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教学实现网络信息与教学的整合探究.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839258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情境教学实现网络信息与教学的整合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设情境教学实现网络信息与教学的整合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设情境教学实现网络信息与教学的整合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设情境教学实现网络信息与教学的整合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设情境教学实现网络信息与教学的整合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设情境教学实现网络信息与教学的整合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情境教学实现网络信息与教学的整合探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设情境教学,实现网络信息与教学的整合探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教学过程”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间无疑显得很重要。而创设情境教学,实现师生互动是营造这一空间的有效方法。陶行知先生说的“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正是这个道理,而创设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能力的有益尝试。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可行、开放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

2、中思考、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总之,创设情境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索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但它仅仅是教学上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要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会学习的能力,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网络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必要性 近年来,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问的教育。中学教学已从以往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的教学向问题取向的创新型教学变革,也

3、是激发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在因素。然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教学的研究,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的设计以及评价方法的影响极大,而且推动着教学的改革,促进了中学教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 2.可行性 网络技术为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提供了平台,它为课堂教学 的开放性,为学习者自主性,研究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亲合性,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中学教学课堂产生了很好的互动。计算机辅助中学教学的概念不再是原来意义层面上的,而是更广泛,更深刻,它的内涵更丰富。所以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网络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应遵守的原则 1.“教师为主导,学

4、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课程与网络技术的整合过程中,应根据中学教学的特点,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从课堂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应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使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讨论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施。 2.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体现在:(1)教学媒体选择最优化;(2)教法选择最优化;(3)结构安排最优化;(4)角色搭配最优化;(5)具有运用最优化。在整合过程中我们应该选择最能达到教育目的技术,最恰当的技术,而不应该总是选择最先进的技术。尤其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分析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特征,明确教学目标和

5、教学具体要求,以局部优化的组合形成系统优化和整体优化的设计。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研究知能结构、时间结构、认知结构、信息结构、强化结构和教学环境结构的最优化。 3.“交互性”原则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构建了人机交互的学习方式。在整合过程中,我们要把握交互的三种主要模式:人一机,人一机一人,人一人交互。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媒体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改变。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由原先的“师生主从”关系转变为“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多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学生之间的影响远远大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可能成为共同的学

6、习者,协作研究的伙伴;其次,教师与学生的地位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转变。 4.创新原则 网络技术支持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相同的教学知识,对已有的知识从多角度去思考与再认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这便是教学创新思维的产生源头。 三、网络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的中介,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和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结构,有利于人们去把握和运用,并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有利于我们动态地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诚然,网络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

7、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有功能和关键特征来构成整合的模式。我认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模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启发学生,探究为主 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经和手段,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探究式学习把“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借助媒体,深入探索”,“集中交流,效果评价”,三个环节有机地组合起来,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表现手法可以多样化,能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3、小组学习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的灵活调整手

8、段可用多种方法编成小组。(1)根据学生的申请,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2)根据学生爱好进行分组;(3)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分组。 四、充分利用整合优势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利用网络技术的感受性,新颖性特点激发学生思维主动性 网络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开阔视野,激发灵感,进而开拓创新思维。2、利用网络技术的可组合性,可扩充性特点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网络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的广阔空间,学生在计算机前操作,可自由地将各种

9、媒体进行组合、扩充、整合,也正是在各种组合、扩充、整合的过程中,学生发散思维得到培养。 2、利用网络技术的交互性,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 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点。从创新思维的结构上看,要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这个新就是独创,或者是自己不曾知道的东西,独具一格。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计算机可以进行人机交互,而且具有丰富的交互界面,充分利用这种交互特性,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程,独立地解决计算机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思维的独创性。 3、利用网络技术的超文本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 探索性是创新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可以说,没有探索,也就没有创新思维的产生。在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的超文本性创设这样一种情境,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发现知识,获取真理,在探索中增长才干,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网络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以教学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和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大胆地参与整合实践,选择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整合实践。创设情境教学,实现网络信息与教学的整合探究皋兰县忠和中学 姚 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