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840325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上、下、前、后是学生在生活中识别方向的根底,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学问的起始阶段。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江上大桥图,图中有丰富的关于“上、下”“前、后”的素材。在对这幅情景图的观看和表述中,学生可以依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熟悉上、下方位,依据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的位置关系,熟悉前、前方位。 情境图下的文字分别示范了如何表达物体的上下或前后位置关系,左边的第三句话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还让学生“再看图说一说”,给学生的表述和沟通留出了空间,加深学生对空间方位的理解。 “做一做”让学生把课桌上的文具按要求的上下位置关系摆放,加深

2、对上下位置关系的熟悉。同时整理好桌面,使之干净有序,也能使学生感受确定的位置关系能够带来“秩序”。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对上、下、前、后等方位已经积存了一些感性阅历,这些阅历往往与自己的身体部位相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区分,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嬉戏活动中理解和把握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关系,培育学生观看、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观看推断法,沟通互动法; 学法:活动体验法,尝试推断法,沟通补充

3、法。 教学目标: 1、熟悉上下前后的根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学问根底和生活阅历,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识别“上、下”“前、后”的根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预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嬉戏引入,提醒课题 1、嬉戏: 手指上面,手指下面,手指前面,手指后面。 全班活动师指生说。 刚刚

4、的嬉戏我们用上下前后表示了方向,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熟悉这四个方向位置。(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熟悉上下 (一)熟悉“上、下”。 1、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说谁在谁的上面吗?反过呢,谁在谁的下面? 个别说-集体说 2、课件出示:这是一幅江上大桥图。 (1)观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说火车在下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4)怎么才能说清晰呢? 3、摆一摆: (二)熟悉“前、后”。 1、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 2、学生观看,沟通争论。 (1)你又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前、

5、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 (3)怎样才能说清晰呢?看谁跟谁比,标谁前谁后,然后说清晰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练一练。 三、练习 1、练一练:你的前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 请坐在小明前面的同学起立。 请坐在小明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2、课件:练习三第1题。 (1)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2)争论: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结:一般状况下,我们把“面”对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 3、课件上下山图,强化上下位置关系。 四、总结:今日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吗? 【篇二】小学一年级

6、上册数学上下前后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根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区分肯定的空间方位的力量。 3、培育学生观看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根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奇妙的数学王国吧! 2、提醒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

7、、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 2、观看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你发觉了什么?告知大家好吗? (3)大家发觉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教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 1、拍手嬉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

8、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嬉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头嬉戏,教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教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 今日这节课你熟悉了谁?你学到了什么学问? 五、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习二的第1、2、3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三】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上下前后教学反思 上下前后这节课我细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

9、观看、动口表达、动手操作、专心思索的活动。使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详细场景中轻松、开心地学习上下、前后的空间位置关系。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 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对于他们理解数学学问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正是通过生活阅历,学生经受一个从详细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在教学这节课时,由于学生对“上下”、“前后”并不生疏,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所以我设计了“我说你做”、“说反话,做动作”,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认知水平,展现自己的认知共性,在原有的根底上有所进展,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根底。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表达探究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依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动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结论等,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学问的形成与进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找出自己身边上下前后的物体位置,让学生在自由、活泼的气氛中学习,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好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