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一年级第一册美术教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841558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一年级第一册美术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美版一年级第一册美术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美版一年级第一册美术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美版一年级第一册美术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美版一年级第一册美术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美版一年级第一册美术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一年级第一册美术教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大家认识我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作为一年级新生人学后上的第一节美术课,同学之间彼此都有想相互认识一下的愿望。所以,本课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未来发展,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激发兴趣为基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撕、剪、贴、画、说、看、玩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使之通过学习活动能用自己喜爱的的媒材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大胆地向同学介绍自己和作品。因而,本次学习活动,既是一次艺术认识创造的活动,又是一次同学、师生间认识交流、增进情感的活动。教材通过文字和如片的提示的制作方法及学生活动方式旨在突出

2、如何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使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与目标1、认知:做出自己喜欢的叶子,介绍自己。2、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相互交流能力。3、情意: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师生一起协作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难点: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方法学习材料教师:树干、剪刀、彩纸、“集体大树”的范图、教学课件学生:彩纸、黑笔、剪刀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设计意图:稳定学生情绪二、语言导入语言导入,出示课题设计意图:提高班级同学的凝聚力三、讲授新课教师语言引入:看到这棵大树了吗?它叫做集体大树(出示

3、)这棵大树,就代表我们的班集体。大家考虑: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小组讨论(制作树叶写上名字贴在大树上。)1、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老师出示画好的树干)(树干)2、那树干上应该有什么呀?(树叶)3、大家思考一下怎么能利用这课树让大家认识你。小组讨论,看看哪一组的想法更有创意。4、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好的方法,那我们看哪一种最好的。5、那现在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叶子写自己的名字,看谁设计的最漂亮!6、同学们看树干是怎么得出来的?7、那叶子应该怎么办呢?(撕、剪)8、最后组成一棵大树。设计意图:使同学产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和自信心四、课堂习作学

4、生进行作业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五、作业展评组装成一棵大树(装饰)六、本课小结学生作品评价看一看,谁做出的叶子最漂亮,最有特别。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一年级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集体的凝聚力。七、布置内容看谁涂得更好看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美术活动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和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性。尝试以缤纷的色彩组成灵动的画面,也是儿童喜爱的游戏方式之一。面对刚刚踏人小学校门的孩子,新鲜有趣的美术游戏以其直观、形象、活泼、自由、美好等

5、独特的形式,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感化着孩子们的心灵。作为美术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开创自由、活泼、生动的绘画气氛,有效地培育兴趣的幼苗。良好而活跃的课堂气氛不是一日可就的,教师要俯下“身”来,以心灵贴近孩子的心灵,心灵的互动,才可能使创作的火花得到激发;教师要掌握儿童心理、生理的发展规律,才不会把天真的思维扼杀于“成人”的思维定式中;教师既要明确整体的美术课程目标,又要明确每课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既要有充实的教学内容,又要有活泼、新颖的教学方式在良好的绘画氛围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健康、活泼地发展。画笔和色彩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自幼儿时期,他们就喜欢在随意的涂抹之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

6、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的摇篮。在学习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色彩,注意统一纠正某些颜色的不规范名称。本课在认识色彩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画笔,自由组织、涂色,以点、面、线、圈、刮、不同方法涂色,感受不同的蘸笔、不同的方块带给画面的不同视觉感受,也使学生体会到色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并且学敢于大胆组织画面,为今后的学习与创作打下好的基础。教学内容与目标认知:熟悉工具,认识各种颜色,体会不同风格线色的表现。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相互交流能力。情意: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体验集体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不同笔触,不同

7、画材组织画面。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学习材料教师:示范作品、CAI课件、油画棒、水彩笔学生:油画棒、水彩笔、白纸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范作师:这张画好看吗?里面画得是什么呀?(学生欣赏作品并回答问题)2、师小结:这么好看的画,你们知道它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吗?)3、除了水彩笔,还可以用什么工具也可以画出这样的画呢?4、谁能用其它工具来画一画?(师:大致勾画出这幅画的轮廓,用简单得线条表示。)5、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用水彩笔和油画棒都能画出美丽的画来。下面,我们就用这两种来比一比谁画得画好看。(注意作画时采用不同的笔触,使画面更加生动而活灵活现。)6、导题

8、看谁涂和最好看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体验。1、打开课件,出示两幅不同工具画的作品。(工具:水彩笔和油画棒)问:这两幅画有什么区别和特点?2、反馈两幅作品的区别,教师肯定、表扬学生,并作小结。3、特征表现教师简单示范水彩笔和油画棒的画法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不同笔的使用技法。三、设计尝试1、欣赏完屏幕上的作品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样的事物可以用水彩笔和油画棒来表现呢?(如:山脉、河流我们可以用水彩笔大胆流畅地来表现它。农民伯伯捕鱼的网可用油画棒来表现。)2、反馈小结同桌讨论:你准备用何种画材作画。四、创作表现1、明确作画目标用水彩笔或油画棒

