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篇——黄土高原地区.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826978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篇——黄土高原地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区域篇——黄土高原地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区域篇——黄土高原地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区域篇——黄土高原地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区域篇——黄土高原地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篇——黄土高原地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篇——黄土高原地区.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篇黄土高原地区执教班级 七(1) 执教:苏海萍课 型新授课( ) 复习课( ) 讲评课( ) 习题课( )课 题1.3 黄土高原地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知道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及其地形特征;学会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导致恶劣的生态环境形成的主要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有关地图,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海拔、流经的河流以及城市等;通过图片辨认,了解黄土高原土层深厚的地形特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成果分析水土流失的现状、成因、危害以及治理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土高原特殊的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的民族凝聚力;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人地观。教学媒体教材、PPT演示文稿、视频

2、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教学难点黄土物质的形成学生准备个人了解搜集黄土高原上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自然灾害等相关资料,小组合作完成水土流失的相关探究任务学 习 过 程学习内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新课导入 播放窑洞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景观?这种景观出现在哪个地形区上? 历史上黄土高原是个土壤肥沃,林丰茂盛的地方,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观看图片,辨别景观所属地形区小组代表介绍搜集黄土高原历史古迹营造轻松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解历史,与水土流失内容作比较一、位置、概况 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册P28相关地图,找出黄土高原分布的范围,所跨省级行政区等

3、 读图找出高原大致范围、所属行政单位培养阅读地图能力学习内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二、特征1、黄土广布、土层深厚 出示我国4个高原的图片,辨认出黄土高原的图片。 播放黄土形成视频。 阅读教材P90材料,了解黄土高原上的塬、梁、峁不同地貌。总结黄土高原地形特征并了解主要地貌学生猜一猜来源理由并观看视频,了解黄土来源及其广布、土层深厚的成因从图片中辨认出不同地貌的正确图片强化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拓展知识面2、水土流失、 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很长的时间里,这里还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向前发展。但今天表面已经是支离

4、破碎、千沟万壑了,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根据事先安排的探究任务,要求小组代表交流探究成果。成果1、水土流失的严重状况 结合学生介绍水土流失状况并播放水土流失形成视频,要求学生讨论水土流失的成因小组代表交流探究成果1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黄土高原过去和谐的生态环境,引发学生对现在黄土高原环境的思考成果2、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小组代表交流探究成果2 学会读图分析,同时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学习内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三、环境治理成果3、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治理如果我们坚持不懈地对黄土高原环境进行科学治理,那么黄土高原很有可能恢复到森林茂密、

5、群兽出没、百鸟争鸣的祥和状态,但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所以,我们人类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播放MTV我家就在黄土高坡小组代表交流探究成果3的相关案例(“山川秀美工程”等)欣赏MTV引导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对未来的黄土高原充满信心和期待直观感受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生态环境小结黄土高原的特征是: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我们治理的关键是:植树造林,控制人口。我们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要二者兼顾,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今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作业练习册P28 全部学生第一、三大题部分学生第二大题教学后记: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

6、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地理祖国篇(下)中国区域篇的第三课。通过第一学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了解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需面面俱到,只要把重点难点讲透就足够了。本课知识容量不是很大,教材内容分为“黄土广布,土层深厚”、“水土流失,沟壑纵横”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三个板块,涉及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生态环境等内容。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本节课在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中能得到较大的体现,因此在“水土流失、沟壑纵横”的教学设计中,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素养,通过自然和人为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可能

7、带来的后果,然后进一步探讨治理黄土高原的方案。二、学情分析我校地处嘉定区北部,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知识结构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地理知识储备较丰富,有的学生地理知识匮乏,读图能力较弱,所以在教学时要顾及不同层面的学生,小组讨论时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一组,有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教师需要不断点播和引导。鉴于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首次尝试学生在老师协助下完成演示文稿并交流探究成果,期待有收获。三、期望达到的目的1、通过学生搜集黄土高原的相关历史古迹,了解黄土高原的辉煌历史,与下文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的脆弱形成鲜明

8、的对比。2、通过阅读黄土高原行政(地形)图,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流经的地形区、河流、矿产等基本要素,进一步熟悉相关地图。3、通过每个学生回家搜集水土流失的相关信息,再由组长负责整合资料汇报成果,让尽量多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归纳发现水土流失危害的严重性,从而从思想深处产生保护环境的愿望,而不是空洞性的说教。【重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先通过课前学生自主与小组归纳并存的形式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初步了解水土流失的大致原因,然后课堂上收看水土流失原因的视频,边看边思考,再次通过小组内组员间交流讨论和小组代表交流的形式了解更全面的原因并推导出治理的措施,通

9、过这样的小组交流讨论活动及时给予小组以鼓励,形成小组间的良性竞争氛围。【难点分析】本节课的难点是黄土物质的形成。本知识点只作一般性了解,课前请每一位同学各自搜集关于黄土物质形成的资料,结合资料在课堂上请学生作出假设,猜想下黄土物质的形成。再播放相关视频进行求证。 四、教学理念1、采用探究式的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做、想、讲”的活动中来,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经历搜集、分析、归纳、总结的探究环节,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2、采用合作教学,师生共同创建科学氛围,通过师生交流、生生合作使探究的氛围达到高潮,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五、教学模式的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窑洞是我国

10、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景观,通过播放窑洞图片提问学生它们所处的地区来引出新课课题,加深学生对于黄土高原景观的印象。同时通过交流高原曾经的历史古迹为之后学习水土流失内容作铺垫。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水土流失的危害性。2、查阅地图,让学生认识范围更形象、直观地图是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工具。学会查阅、分析、归纳地图信息是学生在地理学科中必须学会的基本技能之一。日常教学中做到每节课都能使用地图。同时地理学科关注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落实相关区域位置是学习的首要。要求学生在地图中明确黄土高原分布的范围以及它所跨的省级行政单位。3、探究交流,重视学生在探究中的主体作用本节课时较多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方式

11、,先每一位学生先进行自主搜集信息,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组长整合全组成员搜集的信息完成相关的电子文稿和PPT演示文稿,最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人地观在重点内容“水土流失”的成因部分,我采用了课堂上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这个讨论是建立在他们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同时通过看视频材料来进一步获得相关信息。“水土流失的成因”包括了人为因素,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规范约束自身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 六、期望体现的教学特点1、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反复使用地图册,利用图册学会搜集和分析相关地理信息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关键因素,教师尽可能减少讲述时间,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2、“水土流失”是本节课时的重点内容,书本的内容无法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课前教师通过自我探究、组内分享讨论、完成演示文稿并在课堂上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交流治理成果培养学生逐步树立人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体验活动,至少有部分学生掌握的比较深入,收获了一点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