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国旗真美丽教案.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83614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旗国旗真美丽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旗国旗真美丽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旗国旗真美丽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旗国旗真美丽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旗国旗真美丽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祖国您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够以崇敬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二、能用亲切的声音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能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三、能按图编创节奏。教学内容一、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二、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三、编创与活动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难点:编创节奏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进教室1、师生问好!2、生听音乐做律动。二、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小朋友在每天早上升国旗的时候都会听到的歌曲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叫国歌。那位小朋友来说一说国歌响起的时候,你应该做什么?小朋友回答。师总结:我们在听国歌的时候应肃立,敬队礼或行注目礼,神情专注而庄重,表现

2、对祖国的热爱。、初听。听后,说一说,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再听时,要求小朋友不可以说话,不能动,要认真专注的听。培养学生听国歌时应专注而庄重。三、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1、小朋友知道我们国家的国旗上有什么图案吗?小朋友回答。如果小朋友不知道的话,可以让小朋友站起来到窗外看一看国旗。我们国家的国旗上有四颗小星星,一颗大星星。这五颗星星用的是黄色的。为什么用黄色的,它体现了中华民族黄色人种的肤色特征。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她由红色作底,四颗金黄色的小星环绕着一颗大星。在这而国旗上,凝聚了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愿望、信仰和追求,倾注了中国亿万人民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情。今天我们就来

3、学唱一首国旗国旗真美丽。、听范唱或录音。要求小朋友在听时可拍手。再听录音时可要求学生拍手、拍腿。可先看老师示范。再让小朋友做。、按节奏念歌词。、跟琴唱歌词。唱熟之后再让学生边拍手边唱。、编创与活动:第一拍(强拍),第二拍(弱拍)拍腿,边唱边拍,拍得要自然,拍腿不要用力,感受歌曲的节拍。、演唱歌曲要注意音量适中,音与音之间要唱得连贯,后两句要唱得更为亲切、自然,尤其是“亲亲您”要唱得轻而有弹性。四、课堂小结:通过欣赏国歌,培养学生在听国歌时应肃立,敬队礼或行注目礼,神情专注而庄重,表现对祖国的热爱。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能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二、能按

4、图格拍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教学内容一、听颂祖国二、唱同唱一首歌三、编创与活动教学重点:学唱和背唱歌曲同唱一首歌教学难点:进行编创节奏和传递节奏教学过程一、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二、听音乐做拍手的律动。三、复习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还是要求小朋友不要唱的太响,音量要适中,音与音之间要唱得连贯,后两句要唱得更为亲切、自然,尤其是“亲亲您”要唱得轻而有弹性。、 请小朋友上来进行表演唱,让小朋友大胆的进行创作表演,并给予积极的表扬和肯定。四、聆听颂祖国1、初听。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请小朋友听了之后告诉老师这是那个民族的歌曲,听了这段音乐是想跳舞还是想散步?让小朋友轻轻拍着手合上音乐

5、。小朋友听了之后进行讨论。师:这首歌曲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也就是新疆民歌。师教小朋友几个新疆的舞蹈动作。2、复听时,启发学生动起来,将自己对乐曲的愉快感受表现在动作上,可以选择课本上的两个动作,也可以让小朋友自己编动作,提醒小朋友动作要合上音乐。3、请小朋友上来听着音乐进行表演。五、学唱歌曲同唱一首歌1、师:刚刚我们听了一首颂祖国,有四位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一起唱起了欢快的歌曲。请小朋友听同唱一首歌。让小朋友打开书18页。2、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要求学生第一拍拍腿,第二、第三拍拍腿。使学生有一定的节拍意识。可多听几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3、学唱歌曲。注意歌词中“像呀”的“呀”轻轻地带出,“妈妈”两字要唱得亲切,结尾稍慢一些。、为歌曲填唱新词:将歌中的空格填上同学们的名字,主要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觉得唱起来更亲切,更有兴致。、启发学生自己编创动作。、将学生划分为小组,集体编创,一组组展示编创的动作,以表达歌曲的情感。、师对学生的编创应给予鼓励和积极的肯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编创动作和歌词,可以很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的非常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