9、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2、学生作画,教师帮助、辅导。设计意图:针对作画中出现的创新范例及时表扬,对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和鼓励。五、展示评价1、作品展示2、让学生以自己讲评同学交流的形式对作品进行说明,突出作画者的特点。3、教师总结鼓励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滚动乐园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许多新鲜好吃的蔬果、好玩的球、高兴的小学生。课本图片一派人与自然、生活交融的情景。此情是学生在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感知活动。此景是学生在滚动游戏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直觉的探索。 这是学生与自然物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方式。是教师适应好动的6岁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从儿童生活经

10、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问题、驱动思考、生成联想的教学过程。 滚动现象,在儿童的认识中展开的是:形、体(有大小、多少之差别)、色(用于画点、面、线)动力(作用力、速度、方向、轨迹)。本课从课前准备开始到教学全部过程,全由学生主题的活动贯穿穿着:探索感受体验联想表现评价各个环节 探索:课前与学生交流,寻找能滚动的东西带入课堂。体现出自然和生活是第一课堂。创作表现来源于生活。感受: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着学生对物体的认识。体验:玩耍的经历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联想:滚动中物体位置不断地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弹蹦、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

11、触发了创意思维。表现:学生作品中丰富的形、色、线、充分体现了儿童的感受和思维。真实的物体充实着他们的形象思维。评价、评说: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词语和绘画两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学生都处于有趣味的动态感知活动中。动态参与行为创设着情境并触发着激情。趣味使学生主动探究和感到快乐。每个实践步骤都在吸引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他们在与自然物与他人的交往中得到启迪。这是具有伸缩度的,包含着因材施教原则的自主学习的课例。教学内容与目标认知:看看、玩玩、画画圆形的东西。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提高表现所见、所闻事物的能力。情意:感受圆形物体运动的美感。教学重点与

12、难点: 重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观察圆形物体的特点。 难点: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表现滚动的物体。学习材料教师:圆形物体、课件学生:圆形物体、蜡笔、记号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兴趣导入同学们,滚动乐园的小使者接你们到滚动乐园做客,你们想去吗?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讲授新授1、来到了滚动乐园,你们都看到了哪些小伙伴呀?2、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大家继续看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呀?3、圆形都有什么特点呀?4、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圆形东西。5、圆形的东西可以怎样玩?6、圆形物体滚动比赛。7、圆形物体是怎样运动的?8、思考:滚动乐园怎样表现你将画哪些东西?9、制定评价目标四、习作比一比

13、,谁画滚动的东西多。五、作业评价小结学生作品评价六布置下节课用具准备。泥巴真听话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泥巴是孩子喜欢用来玩耍的自然材料,可塑性强,并且充满着大自然的气息。因此,以它作为学习的内容,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天生好动好玩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并藉游戏活动认识大自然中的资源及用途。本课教材通过展示学生进行玩泥巴游戏时的欢快场面和玩法、探究的问题、卫生习惯的要求等图文资料,向师生呈现出一种以趣味性、探究性、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为考虑的教学思路。 本课作为小学美术课中首次出现的泥而强调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方式,激发学生自由

14、大胆探索、感知泥性、外化自己的情感和从而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问题的意识及口头发表、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师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对应侧重考 ,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特别是学生学习方法的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与学生建立起亲密合作关系,多参与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在学生观察体验、思考、探索阶段,不要急于用现成及讲解代替学生的感知体验及探索过程,而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教学内容与目标认知:初步了解黏土的特点,学习简单的制作方法。技能: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情意:感受玩泥巴的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黏土制作的基本技法。 难点:揉、捏、剪、挑、压、粘

15、、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学习材料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黏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课新课同学们,你们玩过泥巴吗?老师在小的时候经常用泥巴当玩具玩。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温习老师小时侯的感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讲授新课1、提出本课的要求纪律、卫生。学生明确本课的要求。2、你了解泥巴吗?学生谈谈自己对泥巴的了解。3、看到了泥巴,你想怎么玩你手中的泥巴呢?你玩给老师和同学们看一看。学生先小组内进行尝试,然后起来介绍自己研究的方法。4、方法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泥巴的技法:揉、捏、压、搓、切、挖的方法。5、你想做什么?6、制定评价目标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对于有创新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五、课堂小结作品展示学生谈一谈玩泥巴的感受。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