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黄高产栽培技术.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834703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韭黄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韭黄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韭黄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韭黄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韭黄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韭黄高产栽培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韭黄高产栽培技术.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澂江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教材韭黄高产栽培技术澂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编印前 言韭菜为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价值较高,含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澂江县韭菜种植历史较为悠久,随着比较效益的凸现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面积已达5千余亩,年产值在60008000元/亩左右。韭黄生产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种植技术不规范,病虫危害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该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我们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认真总结多年生产经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汇编成韭黄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和农户在实际生产

2、中应用。资料汇编:李惠芬、费 勇 2011年2月目 录韭黄高产栽培技术 1一 、品种选择 1二、育苗 2(一)地块选择2(二)整地作墒2(三)播种 2(四)苗期管理 2三、大田定植管理 3(一)整地做墒,施足底肥 3(二)定植 3(三)水肥管理 3四、病虫害防治 4(一)病害 4(二)虫害 6五、保护地栽培 8(一)适时搭棚 8(二)保护栽培管理 8六、采收 9七、分级包装,运贮 9附:韭菜的植物学特性 9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本原则10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要求 11蔬菜常用杀虫剂的使用浓度和主要防治对象 19蔬菜常用杀菌剂的使用浓度和主要防治对象 20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20无公害蔬菜施肥原则2

3、2常用化肥的含量和性质27常用有机肥的养分含量(氮、磷、钾) %28韭黄高产栽培技术韭黄是一种高档精细蔬菜,其栽培方式采用露地和设施栽培两段式结合,即露地育苗,定值养根,后期经设施保护栽培,利用韭根和假茎自身贮藏的养分生长,在完全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下,生产新鲜韭黄。一 、品种选择选用高产、抗逆性强的甜脆卷叶型品种。推荐种植品种有:黄韭1号,791雪韭王、雪韭四号等品种。推荐韭黄新品种特性1、雪韭四号:韭黄、绿韭菜兼用品种。该品种是在抗寒性较强的791和平韭四号优良品种的基础上选育并提纯的新一代韭菜新秀,其株高50厘米以上,植株直立且生长迅速强壮,叶鞘粗而长,叶绿色宽厚肥嫩,最大叶宽2厘米,最

4、大单株重45克,分蘖力强,抗病、耐寒、耐热、质优、高产,年收割67刀,亩产鲜韭15000公斤,黄河以南露地栽培,冬季基本不休眠,12月上旬仍可收获鲜韭,其它地区冬季生产鲜韭,必须在日光棚内进行,本品因抗寒性强适应性广,所以在全国各地均可露地或保护地生产栽培。35月份在黄河流域为最佳播种期,东北、西北高寒区域最佳播种期为46月份,移栽规格:株行距15厘米30厘米,每穴58株,生长期间注意喷药与灌根防治地下韭蛆。2、791雪韭王:韭黄、绿韭菜兼用品种。该品种株高50厘米以上,植型直立且生长迅速强壮,叶鞘粗而长,叶绿色宽厚肥嫩,最大叶宽2厘米,最大单株重45克,分蘖力强,抗病、耐寒、耐热、质优、高产

5、,露地栽培年收割67刀,亩产鲜韭11000公斤,本品抗寒性强适应性广,黄河以南地区均可露地或保护地生产栽培,注意喷药与灌根,防治地下害虫及韭蛆。3、黄韭1号:是韭黄专用型品种,该品种属营养保健型黄韭,一年种植多年收获,抗寒性、抗病性、抗倒伏性都非常强,株高50厘米,株型直立,叶色金黄,叶片肥厚,辛辣味强,粗纤维少,营养价值高,比一般的韭黄品种分蘖力强,假茎粗不易倒伏,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迅速,产量高。是当今韭黄生产中最理想的软化栽培新品种。二、育苗(一)地块选择选用土地肥沃,排灌条件便利并轮作三年以上的沙壤土田,且远离葱蒜类的地块作苗床用地。(二)整地作墒苗床墒宽 11.4米 ,整地时不施或少施基

6、肥,深翻 30厘米左右,平整墒面。(三)播种韭黄的育苗时间约在810月,亩用种量0.40.5公斤,(每平方米苗床用种810克),每亩大田用苗床5060平方米;种子处理采用50左右的温水浸泡10小时后,再用0.2%0.3%多菌灵干湿性粉剂拌种待用。育苗前将准备好的育苗墒浇透水,再喷施 5% 辛硫磷8001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播种后用过筛细土均匀覆土 0.51厘米厚,用喷壶浇透水,选用除草剂高盖能除草,每亩用50毫升兑水45公斤喷施,盖好薄膜,两侧用土压实。(四)苗期管理当出苗率达80%以上,揭膜练苗,水分掌握墒面深1.52厘米土壤湿润,以满足其生长需要;五叶期时,57天浇一次水,第一、二次亩

