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古诗四首——题西林壁[1].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83729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 古诗四首——题西林壁[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7 古诗四首——题西林壁[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7 古诗四首——题西林壁[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7 古诗四首——题西林壁[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 古诗四首——题西林壁[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 古诗四首——题西林壁[1].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7 古诗四首题西林壁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会写“横、侧、庐、缘”四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法,小组讨论法理解诗意。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蕴含的哲理,感悟诗人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 重点是掌握生字,理解诗意。2、难点是体会诗歌蕴含的哲理,感悟诗人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音乐导入(播放这首诗的音乐)1、导入师: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苏轼的一首有关春天的诗,同学们还记得吗?(惠崇春江晚景。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好不好? 在这首诗中苏轼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春景。苏轼还写过哪些有关风景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2、他描写庐山的一首诗。这首诗啊,写得太好了,还被后人谱成了歌曲呢?我们先来听一听。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歌好听吗?我的感受和大家一样,我也觉得这首歌很好听。这节课我们就踏着这优美的节拍,一起来学习题西林壁。板书题目题西林壁。齐读课题。为了更好地了解诗作,我们再来回忆一下作者苏轼的生平。2、认识作者。3、认读生字4、学诗三部曲5、入诗题今天我们要按照这三个步骤来解读这首诗,我们先来看看诗的题目,一起“入诗题”。出示课件理解题目的意思。西林壁:西林寺的墙壁 题:题写 师:那谁能试着把题目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预设:说得不错。那苏轼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了什么呢?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二、读诗句先听老师给同

3、学们读一下。1、 师范读。并讲解节奏。2、出示课件。学生自己认读古诗。3、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评价。4、通过小组读、男女生读,反复朗读强化,并奖励优胜者。5、师:读通诗句,读准节奏,是学好诗歌的基础。(这首古诗同学们已经读得非常好了,下面我们来继续诗歌之旅的第三步明诗意。)三、明诗意(一)课件出示第一句( 过渡:我们先来看第一句。)1、读:横看成岭侧成峰。师:读完了,你思考一下,你读懂了诗句中的哪些内容? 横看: 成岭: 侧: 成峰:师:嗯,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明白了单个字的意思,谁现在试着把整句诗的意思说一下?预设: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巍峨耸立。师:那我们来读读这句

4、诗。(生读)横看、侧看的风景我们知道了,那从别的角度看,会有怎样的风景呢?我们来看第二句。(二)课件出示第二句我们先读一下诗句:远近高低各不同。师:远近高低写得是作者看庐山的不同。 (引导说出)角度。从不同角度看,庐山的景色怎么样呢?师:谁试着把整句诗的意思说一下?预设: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的姿态各不相同。师:从不同角度看,庐山的景色各不相同。那我们把前两句合起来读一读,来感受一下这种不同。为什么从不同角度看,庐山的景色各不相同,诗人有没有给我们答案呢?我们来看第三句。(三)出示第三句我们先读一下第三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师:读完了,你知道“不识”是什么意思吗?不是就是不认识。

5、那“真面目”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说说?“真面目”就是本来面目。师:所以我们就可以把这句诗的意思了连贯起来了,我们一起说。预设: 师:为什么不认识庐山的本来面目呢?我们来看第四句。(四)出示第四句:只缘身在此山中。1、缘 师:“只”是“只是”,那“缘”呢?大家可以借助别的诗句想一想。比如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个“缘”是一个意思。我们一起试着说说,缘是什么意思呢?(因为)预设:师:这两句诗的意思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我们不认识庐山的本来面目,是因为我们身在庐山之中。身在庐山之中怎么样呢?这和前两句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整首诗再读一遍,感受一下。预设:师:我们来想一想,如果你身处

6、一座连绵起伏的大山中,你能看到整座山的风貌吗?不能。那我又想了解事物的真相,怎么办呢?只从一个角度能看全吗?不能。那一个角度不行,就要怎么做呢?对,多角度。那多角度地去考虑问题有什么好处呢?如果大家觉得难以回答,那同学们想一想,就像我们诗里说的,横着看山,山岭连绵起伏,侧面看山,山峰巍峨耸立。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姿态。那为了全面地认识事物,我们要多角度地看问题。那同学们现在想一想,多角度地去考虑问题就能避免哪种错误呢?(引导说出)避免被局部现象迷惑。师:那有没有一句格言概括这个意思呢,我们快速想一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说到这同学们发现没有,苏轼这首诗还给我们讲了一个道理。其实宋代的诗很擅长说理。师:下面让我们用填空的方式来梳理一下这首说理诗。五、总结最后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首诗,来感受诗歌里蕴含的哲理。六、作业(一)背诵这首古诗。(二)搜集一两首体现哲理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