握了一种技能,又培养了对科学知识求真求实态度。因此,立体观察是现代地图制作的基础,是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空间想象力重要途径,又符合新课程标准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理念。四、计算机模拟-“化大为小”、“化抽象为直观” 、功能强大用google地球、3D技术、3S技术、数字地球等开发的计算机模拟地形,可当堂演示各种地貌类型形成、发展变化过程及对应的地形图制作全过程。例:模拟黄土高原被流水侵蚀成千沟万壑的过程、褶皱、断层形成过程及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地表形态对应地形图相互的逆向转换和回放,这些令地理教师伤透脑筋的、讲破了嘴皮而学生仍是如坠五里云烟的教学难点,都能用计算机模拟迎刃而解,让学生的空间

10、想象力得以空前的提高;这种即省时又省力、“化大为小”和“化抽象为直观” 神奇本事,是其它手段无法比拟的。因此,计算机模拟功能强大是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空间想象力、空间思维、逆向思维能力最有效最有力的方法。所以,可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空间想象力,但是,目前教学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野外考察因考虑学生人身安全而被取消;制作立体模型被买来工艺品代替;立体观察因无立体镜和航空像片而无法实验;最多采用一些很不专业计算机模拟多媒体课件来讲解,再加上缺乏对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训练,就会导致正如2005年高考文综第36题所产生的学生因缺乏对地形图的空间想象力而失分。这种不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只重视课堂教育而忽视野外考察,忽视操作和实验的教学方法,不符合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要让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快乐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就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增强地理教学活力是写本文原因所在。联系人: 成锦波 电话:13857480619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