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1--幼儿园游戏概述.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842772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话题1--幼儿园游戏概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话题1--幼儿园游戏概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话题1--幼儿园游戏概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话题1--幼儿园游戏概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话题1--幼儿园游戏概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话题1--幼儿园游戏概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话题1--幼儿园游戏概述.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章、节话题1 幼儿园游戏概述需课时:_8 课时教学内容游戏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游戏与幼儿的发展的关系游戏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作用第_1-8_课时课型_ 新授课_教学目标1、掌握游戏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素,能对幼儿的游戏与非游戏活动作出区分。2. 了解常见的游戏分类,理解游戏作为幼儿的一种权力,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3.了解幼儿园游戏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意义。4. 了解幼儿园游戏活动组织的主要环节,明确教师在游戏活动组织中的作用。重 点了解常见的游戏分类,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难 点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

2、论和实践意义。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准备教学PPT、案例文本、图片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教学活动导入部分:【谈话导入】请回忆10 个自己曾经玩过的、印象最深刻的游戏,并说说自己参加这些游戏的体验。【教师总结】游戏与童年是不可分割的,游戏几乎是童年的象征,它与幼儿的健康和幸福息息相关。基本部分:【分享阅读】请学生自主阅读名人对于游戏的理解,并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或者围绕某一句名言展开讨论。谈话导入,将学习内容与自身经验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明确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阅读名句,并展开讨论, 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 游戏是无目的地释放多余精力

3、的活动。 游戏活动的意义在于游戏本身,而不是有意识地注意活动的结果。游戏是儿童社会性实践的结果。游戏是个体把外界信息纳入原有认知图式的一种活动。一、什么是游戏(一)游戏的特征【案例】游戏中的幼儿端起一盘雪花片当点心吃并不是真的要把它吃下去。当扮演医生的幼儿拿起针筒直接往病人手臂上扎的时候,“病人”就会用现实的逻辑指责“医生”该用棉花先消毒后才能打针。有研究者通过访谈,试图了解幼儿是如何判断一项活动是不是属于游戏?结果发现,大多数幼儿认为只有那些没有成人介入的活动才算是游戏。当幼儿在玩滑滑梯或橡皮泥时,你问他(她)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他(她)的回答一定是“好玩”、“开心”、“我喜欢”。 这里所谓

4、的“开心”、“好玩”就是游戏的内在动机。【交流讨论】请你说说以上案例说明了游戏的哪些特征?1. 想象与真实的统一游戏可以脱离情境,不受真实生活中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性材料,用假想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但是游戏中幼儿的想象并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随意想象。【举例】幼儿假装用雪花片当点心吃,但却没有把雪花片真的吞到肚子里去,这说明他们在心理上能够对“假装”和将个体零散的对于游戏的经验凝练为系统知识。通过案例,启发学生思考游戏的特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就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补充或者对于难点内容进行适当举例。“真实”做出区分。2. 自由与约束的统一在游戏中,幼儿对玩什么、怎

5、么玩、用什么玩、与谁玩有着自由选择的权利,这就赋予游戏自由的品质,成为幼儿自发、自主的行为。任何游戏都是有规则的,游戏规则使游戏中幼儿的行为受到一定的约束,使他们的游戏行为不受直接的冲动控制,而是按游戏需要和现实逻辑进行。3.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游戏的目的就是游戏本身。促使幼儿游戏的动机来自个体自身,而不是受奖励或惩罚等外在动机控制。4. 轻松与紧张的统一游戏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严肃紧张与其他活动中的紧张是不同的。愉悦、满足、轻松、自豪、自信的体验,远比紧张、压力、恐惧、沮丧、悲伤的体验多得多。也就是说,游戏过程中幼儿所表现出来的紧张,是一种有成功后效支持的暂时的紧张。5. 练习与探索的统一【提

6、问】游戏是一种自发的学习,这种学习与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有什么区别?游戏是幼儿已有经验的练习性表现活动,后者是“从不会到会”的探索过程。教学情景下,引发幼儿学习动机是“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游戏情景下,幼儿学习动机是“我还能用它来干什么”。在游戏中,幼儿经历着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不知到知,以及在已知中寻找未知的不断探索,其游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总结】游戏具有自发性(内在动机)、非真实性、过程导向、自由选择和积极情感等特征的活动都可以视为游戏。(二)游戏的结构教师讲授为主,中间穿插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和举例说明,如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并根据教师的讲解在课本相关位置,标注记录。1. 游戏

7、主题游戏主题是指游戏的中心议题和主要内容,它一般表现为某个具体游戏的名称。【举例】角色游戏的主题有“娃娃家”、“超市”、“医院”等。2. 游戏规则游戏规则是用以对游戏者的行为和玩伴之间互动关系的一种限制和调节。在创造性游戏中,规则是内隐的,是随游戏者个体的认知水平和游戏需要而变化的,是游戏者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自觉的限制。在规则性游戏中,规则是外显的,是游戏者集体共同约定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对游戏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调节。【举例】建构区的规则:积木是用来玩的,不是用来打人的;搭积木时,先想好要用哪些积木再拿;不在柜子旁边堆积木,不然的话别人拿积木时会不方便;堆积木时,不可以超过自己的头,不然的话会倒

