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832795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摘要: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 在国际分工中有着“世界工厂”的称 号,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是近乎无限的低成本劳动力以及丰富的物产。 但是中 国制造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这是中国制造业在 当前国际竞争中的劣势。关键词:制造业 比较优势 竞争引言在国际分工中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最突出的比较优势一一低成本劳动力和丰富的物产能为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带来多少优势?1. 比较优势原理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 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 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原理

2、又称为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 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是相对绝对优势而言的。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 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 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下,要根据 比较优势原理合理的调整世界产业格局,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2.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以及比较优势行业影响一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因素很多,包括资源禀

3、赋、技术条件、管理制度等。中国的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而且有丰富的近乎无限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在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劳动力成本低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吸引成本驱动型的国外投资, 承接国外公司加工制造环节的海外 转移,它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参数。根据“中国2003年主要行业出口额统计”数据:序号所属行业出口额(亿美元)比重(%)企业数(个)1棉.化纤.纺织服装制造业79.728.7286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215.11293综合34.412.4574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23.98.692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4.65.3506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加工业13.14.

4、7807石油加工.化学涂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93.2938食品加工业与食品制造业8.73.1719医药制造业7.42.7501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32.63111其他制造业6.62.44112商业.餐饮业.服务业5.72.12613橡胶.塑料制品业5.31.93714造纸.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4.61.73215木材家具制造业41.4191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91.1817建筑材料制造业2.60.92218农.林.牧.渔业1.60.6111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40.562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30.5621建筑业0.80.362

5、2房地产业0.60.24可见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行业中:服装业、纺织业、食品工业、交通运输设备、等,以及石油加工、金属冶炼加工和医药制造业。这 些产业类型大都属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伴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我 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不仅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还在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装配环节。中国实行对外开放30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产品遍布全球。3.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劣势但是,在拥有比较优势的同时,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也存在着很多的劣 势。形成这样产业格局的原因是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以及资源优 势促成的。这些比较

6、优势产业的最大优势在成本优势 ,而在国外市场营销及产品 品牌方面的优势却比较弱。在新的经济条件下 (信息化,技术快速变革,劳动力 趋向知识化),这种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就会很快,产业和技术结构的升级也会 很快,这种升级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是对先进的产业和技术的模仿。 在创新的 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不断学习新的技术、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以 适应变化的环境。尤其在那些新兴的、前沿性的产业和技术中,人力资本与物质 资本的互补性越来越强,他们的知识技能不断增加,其人力资本的价值也在不断 地升值。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必然意味着劳动者价值的提高, 所以低劳动力成本的 政策不会吸引优秀人才,或者说优秀的

7、企业想通过低劳动力成本的方式吸引高素 质的员工是不可能的,而没有高素质的员工,企业就失去了竞争的源泉,从而制 约了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最终会丧失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人 力资本的过度积累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从而出现人才流失,这说明了这些国家的 自然禀赋结构比较低,没有合适的位置去利用他们的人力资本。 所以,中国企业 过度强调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会损害人力资本的价值(从一定程度上讲,劳动力成本低意味着劳动力素质低),相对于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而言,是一种贬值 的竞争力,而不是一种升值的竞争力。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 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

8、营,终端零售。仅仅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并不 等于总成本最低的优势,总成本最低体现在整个业务流程的整合生产效率,体现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甚至全部。如果劳动生产率管理效率低,必然会增加其他生 产和销售成本,从而抵消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要成为竞 争优势,必须要求低劳动力成本要建立在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基 础上,这也是将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升级的重要条 件,其中劳动者的素质即人力资源的质量是关键。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创新期、 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处于创新期的产品实际上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 进入发展期则变成技术资本 密

9、集型产品,进入成熟期则变成资本与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 当进入衰退期时基 本成为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转变,产品的生产也从一国转 移到另一国,比较优势也将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在我国的制造业大多数也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就是利润率最少的成熟期环 节,可提高、创新的余地很小,而且是附加值最低的,浪费资源的,破坏环境的 环节。在衡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方面,我国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普遍不 高,自由知识产权不足,这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中国制造企业的全球竞争带来 了相当大的劣势。先有美国和欧盟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彩电、打火机、钢材),然后又有 以技术侵权为由对中国产品(彩电、D

10、VD MP3打印耗材)树起一道技术壁垒,所 有这一切令中国企业的低价竞争战略失效, 成本优势逐渐销蚀。中国企业在国际 市场上靠低端产品竞争和频遭技术侵权指控的表现实际上暴露了我国企业的竞 争劣势。研发投入是最基本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惯例,企业要保持生存,其研究开 发费用必须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 2%左右;要保证领先地位,必须占到5 %以上。而在发达国家,工业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是3-5 %,高科技企业可以达到20%。据统计,1995年,我国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 人的比重为0. 18%,其中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分别为 0. 3%和0 . 02%。目 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

11、的研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2 %,而“全球500强”中美国上榜企业是5%-20 %。较低的研发投入,显然难以保证有效 地开展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从而不利于提 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研发投入少,而且知识产权也少。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01年年报公布的信息,国外企业来华发明专利的申请量相当于我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 的2 5倍以上。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2002年我国共有9万多项专利获 得授权,但其中只有6%左右属于发明专利,其它都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 即使在发明专利中,能够居制高点的核心技术也只是凤毛麟角, 通常是基础性专 利或从属专利(从

12、属专利要依附于他人的基础专利才能实施)。没有完全知识产权 的技术,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产业,终究要受制于人,无法发挥出竞争力。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经历已经证明,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或产业的比较优势已不再那么具有国际竞争力。一方面,这类产品技术含量低,利润率不高。另外,国际化使得不同企业可以分享其它国家的劳动力资 源。在当今以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增长的知识经济时代,以体现低劳动力成本的初级产品的比较优势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在最能体现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高技 术产业产品竞争力在迅速提高,说明我国制造业必须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才能获 得竞争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特点是需求弹性小,供给

13、弹性大,前者意味着市场需 求容量有限,后者意味着进入门槛很低。价格竞争到一定程度就进入差异化竞争 阶段。装备制造业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成本价格的竞争,而是性能、质量、 营销、品牌等方面的差异的竞争,只有这些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利润。但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从传统加工制造向现代高科技装备制 造转移需要遵循国际分工原则。 一方面,需要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盲目一味发展高科技而忽视中国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提升产业的技术、管理水平,突破发达国家对技术转移和模仿设置的障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

14、产权的产品,从而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结论中国制造企业要发挥比较优势,突破竞争劣势,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只有 加快企业管理改造,提高劳动力素质,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在产品研发与 管理的纵深层面上打造整体成本优势,才能突破仅凭“劳动力与制造”这一比较 成本优势的局面,将比较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只有这样,中国的制造业才能屹 立在世界竞争中。参考文献:1 N.GregoryMankiw.经济学原理2 互联网-百度统计3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4 马建堂.中国离世界制造中心有多远.经济管理文摘,2003 赵文丁 .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中国工业经济,2003(8)6郎咸平.产业链阴谋一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