7、随水追肥尿素 56公斤,间隔1520天每亩次施用尿素1012公斤。移栽前 57天停止浇水。三、大田定植管理 (一)整地做墒,施足底肥整田时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0002500公斤,复合肥1520 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锌3.0公斤,硼砂1.5公斤,将肥土充分混合均匀作底肥,并整平墒面。定植墒宽3.54米,沟宽40厘米。(二)定植韭黄移栽从3月底开始至5月结束。当韭黄苗 45 片叶、高25厘米时即可定植。种植规格为行距3540厘米,株距1520厘米,每穴34苗。将韭黄苗按大小分级,大苗定植在韭垄中部,小苗定植两头。定植深浅视韭苗大小决定,一般沟深35厘米 ,覆土23厘米为宜,不能埋住叶心。或

8、采用按规格拉线,打塘定植。定植后及时浇透水,新根大量长出后,视墒面干湿情况,再浇水。(三)水肥管理韭黄常年生长,需肥量较大,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不同时期对水肥的需求规律,合理施肥浇水。在施用底肥的基础上,于移栽后1215天施第一次肥,每亩施用尿素1015公斤,促进早生快发,间隔2530天,亩用尿素2025公斤、磷酸一铵10公斤或普钙30公斤撒施后浇透水,搭棚前亩施用尿素3040公斤,磷酸一铵2030公斤或普钙506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并喷施云苔素等生长调节剂,以满足韭黄生长需求。四、病虫害防治(一)病害1、韭菜疫病【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的疫霉属Phytophthora spp.

9、不同的种,至少包括葱疫霉菌Phytophoranicotianae var.paracitica(Dast.)Waterhouse。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遗落在土表或土层中的病残体越冬,或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有时还可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借助灌溉水、雨水、气流及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以有性态卵孢子直接萌发芽管或卵孢子萌发产生无性态孢子囊及其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作为初次侵染接种体,从气孔侵入致病。症状:根、茎、叶、花苔均可受害,尤以地下的根状茎受害最重。初发病时病叶多从中下部开始发病。叶片受害,初为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病部缢缩,叶片变黄调萎。天气潮湿时病斑软腐,有灰白色霜。叶鞘受害呈褐色水

10、浸状病斑、软腐、叶剥离。鳞茎、根部受害呈软腐,影响养分的吸收和积累。发生规律:韭菜疫病多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夏季或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后,病部形成的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又借助雨水溅射或气流等传播,不断进行再次侵染,使病害得以蔓延。阴雨连绵的天气与高湿的植地环境为本病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特别是棚室等保护地栽培环境,如不注意通风降湿,往往较露地栽培更易诱发病害和受害更为严重,大棚漏雨的地方往往容易形成发病中心。肥水管理不善,尤其植地偏施或过量施用氮肥或植地过湿等会加重发病。防治方法:轮作。雨季注意及时排涝,防止长时间浸泡墒面。 药剂防治:7月中旬至8月上旬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

11、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10.2硫酸铜溶液灌浇植株根茎部交替使用进行防治。2、锈病【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Puccinia allii (DC.) Rud.称葱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单主寄生。夏孢子球形至椭圆形,23322026m,孢壁无色至黄色,有刺。冬孢子堆分散在夏孢子堆之间。冬孢子倒卵圆形,有一隔膜,28452026m,棕褐色。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同时形成,锈孢子球形,直径1928m,孢壁黄色。除葱柄锈菌外,文献记载还有18种锈菌为害葱类,多属于柄锈菌属和单胞锈菌属。 症状:主要侵染叶片和花梗。最初在表皮上产生黄色小点,逐渐发展成为纺缍或椭圆形隆起的橙黄色小疱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

12、晕环,以后扩展为较大疱斑,其表皮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的粉末状物,叶片两面均可染病,后期叶及花茎上出现黑色小疱斑,病情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 发生规律:为真菌病害,周年以夏孢子转移侵染,借助气流传播。温暖而多湿的天气有利于侵染发病和流行。品种抗病性差、偏施氮肥、种植过密和钾肥不足时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易发病。 防治措施:轮作。合理密植,做到通风透光良好;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湿度过高;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多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发病田块收获时尽可能低割,并注意清洁墒面。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翠贝干悬浮剂5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12.5%

13、腈菌唑乳油1500倍液等,上述药剂任选一种交替使用,隔710天1次,防治12次。3、灰霉病【病原及发病特点】韭菜灰霉病(Chinese chives gray mold)又称白斑病,英文名称:Chinese chives gray mold.病原中文名称:葱鳞葡萄孢菌病原拉丁学名:Botrytis squamosa Walker.病原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类)、丝孢纲、丝孢目、暗丛梗孢科、葡萄孢属。为冬春季保护地韭菜的重要病害。该病除危害韭菜外,还可危害葱、蒜等作物。症状:韭菜灰霉病俗称“白点”病,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面产生白色至淡灰色斑点,随后扩大为椭圆形或梭形,后期病斑常相互联合产生大片枯死斑,使半叶或全叶枯死。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层。有的从叶尖向下发展,形成枯叶,还可在割刀口处向下呈水渍状淡褐色腐烂,后扩展为半圆形或“V”字形病斑,黄褐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