8、下来弄伤自己或别人。 跳棋规则:棋子的移动可以一步步在有直线连接的相邻六个方向进行,如果相邻位置上有任何方的一个棋子,该位置直线方向下一个位置是空的,则可以直接“跳”到该空位上,“跳”的过程中,只要相同条件满足就可以连续进行。谁最先把正对面的阵地全部占领,谁就取得胜利。 3. 游戏角色游戏角色就是游戏中幼儿扮演的人物或形象,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象征性角色:妈妈、营业员、司机等。互动性角色:扮演老鹰和小鸡。造型性角色:表演游戏中幼儿扮演花朵和蝴蝶,喜洋洋和灰太狼等。4. 游戏情节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游戏的结构和内涵。游戏情节指贯穿于游戏过程的富有故事性或艺术性的具体细节,主要有三种:(1)趣味性

9、情节:一般源于幼儿生活中的轶事或富有童趣的事件,例如,在花园里捉蝴蝶。(2)故事性情节:一般源于文艺作品的形象性描述,保证游戏的戏剧性,例如,三只小猪故事中,大灰狼把小猪盖的房子撞倒。(3)社会性情节:一般源于社会现实生活经验的创造性加工,满足幼儿对社会及生活的认识需要,例如,妈妈带宝宝看病。(三)游戏的基本要素1. 引发游戏的环境研究表明,能激发幼儿游戏行为的环境包括如下因素:(1)熟悉的环境。(2)自由的氛围。(3)游戏的难度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4)不追求或担心活动结果带来的奖惩。2. 游戏者的外显行为表现幼儿的游戏是一种看得见的或可观察的行为,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可以通过对幼儿在活

10、动中的表情、动作、语言等外显行为的观察来判断。(1) 表情【案例】当扮演妈妈的幼儿用微笑的表情作出打人状“你如果再不听话我就要打你了”, 扮演“孩子”的幼儿马上心领神会现在是在游戏,对方不是真的要打我。【总结】在游戏的情景下,幼儿有时会作出喜怒哀乐的表情,但即便恐惧、忧虑、紧张、不安的表情都具有快乐的本质。(2)动作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教师简单介绍即可,或者也可以由学生课后自学。以展示案例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解读幼儿游戏时的外显行为。在教师举例的基础上,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举例。主要可以分为探索动作、假装动作、嬉戏动作三类,游戏动作的非常规性与个人随意性造成了游戏动作的丰富多样性和灵活性

11、。(3) 语言 游戏情节内的社会角色间的语言交流。【举例】扮演“医生”的幼儿将一瓶药交给“病人”说“记住一天吃三次,每次饭后吃两片” ,这种语言对角色游戏中角色的互动和情节的发展起着维系与支持作用。游戏情节外的社会关系间的语言交流。【举例】扮演“ 医生”的幼儿转过身来对“病人”说:“你等会要把药还回来,不然,我的药不够了。” 这种语言具有提议、解释、协商、表达、申辩、指责他人等功能,是现实生活中同伴之间的交流。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白语言。【举例】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自言自语地说“今天顾客怎么这么少,看来要搞点打折促销了。”这种语言是幼儿思维与想象的外化。3. 游戏者的内在心理体验【交流讨论】“一种活动

12、在此时可能是工作,在彼时可能是游戏;在这个人是工作,在那个人也许是游戏,关键在于人们在游戏中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只要人们在活动中产生的心理体验是游戏性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在游戏。”这句话说明了什么?(1)自主性体验游戏中幼儿的自主性体验来源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或群体的意愿,自行决定玩什么(游戏内容)、和谁玩(选择游戏伙伴)、怎么玩(制定游戏规则)。(2)积极的情绪体验在游戏中伴随着幼儿欢笑的面部表情,反映的是满足、渲泄、尽情、自得、轻松等内心体验。 借助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游戏与主观体验之间的关系。(四)游戏的分类1. 根据游戏的机能分类(彪勒)(1)机能性游戏机能性游戏是一种在身体运动

13、本身产生快感的游戏。婴儿期的游戏多属于这种游戏,三四岁以后完全消失,反复用积木敲桌子、追逐等。(2)想象性游戏想象性游戏也称模拟游戏,指利用玩具来模仿各种人和事物的游戏,一般从2 岁左右开始,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多,如模仿爸爸看报纸等游戏。(3)接受性游戏接受性游戏指通过听童话故事、看画册、听音乐等以理解为主的游戏,在活动中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愉快地欣赏所见所闻的游戏。(4)创造性游戏创造性游戏指幼儿用积木、黏土等主动地进行创造并欣赏结果的游戏。从2 岁开始,5 岁左右较多。如搭积木、折纸、玩沙、绘画、泥工等。2. 根据认知发展水平分类(皮亚杰)(1)感觉运动游戏(02 岁)感觉运动游戏又称练习

14、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表现为徒手游戏或重复的操作物体的游戏,从中获得“机能性的快乐”。【学生分享】请你举一个感觉运动游戏的例子。(2)象征性游戏(2岁)象征即用一种事物表现另一种事物的表现形式。2 岁左右,幼儿的游戏中出现了象征物或替代物,幼儿将一种东西当做另一种东西来使用即“以物代物”、把自己假装成另一个人,象征性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模仿和想象该内容是对游戏理论分类的一个梳理,可以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也可以让学生来举例,从而加深印象。这部分内容也可以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讲,帮助学生回忆已学知识,并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学生分享】请你举一个象征性游戏的例子。(3)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来建构、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活动。它是游戏活动向非游戏活动的过渡,前期带有象征性,后期逐渐成为一种智力活动。(4)规则游戏规则游戏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儿童必须在两人以上。712 岁的幼儿中,象征性游戏开始减少,规则性游戏逐渐产生。3. 根据社会性发展水平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